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二首[曹丕詩作]

秋胡行二首[曹丕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胡行:樂府舊題。郭茂倩將其收入《樂府詩集·相和歌辭·清調曲》。詩有二,第一首闡釋知人善任的重要性。第二首寫男子對所戀女子的相思愛慕之情。

作品全文

其一

堯任舜禹,當復何為。

百獸率舞,鳳凰來儀[1]。

得人則安,失之則危。

唯賢知賢,人不易知。

歌以詠言,誠不易移。

鳴條之役[2],萬舉必全。

明德通靈[3],降福自天。

其二

泛泛綠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隨風靡傾[1]。

芙蓉含芳,菡萏垂榮[2]。

朝采其實,夕佩其英。

采之遺誰,所思在庭。

雙魚比目,鴛鴦交頸,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知音識曲[3],善為樂方。

注釋

其一

[1]來儀:來舞而有容儀。

[2]鳴條:地名,又叫高侯原。相傳商湯伐夏時,在此地戰敗夏桀。

[3]明德:光明之德,美德。通靈:通於神靈。

其二

[1]靡(mí)傾:隨順著向某一方面流動。

[2]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別稱。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垂榮:謂煥發光彩。

[3]知音識曲:指通曉音樂。

白話譯文

其一

堯信任舜舜任用禹,後者應當如何繼續?聚來百獸輕快跳舞,吸引鳳凰奉獻容儀。能得人心天下安定,失掉人心國家危機。惟有賢人了解賢人,探得人心確屬不易。寫詩作歌傳達心聲,真誠不可輕易丟棄。鳴條伐夏商湯獲勝,萬種因素均以備齊。既和天理又通民意,福從天降不必懷疑。

其二

一片池水寬寬敞敞,綠水之中浮萍半塘。浮萍嬌矜隨波微動,小風吹來慌張俯仰。綻放荷花飽含芬芳,秀氣花苞也將開放。傍晚時分仍戴身上。我採花 兒將要贈誰?想她應在庭院張望。今日我倆如魚比目,明日成為結伴鴛鴦。在我面前有位姑娘,好像格外清新昂揚。既懂音韻又識曲譜,作樂之法她最擅長。

作品賞析

堯任舜禹,當復何為——堯任用舜和禹,這是為了什麼?堯:傳說中的聖王。曾多次考察舜的品行,後來將王位傳給舜,開創了“禪讓”的歷史。禹:傳說中治水的英雄,因有聖德,舜將王位傳給他。

百獸率舞,鳳凰來儀——因堯、舜、禹有高尚的品德,為了表示擁護百獸跳起歡樂的舞蹈,鳳凰也從遠處飛來。率:都。儀:來。《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得人則安,失人則危——得到有德的人天下就會安定,失去有德的人天下就會危險。

唯賢知賢,人不易知——只有賢者才能辨別賢人,一般的人是不容易辨別賢人的。知:認識,了解,辨別。

歌以詠言,誠不易移——寫詩來歌唱啊,我招攬賢士的真心永遠不會改變。詠:一作永。誠:真誠,真心。移:改變。

鳴條之役,萬舉必全——商湯滅夏的鳴條戰役,因為萬事都準備得周密,所以才取得了成功。鳴條之役:商湯率領軍隊在鳴條擊敗夏朝軍隊、滅亡夏朝的一次戰 役。鳴條,古地名,在今河南封丘東。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桀敗於有娀之虛,桀奔於鳴條,夏師敗績。”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高 涯原在蒲州安邑縣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鳴條陌也。鳴條戰地,在安邑西。”

明德通靈,降福自天——聖明的德行可以傳達給天帝,上天從而降下福瑞。明德:一作德道。明,聖明。通靈:一作通言。靈,天,天帝。降福:一作福降。

詩表達招攬人才的誠心。首四句用典,表明效法聖王的的心跡。五六句將筆墨落實在“得人則安,失人則危”方面。後四句借鳴條之役再次強調得人才得天下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曹丕(187~226)三國時期魏國君主,廟號世祖(魏世祖),諡號文皇帝(魏文帝)。政治家、文學家。字子桓。沛國譙縣(今亳州譙城)人。曹操次子。自幼善騎射,好擊劍,常從曹操征戰。漢獻帝建安年間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後立為魏王世子,鎮守鄴城,常從諸生宴遊為樂。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為丞相、魏王,不久代漢稱帝,史稱魏文帝,在位七年去世。曹丕喜好文學,八歲能著文,有異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集二十三卷、《典論》五卷、《列異志》三卷,今多散失。明人編有《魏文帝集》,與曹操集、曹植集合稱《三曹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