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在山東的美國長老會和英國浸禮會決定將濟南、青州、鄒平、沂州的醫學堂合併成為“共合醫道學堂”,聶會東任校長,學制四年,在四地進行教會和輪流實習。
1907年,美、英教會在濟南南新街購地建設醫院和學校,從此,共和醫道學堂有了固定的校址和教學醫院,成為當時教會在華所辦的四大學堂之一。
1911年4月17日,共合醫道學堂正式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聶會東任校長。1915年,建護士學校,學制四年。1917年,齊魯大學正式成立,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成為齊魯大學醫科,學制七年。1920年設藥學專修科、學制二年。1921年4月,創辦《齊魯醫刊》。
1924年,加拿大政府準予齊魯大學立案,批准齊魯大學具有學位授予權,同時,醫科畢業生還授予由加拿大政府批准的“醫學博士”學位。 1925年,齊魯大學醫科更名為齊魯大學醫學院。
1931年12月17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批准立案,國內承認畢業生學歷。1934年設立公共衛生系。
1937年10月,日軍入侵山東,學校遷至成都,借讀於華西大學。日軍投降後,1946年,學校遷回濟南原址。
1948年,濟南解放前夕,齊魯大學主要負責人帶領部分師生遷往福州。9月,濟南解放後留濟師生相繼入學開課。1949年,江南解放,南遷福州師生返回濟南,由張匯泉任醫學院院長。
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發了《關於接受外國津貼的機關學校的決定》之後,1951年1月,人民政府出資援助齊魯大學。
1952年9月,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1952年由齊魯大學醫學院、山東省立醫學院、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合併成立山東醫學院,校址遷入原齊魯大學校園。齊魯大學醫學院共培養各類畢業生1098人。
1970年8月,在“備戰備荒”和“學校越辦越向下”的影響下,山東省革委會決定,山東醫學院與山東中醫學院合二為一,稱為山東醫學院,由濟南遷往泰安新泰縣樓德鎮(現新泰市樓德鎮)辦學。同年10月前後,兩校遷到樓德,1971年2月中旬正式合併。1980年由樓德遷至泰安,1981年經國務院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為“泰山醫學院”。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4年獲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多年來,學校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繼承傳統,艱苦創業,教學、醫療、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十五”期間,學校緊緊抓住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果斷決策,乘勢而上。2002年征地近3000畝建設新校區,該項目被列為山東省和泰安市重點建設項目。新校區的建設,使學校辦學資源顯著增加,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專業領域不斷拓寬,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高校。
目前,校在職教職工1485人,專任教師100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319人。13名院士受聘為我校教授。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9734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25人,本、專科生19309人。學生來自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
學校設有社會科學部、基礎醫學部、臨床醫學系、人口與計畫生育學院、放射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檢驗系、管理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生物科學系、國際教育學院等15個教學院部系。有生命科學研究所、放射技術研究所、藥物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科學研究機構。有各類實踐教學基地182個,其中附屬醫院10所(直屬附院1所、非直屬附院9所),預防醫學教學基地9個。
設有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套用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方向)、市場行銷(醫藥方向)、英語等29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工學、文學、理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有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內科學、外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神經生物學、藥理學等1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骨外科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藥理學為山東省重點學科,老年醫學、影像醫學為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腦微循環實驗室為山東省重點強化建設實驗室。
學校占地總面積30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75.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11億元(不含土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812萬元,圖書133.88萬冊,電子圖書54.48萬種,中外文現刊1417種,中外文資料庫11個。初步建成數位化校園,網路建設居于山東省高校先進行列。學校主辦的《泰山醫學院學報》為山東省優秀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間的教育、科研、醫療、文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烏克蘭、新加坡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醫院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和科研人員出國講學、研修,與日本、韓國高校互派本科生交流學習。
堅持“質量第一”的辦學觀念,秉承“明德、學是、格物、求真”的校訓,倡導“日新至善”的優良校風、“業精德馨、誨人不倦”的教風、“勤奮嚴謹、學而不厭”的學風,弘揚“登攀”泰醫精神。堅持“以醫學科學為主體,醫工結合為特色”的發展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生就業率、考研錄取率在山東省同類院校位居前列。
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和校園文化建設。開展了“文明校園”、“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等一系列創建活動,並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大中專學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和優秀組織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高校文明校園、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山東省高等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