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施

秋施

秋施,中藥名稱,又稱為促秋、菊促、苦龍、何皮、癩蛤蟆等,性甘辛、溫、有毒。主治腹中冷癖、小兒疳積、五疳八痢等。

釋名

促秋菊促苦龍何皮癩蛤蟆

氣味

氣味蟾酥:甘辛、溫、有毒。
辛、涼、微毒。

主治

1、腹中冷癖(逆害飲食,兩脅痞滿,按之鳴轉)。用大蟾蜍一個,去
皮腸,切成小塊,加硭硝(體強者一升,中等者七合體弱者五合),以
水七升,煮成四升,一次服下,以得瀉為度。
2、小兒疳積(疳積腹大。黃瘦骨立,頭生瘡癤)。用立秋後大蟾蜍
去首、足腸,塗上清油,在瓦上炙熟吃下,有積穢排出。連吃五、六個,
一月這後,形容改變,療效顯著。
3、五疳八痢(面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幹蟾蜍一個(燒
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錢(燒存性)、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
錢,共研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湯
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
4、走馬牙疳,浸蝕口鼻。用乾蟾蜍裹黃泥中煅過,取二錢產,加黃連
二錢半、青黛殘、麝香少許,共研為末,敷患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