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人民黨

秘魯人民黨

原名美洲人民革命聯盟,簡稱阿普拉黨(APRA)。1945年改稱現名。是秘魯第一大黨。1924年5月7日由維克多·勞爾·拉托雷在墨西哥創建。從建黨到1979年,領袖一直是。阿亞的思想,即“印第安美洲主義”或“阿普拉主義”,對黨有深刻影響。建黨初期,主要在國外從事宣傳活動。當時,阿亞給該黨確定的性質是“拉美的革命反帝政黨”,黨的宗旨是謀求拉美解放。阿亞為該黨制定的最高綱領為五項行動準則,即反對美帝國主義、爭取拉美政治團結、實現土改和工業國有化、實現巴拿馬運河國際化、加強同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的團結。由於該黨提出反帝反封建等進步主張,一度受到第三國際重視,拉托雷曾應邀訪蘇。但阿亞反對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論述,導致在1928年布魯塞爾世界反帝大會上公開與第三國際決裂。

秘魯人民黨

正文

1930年奧古斯托·萊基亞·薩爾塞多獨裁政權被推翻後,拉托雷等領導人回國。1931年 9月該黨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拉托雷為黨的領袖,並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綱領認為秘魯是一個依附性的不已開發國家,現階段的任務是在控制和利用帝國主義資本的條件下,掃除半封建的障礙,大力發展資本主義;規定該黨是多階級的政黨,中等階級是革命的決定力量;主張通過議會選舉取得政權。1931年拉托雷作為該黨候選人參加競選失敗。1932年部分黨員在特魯希略市發動起義遭到鎮壓。1932~1945年,該黨處於非法狀態。1945年改稱秘魯人民黨,取得合法地位,並與社會黨、共產黨組成全國民主陣線,推舉布斯塔曼特·伊·里韋羅為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獲勝。人民黨在參議院中擁有多數席位,並參加組閣。1948年該黨與布斯塔曼特政府的矛盾加劇,同年10月部分黨員在卡亞俄策動海軍起義失敗,重新轉入地下。在1948~1956年曼努埃爾·奧德里亞·阿莫雷蒂執政期間,該黨遭受迫害。1956年恢複合法地位,但逐漸右傾。1962年和1963年拉托雷參加競選失敗後,該黨同原來的政敵奧德里亞結盟,反對人民行動黨費爾南多·貝朗德·特里政府(1963~1968)。弗朗西斯科·莫拉萊斯·貝穆德斯軍政府執政期間(1975~1980),開始與政府對話,主張“還政於民”。1978年6月立憲大會選舉拉托雷為立憲大會主席。拉托雷晚年認為人民黨是“民主左派”,對內主張議會民主和社會改良,對外維護民族獨立和拉美團結,反對“資本帝國主義”和“共產帝國主義”。1979年8月2日阿亞病故後,人民黨分裂成兩派。1980年競選失敗。1982年舉行第14次代表大會,改選了黨的領導機構,阿蘭·加西亞·佩雷斯任總書記。大會強調團結,避免了分裂。1984年7月加西亞·佩雷斯率該黨代表團訪問中國。1985年該黨參加競選獲勝,加西亞·佩雷斯就任總統。同年舉行第15次代表大會,加西亞·佩雷斯當選為黨的主席。人民黨現有黨員數十萬人,主要勢力在北部沿海地區,控制著秘魯工人聯合會等民眾組織。

配圖

秘魯人民黨秘魯人民黨

相關連線

秘魯政黨列表

政黨名稱建立時間
秘魯人民黨1924年5月7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