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感研究

秩序感研究

《研究》主要講述了,貢布里希是西方傳統美術史意義上最後一位大師。《秩序感》是貢布里希運用他所熟知的知覺理論對長久以來少有人問津的裝飾藝術進行研究的重要成果。《研究》通過對文本的研讀、分析,《研究》力圖多角度、全方位探究這位大師的設計思想及其理論體系。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研究》寫到,貢布里希的《秩序感》是裝飾理論界的扛鼎之作,為了探究這位理論大家設計思想及其背後的聯繫,《研究》選擇了從文本出發,通過對文本的研讀、分析,力圖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1.梳理理論背景,釐清“秩序感”概念;2.解析貢布里希與諸位前輩大家在裝飾理論中的複雜關係,立體呈現裝飾理論的歷史框架;3.《秩序感》與貢布里希理論“三聯畫”的關係;4.就《秩序感》所引發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以期全面展示貢布里希對設計史的諸多貢獻,改善當前中國設計存在著對設計理論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的狀況。

作者簡介

陳琳,安徽省無為縣人。現為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9—1993年就讀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3—1996年於安徽師範大學攻讀油畫專業,並獲碩士學位。1996—1998年於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學習。2006—2010年於南京師範大學獲得美術教育專業方向博士學位。在長期的教學和研究過程中,一直致力於中西美術造型理念、當代美術現象以及設計理論的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論題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擬解決的問題
一、梳理理論背景,釐清“秩序感”概念
二、解析貢布里希的裝飾理論與前輩的裝飾理論的複雜關係
三、《秩序感》與貢布里希理論“三聯畫”的關係
四、就《秩序感》所引發的思考
第二章“秩序感”
第一節“秩序感”的概念
一、“秩序感”的理論背景:波普爾的科學方法論
二、心理學意義上的“秩序感”:內在的預測功能
三、資訊理論意義上的“秩序感”:多餘度的監測器
四、生物學意義上的“秩序感”:有節律的動態裝置
五、語言學意義上的“秩序感”:語言變遷模式的類比
第二節“秩序感”的工作機制
一、“秩序感”的目標:尋找“作為顯著點的中斷”
二、“秩序感”的實現:構框、填補和連線
第三節《秩序感》導論解讀及結構分析
一、導論的重要意義
二、導論的結構
三、著作框架之一:歷史回溯
四、著作框架之二:心理學方法的運用
五、著作框架之三:圖式修正與預先匹配
六、著作框架之四:理論延展
第三章貢布里希與諸位理論家的關係
第一節貢布里希與李格爾——“秩序感”與“藝術意志”
一、貢布里希對李格爾理論的解讀
二、貢布里希對李格爾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貢布里希與阿恩海姆——“秩序感”與“格式塔”
一、秩序感與格式塔的比較
二、秩序感與格式塔的關係
第三節貢布里希與歐文·瓊斯——“秩序感”和“恬靜”
一、瓊斯和貢布里希裝飾理論的比較
二、貢布里希和瓊斯裝飾理論的關係
第四節貢布里希的裝飾理論建構
一、對裝飾現象共時方式的批駁
二、對裝飾歷史歷時動力的辨析
三、貢布里希裝飾歷史的立體架構
第四章《秩序感》與貢布里希理論“三聯畫”
第一節視覺藝術心理學的“三聯”架構
一、“三聯畫”的中心:再現的藝術
二、“三聯畫”的一翼——圖像的象徵
三、“三聯畫”的一翼——裝飾的秩序
第二節視覺藝術心理學的“三聯”方法
一、再現藝術中的“圖式修正”理論
二、象徵圖像中的“方案重建”理論
三、裝飾藝術中的“預先匹配”理論
四、“三聯畫”理論的共性結構
第五章餘論
第一節心理學的運用
一、具體方法的使用
二、對方法的質疑與反思
第二節裝飾及意義問題
一、概念的界定?意義的缺失?
二、形式和意義並舉
第三節拓展部分
一、與時間藝術的關係
二、與現代主義的關係
第六章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感覺之感》原文及其譯文
附錄2《社會科學視角下的阿恩海姆和貢布里希》原文及其
譯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