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此水異諸水,何來入此城?源應多秀色,流亦有清聲。
古寺在其上,高僧今獨行。藤枝掛蘿壁,於此度群生。
作品注釋
諸水
(1).各條水流。 唐 李白 《清溪行》:“ 清溪 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2).各樣的水。 清 張岱 《陶庵夢憶·禊泉》:“昔人水辨 淄 澠 ,侈為異事。諸水到口實實易辨,何待 易牙 !”
秀色
(1).秀美的容色。 漢 張衡 《七辯》:“淑性窈窕,秀色美艷。” 晉 傅玄 《明月篇》:“玉顏盛有時,秀色隨年衰。”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六:“秀色空絕世,馨香誰為傳?”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一:“ 明妃 未出 漢 宮時,秀色傾人人不知。”
(2).優美的景色。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顏延年》詩:“麥壟多秀色,楊園流好音。” 唐 杜甫 《次晚洲》詩:“ 晚洲 適知名,秀色固異狀。” 宋 王特起 《梅花引》詞:“山之麓,河之曲,一灣秀色盤虛谷。” 郭沫若 《歌頌中朝友誼·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剛山》詩:“同上 金剛 幸有緣,胸中秀色幾迴旋。”
有清
指 清 代。有,詞頭。《清史稿·禮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儲貳。” 梁啓超 《新民說》十六:“有 清二 百年間民德之變遷,在 朱 學時代有偽善者,猶知行惡之為可恥也,在 漢 學時代並偽焉者而無之,則以行惡為無可恥也。”
高僧
精通佛理、道行高深的和尚。 唐 劉長卿 《寄靈一上人詩》:“高僧本姓 竺 ,開士舊名 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河套喇嘛》:“頂骨數珠者,以高僧頂骨中取圓厚如棋者為之。”《瞭望》1991年第50期:“ 曼殊 是個美食家,雖為高僧,不肯茹素。”
獨行
(1).一人行路;獨自行走。《莊子·盜蹠》:“內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史記·陳丞相世家》:“渡 河 ,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中當有金玉寶器,目之,欲殺 平。”《法苑珠林》卷十:“ 舍利弗 獨行乞食,婆羅門見而問言:‘尊者獨行無沙彌耶?’” 清 金人瑞 《送維茨公晉秋日渡江之金陵》詩之十:“我或讀經罷,獨行觀水痕。”
(2).專意實行;獨自實行或行事。《易·晉》:“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孔穎達 疏:“獨猶專也,言進與退專行其正也。”《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韓非子·忠孝》:“王者獨行謂之王,是以三王不務離合而正,五霸不待從橫而察,治內以裁外而已矣。”
(3).謂獨斷專行。 清 惲敬 《新東門漕倉記》:“嗚呼,此郡縣長吏所以囂然獨行其意於上而民終不可治也已!”
(4).單獨行時;單獨流行。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其文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故能彌歷千載,而其書獨行。”《文獻通考·經籍二》:“自 晉 之後, 弼 學獨行,遂傳至今。”
(5).謂軍隊如入無人之境,沒有阻擋。《管子·七法》:“故蚤知敵人如獨行,有蓄積,則久而不匱。”《管子·七法》:“有雷電之戰,故能獨行而無敵矣!”
(6).謂節操高尚,不隨俗浮沉。《禮記·儒行》:“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舊唐書·隱逸傳序》:“而 游岩 、 德義 之徒,所高者獨行。” 章炳麟 《謝本師》:“先生為人豈弟,不好聲色,而余喜獨行赴淵之士。”
(7).指故為標新立異的行為。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銘》:“公所設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為獨行異言,以峙聲名。”
(8).馬兜鈴的根。有香氣。中醫入藥。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藥議二》:“馬兜零之根,乃是獨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馬兜鈴》:“其根吐利人,微有香氣,故有獨行、木香之名。”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群生
(1).一切生物。《莊子·在宥》:“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 三國 魏 曹植 《喜雨》詩:“天地何彌廣,苞育此群生。”
(2).指百姓。《國語·周語下》:“儀之於民,而度之於群生。” 唐 元結 《大唐中興頌》:“邊將騁兵,毒亂國經,群生失寧。”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群生輟響,榮華收光。”
(3).眾儒生,眾書生。 唐 柳宗元 《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群生聞禮,後學知孝。”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永樂中尚在。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