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啟榮[原國民黨山東省剿共總司令]

秦啟榮[原國民黨山東省剿共總司令]
秦啟榮[原國民黨山東省剿共總司令]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啟榮(1903年~1943年),字向村,今山東省鄒城市北關人。畢業於山東工業學校和黃埔軍校第六期,受蔣介石厚寵,於1929年被派回山東,先後任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執行委員,書記長,國民軍訓練處副主任。“七七”事變後,任冀魯邊區游擊司令,旋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隊第五縱隊司令。先後製造了“太河慘案”、“雪野事件”和“淄河事件”等,殺害抗日軍民無數。後任省府委員兼建設廳長、魯蘇戰區第3游擊縱隊司令、魯南辦事處主任。1943年8月在安丘之戰中,被我八路軍擊斃。

人物生平

16歲入國小讀書。

1926年春畢業於濟南山東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南下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6期,未及畢業,即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夏,到南京通過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畢業考試,被分配到陸軍大學國民黨特別黨部任幹事。1929年,被派返山東,任國民黨省黨部組織科長。不久,任國民黨山東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兼書記長。

1937年夏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秦啟榮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魯北游擊司令,未幾改為冀魯邊區游擊司令,組織魯西、魯北國民黨地方武裝。年底,韓復榘撤離濟南,山東大部淪陷。他被任命為別動總隊游擊第5縱隊司令。

1938年夏,國民黨中央任命沈鴻烈為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省黨部主任委員,秦啟榮任省黨部執行委員兼魯中黨務指導員、山東省第12區行政特派員和保全司令,統轄鄒縣、滕縣、曲阜、泗水、淄川、博山、益都、臨沂、泰安、新泰、萊蕪等11縣的黨政軍務。同年,三民主義青年團成立,秦啟榮被任命為山東支團部籌備處主任、中央團部候補幹事,于山東各縣設立分團部。1939年春,他又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

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之後,秦啟榮積極行動,不斷製造襲擊八路軍山東部隊的流血事件。同年3月,他指使其第4梯隊司令王尚志,在博山、益都兩縣邊界的太河鎮,伏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支隊通訊營,慘殺該支隊政治部主任鮑輝、團長潘建軍及其他幹部100餘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太河慘案”。8月上旬,他親率所部9個梯隊,襲擊駐萊蕪縣雪野鎮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司令部,幹部戰士傷亡20餘人,製造了“雪野事件”。

8月中旬,他又指使所部軍隊圍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第4支隊駐淄河流域的部隊達1 0餘月,製造了“淄河事件”,到1940年春,他已經殘殺了八路軍在山東的游擊隊和地方工作人員700餘人。"是當時全國出名的“反共摩擦專家”。

1939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與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社記者談話時說到:“那裡的張蔭梧、秦啟榮是兩位摩擦專家。張蔭梧在河北,秦啟榮在山東,簡直是無法無天,和漢奸的行為很少區別。他們打敵人的時候少,打八路軍的時候多。”

與此相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委員長"蔣介石卻對秦啟榮十分欣賞、大加讚揚。蔣介石親筆簽署電報,招秦啟榮到蔣的住地重慶,當面表彰。蔣把親手所寫的"民族英雄"大匾頒賜給了秦啟榮。同一人物,國共兩黨高屋,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評價。

1940年1月,所部被國民黨魯蘇戰區總司令部整編為第3縱隊。1941年春,秦啟榮到重慶參加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受訓,因其反共積極,受到蔣介石的公開獎勵,並批准每月撥給他補助費2萬元,做整軍之用。

1942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改組,牟中珩任主席,秦啟榮仍任委員兼建設廳廳長。

1943年春,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重慶舉行,秦啟榮缺席被選為中央幹事。這時,山東國民黨軍第4師師長吳化文率部投敵,秦啟榮事先得悉,未能阻止,自請辭去軍職。6月,國民黨魯蘇戰區總司令部和山東省政府遷往安徽阜陽,秦啟榮以省府魯南辦事處主任的名義,留在魯南地區,繼續推行積極反共的方針。8月上旬,八路軍山東部隊舉行討伐偽軍張步雲、厲文禮、吳化文等部的戰役。秦啟榮竟勾結敵偽,指揮所部阻擊八路軍部隊。

8月7日,八路軍在奇襲偽軍厲文禮司令部時,將藏匿在安丘縣輝曲附近厲文禮司令部的秦啟榮擊斃。

斃命始末

對於秦啟榮這個十惡不赦的壞傢伙,山東縱隊總指揮張經武、政治委員黎玉,按照中央指示,集中了優勢兵力,待機隨時進擊秦啟榮所屬2個保全警衛旅和1個警衛團。與此同時,八路軍山東縱隊向全國發布了《國民黨秦啟榮破壞抗戰》的通電。

秦啟榮是剿共、滅共的能手,也是典型的國賊、漢奸。他與日本特使岡村寧茨深交多年,並取得了岡村的信任。日本人視他為"中國的汪精衛第二"。某日,日本籍女報務員溫平,手執岡村特使一份電報,交給了秦啟榮,電報的全文是:

皇軍的忠實朋友秦啟榮司令閣下:我遠在東京,謹向你致以衷心的問候!欣聞11月12日,乃司令39歲大壽,吾到時即去祝賀!為安全起見,到時即派直升機接送,地點另定,專此布達。

岡村寧茨×月×日

事隔數日,岡村從日本回到了濟南。名義是為秦啟榮祝壽,實際為簽訂兩份中日協定。為了選擇一個合適的會見地點,岡村頗費了一番腦筋,最後選定了安丘縣城西南50里,偽魯東和平建國軍所屬特務團駐地--新庄子村。

新庄子村,實屬一座古老村莊。村周圍用大青磚砌成高大圍牆,牆外有濠溝寬約2丈,下有半濠溝黑水;四面城門設有吊橋。村周圍一二百米的開闊地外,便是一道道山嶺。村中央並排著3個大院,是地主丁二白家的豪宅。中院有高大青磚圍牆,朱紅鐵皮門,院子正中有1座二層樓。以小樓為中心,自成一個小院;小院出口是1座門樓,上寫"歡喜樓"。

秦啟榮為了自己的壽宴,為迎接岡村特使光臨,提前半月從駐博山的大本營,通知了他兒子--安丘縣日偽縣長秦玉樹。

壽宴這天早晨,秦啟榮果真帶著他的九姨太、兩個處長爬上了岡村派來的飛機,與岡村一起,飛抵新庄子村。皇軍是上賓,全部安置在中院。安丘祝壽團的來人,被安置在西院。其他人安置於東院。處處警戒森嚴。

這時,岡村拿出兩份協定書:《中日共同開發魯省二號協定》、《中日共同開發魯省玉珠山協定》。那當然是兩份"一邊倒"的協定,岡村簽字,秦啟榮簽字。岡村知道,有了這兩個協定,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實施他們的"山東計畫",儘快地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富。簽完協定後,岡村馬上走了。

岡村走後,秦啟榮回到了"歡喜樓"。滿屋的人都擁到他身邊,眾星捧月般地向他問好、祝福。他挺胸昂頭說:"弟兄們好!"賓客們一齊鼓掌,參差不齊地高喊:"秦司令好!"軍需處長刁玉簫向前報告:"報告司令!午宴準備已畢,八八六十四桌!"他回了聲"開宴!"便跨進了"歡喜樓"。接著鞭炮齊鳴。秦啟榮站在二層樓上,象檢閱大軍似的向眾賓客招手致意……

午宴過後,晚宴開始。晚上留下來的有安丘祝壽團成員,他的隨行人員,直接擔任警衛任務的38旅趙旅長、39旅伍旅長及國民黨山東省第8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厲文禮等。

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接連收到了特工人員和地方黨組織的多起情報,即1939年11月22日(農曆10月12日),秦啟榮在安丘縣新庄子村慶祝49歲壽辰。山東縱隊指揮張經武,果斷地下達了各兵團、大隊,按原作戰計畫圍剿秦啟榮的命令。

沂蒙之夜,天陰沉沉的,刮著大風,八路軍各部隊,從一個個偏僻的山村里,向著新庄子方向進發。嚮導領著部隊,翻山越嶺,跨溝越澗,急行軍200餘里。魯中軍區1團,接近了新庄子西門,4大隊接近了南門,6大隊包圍了新庄子南的38旅,魯中兵團包圍了新庄子北的39旅。一切按照作戰計畫進行著。特工隊隊長兼嚮導李勇,摸到西門吊橋下喊:"喂!弟兄們,放下吊橋,放下吊橋!""你們是乾么的?半夜三更要放吊橋!"守敵蠻橫地發問。"我們有胡團長的通行證,奉命出外巡夜!"隨即聽到門樓上有人"啊"的一聲,像嘴裡搗進了個生地瓜,接著放上了吊橋。李勇明白,是他的"內應"同志發揮了作用。

軍區1團團長命令:"全團快速進村!特工隊收拾胡小三;1營解決南門守敵,接應4大隊進村;2營強攻中大院;3營解決東門守敵……"頓時,槍聲大作,近戰肉搏,八路軍像砍瓜切菜一般,很快解決了胡小三特務團的守衛部隊。

魯中軍區1團2營迅速包圍了秦啟榮下榻的中大院。該院牆磚石結構,2尺來厚,1丈余高,紅色鐵皮楸木大門關得緊緊的,堅固結實。院內有秦啟榮貼身衛隊200餘人把守。軍區1團2營戰士開始在圍牆上豎梯子,5連長孫仁德指揮爆破組炸圍牆,"轟!轟!轟!"爆破英雄王富華安放的三個炸藥包,將圍牆炸開了3個大窟窿……此時正是凌晨2點,院內守敵都嚇得跳了起來,胡亂穿著衣服,不分倒正地摸著槍,像沒頭蒼蠅似的亂撞,毫無目標地亂放槍,整個院內象是開了個蟹子包。

"歡喜樓"的2樓上,4挺機關槍向外掃射,噴著火苗。八路軍5連2名戰士犧牲了,10多個戰士受了重傷。5連長孫仁德命令:"機槍排壓制火力!王富華、張連文等爆破班,將所有炸藥包帶上,準備炸樓!"隨即,10多挺機搶加衝鋒鎗、步槍,封鎖了樓上的所有火力點及門窗;王富華、張連文等抱著10多個炸藥包,迅速安放在樓壁上,同時拉響了引爆,撤離了現場。此時的秦啟榮,被如蝗的子彈打得無處躲藏,企圖竄至樓下,準備奪門而逃,"轟--"的一聲巨響,強大的爆炸衝擊波,夾帶著碎石磚塊一齊向秦啟榮砸下……

鐵門打開了,戰士們蜂擁而進,逐個房間搜尋,最後在磚石堆中找到了秦啟榮的屍體。因為形勢所迫,不能久留,山東縱隊指戰員帶著喜悅,帶著俘虜、戰利品迅速撤回了沂蒙山區駐地……

註:在小說《鐵道游擊隊》中有個摩擦專家秦榮,其原型就是秦啟榮,是山東最賣力的摩擦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