移動號碼攜帶

移動號碼攜帶

移動號碼攜帶(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簡稱MNP)。移動號碼攜帶指當移動用戶在同一國家內改變簽約網路時保持用戶原有號碼的能力。移動號碼攜帶業務允許移動用戶在一個國家的多個行動網路(這些數字行動網路需支持移動號碼攜帶業務)間保持其移動台號碼不變,自由地選擇運營商或者PLMN網路。

簡介

移動號碼可攜帶(MNP,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是指在多運營商的環境下,移動用戶更換了移動運營商,作為被叫時仍使用原來的電話號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網不換號”業務。  

針對單個用戶而言,移動網中的號碼攜帶所攜帶的號碼是用戶的MSISDN(移動用戶的號碼簿號碼)號碼,而IMSI (國際移動用戶號)無法攜帶,由插入手機終端的SIM(客戶識別模組)卡確定。因此用戶在由一個運營商服務轉換到另一個運營商服務的過程中,將被分配新的IMSI 號以及相應的SIM 卡。  

資訊時代的高速發展,使得現有的移動號碼越來越緊缺,不僅如此,對用戶而言,他們一般不願意更換提供服務的運營商,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工作造成不方便,MNP業務的發展可以減少用戶成本,提高用戶利益。同時,MNP 業務的推廣,也會促使運營商提高技術,改善服務,緩解電信業的壟斷局面,使得電信業向著服務優質化,競爭有序化、行業規範化的方向發展。  

市場特徵和相關案例

從國外經驗來看,各國在推出MNP政策時都具備了一些共同的市場特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移動市場上運營商數量超過三家,運營市場打破壟斷是實施號碼攜帶的前提條件。國外實施MNP的國家大多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放了電信市場,到90年代中後期,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從統計情況看,實施MNP的國家均有3~6家移動運營商在同時經營移動業務。

第二,電話普及率達到40%。因為在普及率較低的市場上,新進入者可以通過發展新用戶來開拓市場,對號碼攜帶的需求程度較低。相反,在普及率較高的市場,新運營商或居於弱勢地位的運營商要想發展壯大,只能通過爭奪用戶來實現,而轉網用戶或多或少對已有號碼具有依賴性。因此,在普及率較高的市場,號碼攜帶對運營商之間的公平競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實施移動號碼攜帶是國際慣例,作為促進競爭、保護用戶權益的有效手段,移動號碼攜帶政策(MNP)已在許多國家得到普遍實施。截至2006年底,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程度上實施了移動號碼攜帶,印度和巴西也在研究和實驗過程中。MNP政策正成為一種管制趨勢。

在亞太地區,1997年新加坡率先推出移動號碼攜帶。此後,1999年3月香港、2001年9月澳大利亞、2003年1月韓國依次推出了號碼攜帶,2006年10月日本也推出了號碼攜帶政策。西歐國家,1999年荷蘭、英國、冰島三個國家率先實施移動號碼攜帶;其後大部分國家都實施了該項政策。美國移動號碼攜帶的推出可謂一波三折,自1998年FCC開始考慮為移動用戶提供本地攜號轉網服務(WLNP)到2004年5月WLNP在全美範圍內生效,FCC與移動運營商和網際網路協會(CTIA)展開了長達7年的鬥爭,最終得以實施移動號碼攜帶業務。  

韓國自2000年市場重組之後,韓國信息通信部針對移動市場實施了不對稱管制措施,主要體現在市場份額管制、號碼攜帶政策等。尤其是考慮到三大運營商各自不同的市場份額,韓國政府實施了單向移動號碼攜帶業務。具體做法是:最大的移動運營商SKT從2004年1月起開始執行號碼攜帶,排名第二的半年後實施,而市場份額最小的LG電訊要到2005年1月才實施號碼攜帶。韓國政府在制訂時間表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三大移動運營商各自市場份額的差異,希望利用合適的時間差,幫助弱小運營商迎頭趕上。該政策出台後,SK雖然採取了各種拖延手段,但經過兩年實踐還是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到2006年初,韓國主導運營商SKT損失最大,淨轉出用戶數約162萬,KTF淨轉入用戶數約38萬,而弱小運營商LGT獲益最多,淨轉入用戶數約124萬。  

解決方案

移動號碼可攜帶業務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保證用戶在改變運營商後,能夠進行號碼翻譯,正確地定址,正確地找到用戶的位置,為用戶提供正確的路由信息。3GPP 提出了2 種實現MNP 業務的方案:信令中繼功能(SRF)方案和智慧型網(IN)方案。  

基於SRF MNP 方案

SRF 解決方案為通過MSISDN 號碼定址的信令訊息提供了無需觸發的重路由能力,利用MAP 信令在信令網傳遞時通過SCCP 的定址功能將相關的MAP 訊息路由傳送到NP 資料庫,完成相關處理後再發到最終的目的地。這種機制可從號碼可攜帶資料庫中獲得路由信息,以識別出與特定國內MSISDN 號碼相關的簽約網路。  

根據NP DB 的組合方式,方案又可以分為合一MNPSRF 和分離MNP SRF 兩種方式。

假設有A、B、C 三個網路。

合一MNP組網結構圖 合一MNP組網結構圖

(1)合一MNP SRF 方案中,A、B、C 共用一個MNP設備,該MNP 存有所有攜帶號碼信息,並處理相關業務。在攜帶簇內部發起呼叫或者呼叫無關訊息時,由發起網路到MNP 進行號碼攜帶處理;在攜帶簇之外的網路發起呼叫或者呼叫無關訊息時,由發起網路根據用戶號碼將訊息路由到號段歸屬網路,由號段歸屬網路到MNP 進行號碼攜帶處理。組網如圖所示;

分流MNP組網結構圖 分流MNP組網結構圖

(2) 分離MNP SRF 方案中,A、B、C 各自均配置有MNP 設備,該MNP 存有本網中已經攜帶出網的號碼,和攜帶進網的號碼。組網結構如圖 所示。

基於IN MNP 方案

發生攜帶呼叫路由流程圖 發生攜帶呼叫路由流程圖

智慧型網解決方案支持的號碼攜帶服務一般作用於業務控制點(SCP), 通常使用ETSICoreINAP 和ANSI1NQuery 協定查詢攜帶號碼資料庫。該方案要求在MSC 對被叫號碼分析時觸發INAP 業務,從而將被叫號碼傳送到SCP 上,在SCP 上通過NP 資料庫完成對號碼的修改返回給MSC,並根據新的號碼進行選路。智慧型網結構組網時,發生攜帶的呼叫路由流程如圖所示。  

流程說明:

(1)GMSC A 發起呼叫,並上報至GMSC B ;

(2)GMSC B 到HLR 中查詢被叫用戶的信息;

(3)HLR B 查詢後回答GMSC B 該號碼已輸出;

(4)GMSC B 將呼叫上報至NP SCP ;

(5)SCP 通過查詢確定該用戶新的路由信息,通過

connect 訊息告知GMSC B 進行連線;

(6)GMSC B 將呼叫連線至被叫用戶目前所在的網路的GMSC 並通過查詢HLR 找到用戶,連線呼叫。

方案優劣性比較

基於SRF 和基於IN 方案的不同,在於IN 要求交換機接受IAM 訊息後向INP 節點發出INAP 查詢,等待回響後對訊息進行重路由。而SRF 則簡單截取了已經在網路中運行的移動性管理訊息,而無需通過交換機。基於SRF 的MNP 實現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1)對MSC,STP 設備幾乎沒有改動,對整體網路影響較小;

(2)網路改造成本較小;

(3)既可以支持呼叫類的NP 業務,也可以支持非呼叫類的NP 業務。

對於合一MNP SRF,缺點是在移動網中MNP 要求其容量和處理能力比較高,且需改善其系統備份及安全措施。對於分離MNP SRF,缺點是需要保證數據一致性,且流程比較複雜,對時延有一定影響。

智慧型網解決方案其實沿用了固網的解決方案,網路呼叫時延較少,主要的缺點是只能處理呼叫相關的業務流程,對於呼叫無關的業務如簡訊息等則無法解決,同時要求全網的MSC 都要進行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