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1.持握旌旗。借指掌握兵權。
詞語分開解釋:
秉:秉bǐng拿著,持:秉燭。掌握、主持:秉正。秉公。古代容量單位,一秉合六十斛。旄:旄máo古代用氂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語出:《資治通鑑·唐昭宗光化三年》:“況王氏秉旄五代,時推忠孝。”宋曾鞏《司徒員外郎蔡公墓志銘》:“司封抱能屈初齡,秉旄懷紱晚始亨。”
1.持握旌旗。借指掌握兵權。
旄是一個漢字,讀作máo,是會意兼形聲字,由“㫃”和“毛”組成。“㫃”表示旗幟。“毛”也表音。旄本意是用氂牛尾裝飾旗桿頂的旗子。
漢字源流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音韻方言 旄組詞秉、仗:拿著;旄:古代軍旗的一種;鉞:古兵器,象斧。手執指揮全軍的旗幟和受命出征的黃鉞。比喻掌握著軍事大權。
[taken lan cien
基本解釋 引證解釋旄鉞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máo yuè,意思是白旄和黃鉞,借指軍權。
節旄,是漢語辭彙, 拼音:jié máo 解釋:1、旌節上所綴的氂牛尾飾物。2、指旌節。 出自《漢書·李廣蘇建傳》,
詞目 拼音 基本解釋 引證解釋白旄,第一層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軍旗。竿頭以氂牛尾為飾,用以指揮全軍,出處《書·牧誓》,第二層意思是比喻出師征伐,出處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
詞目 拼音 出處與詳解《飲馬長城窟行》是宋趙秉文創作的古體詩作品。
旄、設旄、右秉白旄、羽旄、齒革乾戚羽旄、今字或有誤作毛者。古注皆雲旄牛尾...大如斗,嘗自愛護。古取為旌旄,今人以為纓帽。毛雜白色者,以茜染紅色用之。山海經,潘侯之山有牛,四足節生毛,卽此。或作髦,亦作,又作旄。或省作毛。師...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常用詞組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基本信息 詞語 毛詩 注音 máo shī 釋義 漢人傳詩的加之毛詩本有四家,稱為四家詩。後三家即魯詩(申培公所傳)...
基本信息 概述 毛詩創始人 傳世始末 出典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