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秋野五首
其一
秋野日疏蕪,寒江動碧虛。繫舟蠻井絡,卜宅楚村墟。
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盤餐老夫食,分減及溪魚。
其二
易識浮生理,難教一物違。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
吾老甘貧病,榮華有是非。秋風吹几杖,不厭此山薇。
其三
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掉頭紗帽仄,曝背竹書光。
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稀疏小紅翠,駐屐近微香。
其四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潛鱗輸駭浪,歸翼會高風。
砧響家家發,樵聲個個同。飛霜任青女,賜被隔南宮。
其五
身許麒麟畫,年衰鴛鷺群。大江秋易盛,空峽夜多聞。
徑隱千重石,帆留一片雲。兒童解蠻語,不必作參軍。
點評鑑賞
其一
《唐詩歸》:
譚云:真道學(末句下)。
《杜臆》:
“繫舟蠻並”,“卜宅楚村”,則去住尚未能自決也。“棗從人打”,則人己一視”,“葵欲自鋤”,則貴賤一視;“盤餐”及“溪魚”。則物我亦隨何以有此!
《讀杜心解》:
首章,上四,述所處之地,直與末章結處相照;下四,……其言平日所事,本甚無聊,卻極恬適,非襟期高曠,不能有此。
《杜詩鏡銓》:
下叫句有萬物一體之意(“棗熟”四句下)。
其二
《歲寒堂詩話》:
“易識浮生理……林茂鳥知歸。”夫生理有何難識?觀魚鳥則可知矣,魚不厭深,鳥不厭高,人豈厭山林乎?故云……此子美悟理之句也。杜子美作詩悟理,韓退之學文知道,精於此故爾。
《瀛奎律髓》:
或問“吾老”系單字,“榮華”是雙字,亦可對否?曰:在老杜則可,若我輩且當作“衰老甘貧病”,然不如“吾老”之語健意足也。
《四溟詩話》:
子美《秋野》詩:“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此適會物情,殊有天趣。然本於子建《離思陚》:“水重深而魚悅,林修茂而鳥喜。”二家辭同工異,則老杜之苦心可見矣。
《杜臆》:
“榮華有是非”而自甘貧病,亦見道語也。……甘貧病,則自得其得,其樂不減於魚潛淵、鳥歸叢矣。
《瀛奎律髓匯評》:
馮班:“吾”字實是不妥……何必以其出自老杜,即以為妙而曲為之諱哉?紀昀:可則可,不可則不可,安在老杜獨可?此種純是英雄欺人。末數語卻是。紀昀:後四句亦近淺直,起二句卻似宋人。無名氏(乙):見道之言。
《唐宋詩醇》:
用龐公語,得委運之旨,與《遣興》篇不同。
《讀杜心解》:
首句提出正意,另作一頓,乃下半首之根。次句引入喻意,魚鳥藏身,正物性難違處,即投老“山薇”影子也。
總評
《瀛奎律髓》:
讀老杜此五詩,不見所謂景聯,亦不見所謂頷聯,何處是四虛?何處是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景可為頷,頷可為景。大手筆混混乎無窮也。卻有一絕不可及處,五首詩五個結句,無不吃緊著力,未嘗有輕易放過也。然則真積力久,亦在乎熟之而已。
《瀛奎律髓匯評》:
無名氏(乙):五首自道平素,有安分息機意,氣清詞厚,又是公一格。
《杜臆》:
此五首皆有行藏安於所遇之意。
《杜詩詳註》:
前三章,敘日間景事。第四章,則自日而晚。末一章,則自晚而夜矣:凡杜詩連敘數首,必有層次安頓。
《讀杜心解》:
久寓瀼西,俯仰無聊,而作是詩。……五詩俱見安貧適志氣象,此變風之正聲。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