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科爾沁部始祖哈撒爾為也速亥次子,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弟,生於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卒於1226年。他從少年時代起輔佐成吉思汗,為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大蒙古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哈撒爾以“神箭”著稱,“勇力善射”、“矢無虛發、應弦而倒”,有“大曳弓,九百步,小曳弓,五百步”之說。成吉思汗曾說:“有哈撒爾之射,有別里古台之力,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後來,蒙古文獻均稱哈布圖· 哈撒爾,即射箭好手哈撒爾。歷史背景
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蒙古高原的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即今鄂嫩河)畔聚會,鐵木真被一致推舉為全蒙古的 “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開始了蒙古史上的新紀元。成吉思汗稱帝前,曾在其帳殿周圍設立一支衛隊,哈撒爾為兀勒都赤(指揮者),負責斡耳朵(大汗營帳)的警衛和監督的重任,成為大汗的佩刀保衛者、勇猛的扈從、得力的助手。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加強和擴大“怯薜”制度,擴編帶弓箭的“豁兒臣”即科爾沁護衛軍。“科爾沁”一詞源於鮮卑語,意為帶弓箭的侍衛。科爾沁軍事機構為“怯薜”執事之一,從各“千戶”、“萬戶”中精選年輕力壯、武術高強、箭法出眾者組成二千人的“科爾沁”,連同“各千戶內選揀得宿衛八千人”共同組成一萬人的親軍。科爾沁這個軍事機構,平時是負責護衛“帥帳”的衛隊,戰時為衝鋒陷陣的主力。
發展
到了15世紀初,哈薩爾及其後裔在分封領地上遊牧生息,繁衍壯大。明初開始西遷南擴,明中葉其主力遷移至嫩江和遼河流域遊牧,從此這一帶草原稱之為科爾沁草原。哈薩爾後裔所屬部在頻繁遷徙、不斷分化過程中派生出科爾沁、扎賚特、杜爾伯特、阿魯科爾沁、茂明安、四子王、烏拉特、和碩特、阿拉善等分支。清初施行盟旗建置,這些部分別歸哲里木盟、興安盟、昭烏達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等管轄。新中國成立後,科爾沁及其分支,沿襲舊稱,依然存在於我國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青海等省和自治區行政區劃建置中。從此“科爾沁”由軍事機構的名稱演變成哈撒爾後裔所屬各部的泛稱,成了著名的科爾沁部。如今科爾沁右翼中旗博物館前有哈布圖·哈撒爾的雕像。哈薩爾及其後裔科爾沁蒙古族的歷史活動和他們創造的文化,是全體蒙古民族歷史文化的縮影。人們通過研究哈薩爾及其後裔所屬科爾沁部,便可窺視到蒙古民族在歷史上的輝煌。深遠影響
哈撒兒是蒙古族勃興時期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他一生為蒙古的統一和蒙古帝國的建立作了偉大的貢獻,因此在蒙古族人民中影響深遠。12世紀至13世紀,是蒙古草原由分裂到統一和大蒙古國建立的時期。在這風雲變幻的年代裡,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蒙古族英雄人物,其中,哈撒兒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成吉思汗曾說:"有別里古台之力,哈撒兒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可見其彎弓射箭的功夫了得。他從少年時代起就跟隨成吉思汗打天下,是蒙古帝國的開國功臣,在當時的蒙古國中聲譽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