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私立齊魯大學即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1904年由濰縣廣文學堂、青州共和神道學堂和濟南共合醫道學堂合併而成)。北京協和醫院三班學生、漢口大同醫校、金陵大學醫科分別於1916年和1917年相繼併入。1917年濰縣廣文學堂、青州共合神道學堂遷濟南南關新建門外,結束了三地辦學的局面,正式向中國政府備案,改校名為齊魯大學,英文校名仍為Shantong ChristianUniversity。學院設定
當時廣文學堂設文理學院,分文理科、 預科、師範科、選科及研究班,有學生108人;青州共合神道學堂改為神學院,學生118人;濟南共合醫道學堂改為醫學院,學生51人。9月正式開學,共有學生303人, 教職員53人,其中外籍教職員36人,校長布魯斯,文理學院院長戴維斯,神學院院長勃特,醫學院院長尼爾,總務長赤賽特。外國教會控制學校一切教育行政、財政大權,學校經費由英、美、加三國10個教會支付(這10個教會是英國浸禮會、長老會、聖公會、倫敦會、循道會,美國北部長老會、南部長老會、公理會、信義會,加拿大長老會)。1923年,北平華北女醫學校合併入齊魯大學醫學院。歷史事件
1926年—1927年間,中華基督教會迫於形勢,作出“注意教授國文”、“將學校逐漸交還中國人管理”和中西教職員享受平等待遇的決議,齊魯大學也發生了變化,由李天祿出任第一任華籍校長。1929年10月,齊魯大學發生要求收回教育主權的學潮,李天祿辭職,美籍教務長施爾德協理校務。不久,學潮再起。經過反覆鬥爭,最終達成協定: 組成文、理、醫三院各3人的校務委員會,華籍委員占三分之二以上,掌管學校一切事務; 神學院脫離齊魯大學,成立齊魯神學院。次年1月,在校職工罷工,學生罷課。 6月校方決定由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朱經農任校長。神學院自7月1日脫離齊魯大學,改名齊魯神學院,宗教課改為選修課;學校迅速籌辦向南京國民政府立案,風潮始平。1931年11月經教育部派員視察,12月17日核准立案。立案後齊魯大學校董會定額15人, 由特約校董4人、教會股東8人(外籍5人,華籍3人)和畢業校友會3人組成。立案後第一位董事長是孔祥熙, 副董事長是校友會的吳克明。1932年9月,朱經農辭職後,由林濟青繼任校長兼文、理兩學院院長,醫學院長由美國人施爾德擔任。
齊魯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設在濟南南關新建門內,文理學院在新建門外,有辦公樓、 柏根化學樓、狄考文物理樓、奧古士丁圖書館,各種建築總值200餘萬元。另設有社會教育科,分設陳列部、講堂,主要從事大眾教育。附屬醫院門類齊全,有病床125張,還附設護士學校1所。
1937年10月,齊魯大學奉部令內遷成都,借華西協和大學部分校舍開課,文理醫三學院逐漸複課。1941年理學院藥劑專修科擴充為製藥系;文學院增設國文研究所;理學院、醫學院合辦寄生蟲研究所,1942年呈準招收研究生。1937年—1945年曆任校長分別為劉世傳、 湯吉禾、馬爾濟、吳克明,歷任教務長為湯吉禾、 彌爾蘭。共畢業8屆321人,其中文科143人,理科55人,醫科119人,無線電專修科2人,研究生2人。
1946年8月,齊魯大學陸續返濟復校。10月1日正式複課,至次年2月復員完畢。4月成立羅氏醫學會, 9月增設護士科、藥學科、醫事檢驗專修科、助理護士訓練班;歷史系、社會系合成歷史社會系;天算系分成天文系、數學系;恢復無線電專修科。為文理醫三院11系建制。 學制文理本科4年,醫科預科2年,本科5年。校長吳克明,下設3處, 教務處分設註冊、出版兩組,訓導處分設生活指導、體育衛生兩組,總務處分設文書、校務兩組,教務長彌爾三,文學院長汪德亮、醫學院長杜儒德。1947年上半年在校生442人。
後期發展
建國初期校長為楊德齋, 醫學院長張匯泉。1952年9月,根據華東高等學校調整方案,撤銷齊魯大學,理科及文科部分人員併入山東師範學院,部分文科人員併入山東大學,醫科部分人員併入山東醫學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解放區, 高等教育事業也有一定發展。1945年10月籌辦了設在臨沂的山東大學。 1946年4月華中建設大學從蘇皖遷到山東,併入臨沂的山東大學。合併後,肄業學員達到2000人,設定政治、財政、教育、工礦、醫學、農村、交通、 文學等8系。1946年11月25日,華東局在魯中創辦華東軍政大學,設定軍事、政治、 文藝3系,並於1948年4月開辦大學預科。1948年8月,在濰坊成立華東大學,同時同地開辦華東第二高級工業學校,籌設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電機、地質、化學、染織等專科。此外,華東局在新四軍軍醫學校基礎上創設華東白求恩醫學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省政府還興辦了山東農業專科學校。據1949年統計,山東解放區已擁有包括文、 理、工、農、醫、師範在內的各種類型的大專院校6所。建國後,這些高等院校的師生,成為接管、改造舊大學,建設新大學的骨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