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處
人出生後的2-3年腦發育最快,出生時腦重量350—400克,是成人腦重的百分之二十五,6個月時為出生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2歲時腦重為出生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3歲時接近成人腦重,以後發育速度減慢。腦的發育和外界環境、教育密切相關。良好的教育對刺激腦功能和結構的發育,以及在生理和生化方面均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必須抓住嬰幼兒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利用其腦神經的敏感性,進行早期教育。
大腦的早期經歷很重要。人們經常用“機會之窗”這一詞語來描述早期經歷的重要性。這一詞語給人這樣一個印象:在一些特別的階段必須儘快學習,否則將永遠失去這樣的機遇。所知道的是一些一般的時間框架,在此期間學習比其他時間要容易,效率要高。譬如視覺聽覺系統在孩子出生頭幾個月內需要得到環境的輸入,以便大腦形成“正常”的突觸連線。語言處理中心必須在頭幾年的關鍵時期聽到語言的聲音,以便大腦可以處理和識別某門語言的特殊聲音。
作為父母,你無須擔心這扇視窗何時開啟,何時關閉。你只要確保你的孩子有一個豐富的成長環境。
早期教育可使孩子具備5方面的素質:
1、腦子靈活,左右兩半球均獲得較好開發,表現為思維敏捷、想像豐富、腦功能比較健全發達。
2、有較健美的身軀,喜愛玩耍和運動,有良好的生活表現規律和衛生習慣。
3、有廣泛的智力興趣,包括遊戲、觀察、提問、表達、思考、操作、識字、閱讀、計算和外語學習。有旺盛的求知慾。
4、有良好的性格品質,包括上進、自信、勇敢、自理、愛勞動、善交往、關心人、富有同情心。
5、喜愛美好事物,包括愛音樂舞蹈、愛美術造型,熱愛大自然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行為、語言等。
原則
父母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把握好一些最基本的原則,主要有:
1、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是把父母的願望強加給孩子。
2、教育孩子要注意循序漸進,而不能貪功冒進。
3、只能順應孩子的發展,而絕不能拔苗助長。
4、開發兒童的天賦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絕對不是只有一種或幾種。
如果父母只會使用一種或幾種方法開發孩子的天賦潛能,不少時候就可能會束手無策。每個父母都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從不同的渠道進行有計畫有步驟的開發和教育。
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齡段
出生後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餵乾食物的關鍵年齡,進乾食物正個月後,就能伸手抓東西,過了這個關鍵年齡,嬰兒就可能拒絕咀嚼從口中吐出食物。
出生後9個月至1歲是分辨多少、大小的開始。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年齡,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年齡。
2歲半~3歲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規矩的關鍵年齡,應使之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
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年齡。
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時期。
5歲左右是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年齡,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時期。
5~6歲是掌握語言辭彙能力的關鍵時期。
寶寶智力開發的6 個關鍵期
關鍵期1:0~1歲,聲音辨別關鍵期
寶寶出生1周后,就能辨別出給他餵奶的媽媽的聲音,4周后就具有對不同聲音的辨別力。
訓練方法:
1.在寶寶睡醒後,精神很好時,朗讀詩歌給他聽。
2.經常唱歌或放音樂給寶寶聽。
3.經常對寶寶說話,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稱等。
4.模仿動物的叫聲,鼓勵寶寶模仿。
5.利用遊戲的機會,讓寶寶辨別從各個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
6.多與周圍的人接觸,讓寶寶感受不同的聲音特點和模式。
7.經常帶寶寶到戶外聆聽周圍環境中的各種聲音,如狗叫聲、喇叭聲、腳踏車鈴鐺聲、門鈴聲等,並向寶寶一一解釋。
關鍵期2:0—2歲,動作發展關鍵期
訓練方法:
1.滿月起,用手推著寶寶的腳丫,訓練他爬行。
2.寶寶3個月時,在他小床的上空懸掛一些玩具,使寶寶雙手能夠抓到,鍛鍊他的手眼協調功能。
3.給6—7個月嬰兒多創造爬的機會,如讓寶寶俯臥著,放一兩件玩具在他前方,吸引他向前爬,嘗試著去抓取玩具,以促進他動作的發育。
關鍵期3:1—3歲,口語發展關鍵期
訓練方法:
1.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物向寶寶提問,如散步時問問樹葉是什麼顏色等,並要求寶寶回答,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2.鼓勵寶寶多說話,耐心糾正寶寶表達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地方。
3.引導寶寶注意大人說話的聲音、嘴形,開始模仿大人的聲音和動作。這時主要是訓練寶寶的發音,儘可能使他發音準確,對一些含糊不清的語言要耐心糾正。
4.引導寶寶把語音與具體的事物、具體的人聯繫起來,經過反覆訓練,寶寶就能初步了解語言的含義。如寶寶在說“爸爸”、“媽媽”時,就會自然地把頭轉向爸爸媽媽。
關鍵期4:0—3歲,兒童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訓練方法:
1.在牆上貼上一些畫,指給他看,並且告訴他畫的名稱和內容。
2.用三稜鏡將太陽光反射成七色光映到牆上,指給他看。
3.帶寶寶觀賞大自然的風光,以擴大他的視野,開闊他的眼界。
4.在寶寶周圍放置一些五顏六色的布制小貓、小狗等,時常移動玩具刺激他的視覺。
關鍵期5:2—4歲,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訓練方法:
1.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種機會,經常數數給寶寶聽,如給寶寶糖果時、上下樓梯時。
2.藉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積木等,和寶寶一起數數,增加寶寶對數字的感性認識。
3.利用生動的形象,教寶寶認識數字元號,如1像筷子,2像鴨子,3像耳朵等。
4.設計一些有趣的遊戲讓寶寶做,如讓寶寶從數字卡片中找數字。
5.運用具體實例,教寶寶加減法,如用蘋果、積木等演示。
6.提供足夠的實物材料,讓寶寶自己動手,尋找數字間的聯繫。
關鍵期6:1—3歲,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訓練方法:
1.選擇適合寶寶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話故事音樂等,與寶寶一起欣賞,同時進行講解,或向寶寶提出問題,激發他的想像。
2.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特點的歌曲,教寶寶唱。
父母手則——開發智力的輔助工作
1.保證營養,也就是注意食物的“益智配方”。寶寶從出生起大腦就需要不斷地吸收各種幫助大腦發育、發展的營養元素,ARA和DHA成分對腦部和視覺發育非常重要。
2.多進行益智遊戲,用遊戲和玩具,通過科學的訓練和學習方法,向寶寶輸送精神營養,最大限度地開發孩子的腦部潛能,升級孩子的智力。
3.多和寶寶交流。在寶寶玩遊戲的同時,親人的參與很重要,父母的愛心和耐心能夠很好地誘導寶寶投入到遊戲當中,將精神營養和物質營養有機地聯繫起來,給予寶寶最大的安全感和最好的心靈溝通。
總之,父母把握好寶寶的智力開發關鍵期,通過不斷地刺激大腦,讓寶寶的大腦飛速發展。
誤區
誤區一:把嬰兒當成病人
調查發現,有80%以上的家庭認為嬰兒是脆弱的小生命,要像對待病人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嬰兒不是病人,他們從還是胎兒的時候就有了各種能力,一出生則有72種潛能,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嬰兒對環境的要求,除了照顧以外,還需要運動、交流,甚至是“冒險”,以挖掘自己身體裡的潛能。如果把他們當成病人一樣地照顧,他們的潛能就會一個個消失。
誤區二:把教育當成備考
專家們的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與學習相提並論,認為學習的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於是,孩子們在一歲以內開始認字,三歲以內開始學外語,3~6歲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培訓班。專家指出,教育是能力的培養,不是成績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內容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緒、合作的精神、思維的方式、動手的能力、語言的表達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績來衡量的。它是要讓兒童養成良好習慣,而不是逼迫孩子掌握一項專門技能。
誤區三:目標定得太高
在家長們的心中,都給孩子設計了美好的未來,許多家長們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要是晚認了幾天字,少學了幾個單詞是天大的失誤。更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現在並不出色,以後也不會有“大出息”。其實人生的起跑線不止一條,人生隨時都有不同的起跑點。
誤區四:盼孩子是“神童”
調查發現,希望孩子“正常發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其實,超常和低智力的兒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兒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長非要給正常的孩子定一個超常的標準,那結果只能等於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