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山群山環合,雄偉蜿蜒,有“九龍捧聖”之勢。東有魚池山、金雞嶺之秀,西有飛來石之奇,濤濤松林,風光綺麗,佛光照影,雲海蔚蔚。南部十四景之一的“禹跡晴嵐”更添異彩。禹跡石、七星石、飛來石、合和二仙、金龜朝聖等奇石景觀遍布山林,尤其是山頂大面積的陸相沉積地貌堪為一大地質奇觀。
禹跡山大佛高18米,刻鑿於唐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大的石刻圓雕立佛,與樂山坐佛、大足臥佛並稱為“巴蜀三大佛”,其儀態、神韻之美在四川大佛造像中堪稱上乘。“五門合圍”的禹跡山寨和古堡秘道構築起四川境內至今保存規模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工事體系,形成“山是一座堡,堡是一座山”的奇特景觀,世所罕見,引人入勝。
只有你來到禹跡山,你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國第一立佛”,“五門合圍”的古堡防禦工事遺址、大禹治水勝地賦予禹跡山這座千古名山的獨特人文景觀品位。
順大佛右側行30米,峭壁上有一人工開鑿的石窟,這就是禹跡山石窟。相傳石窟開鑿於清嘉慶年間,是白蓮教農民起義軍為抵禦清王朝圍剿而鑿,工程歷時9年,石窟有大小不等的石室40多間,大的10餘平方米,小的三四平方米。石室之間由一條幽邃而曲折、忽上忽下的通道相連,上有“天眼”直通禹跡山頂,下有“地洞”可達禹跡山麓安溪河源頭。禹跡山東西南三面築有石寨門,至今尚存。山頂有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足印----禹跡石。
相關詞條
-
禹跡山大佛
禹跡山大佛,位於南部縣碑院鎮,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縣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佛高17.5米,腰寬6.13米,下擺寬5. 2米,肢掌長、寬均為...
地理方位 佛聲簡介 -
南部縣禹跡山
-
南部禹跡山摩崖造像
大佛刻鑿在海拔667米的禹跡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 佛高18米,腰寬6.1米,下肢寬5.2米,腳掌長寬均1.3米。 禹跡山大佛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
-
塗山禹王廟會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渦淮兒女都會自發聚集起來,舉辦淮河流域最大的傳統廟會———塗山禹王廟會,盡情舞動“東方芭蕾”,頌揚大禹治水的功績,慶祝和諧的太平盛...
塗山歷史 民俗活動 歷史淵源 基本內容 廟會使用的器具及作品 -
禹跡寺
《禹跡寺》是著名作家周作人的一篇散文。寫的是紹興名勝禹跡寺。禹跡寺由晉·義熙十二年時一位姓郭的將軍所建,距今將近有1600年的歷史。為紀念大禹而建。
-
青銅禹跡
《青銅禹跡》作者是栗爾章 ,這首詩選自《乾隆中衛縣誌》。青銅禹跡,中衛知縣黃恩錫設定的中衛十二景之一。是栗爾章對俞汝欽將大禹開鑿青銅峽事跡寫進志書並建禹...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者簡介 -
塗山禹王宮
塗山之巔有禹王宮,史載禹王宮始建於漢高祖十二年,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滄桑,幾廢幾興,今天依然是人們來來往往的朝拜之地。
塗山禹王宮簡介 歷代塗山禹王宮詩文 -
禹王碑[衡陽]
禹王碑,坐落於長沙市嶽麓山北峰,最早發現於衡山岣嶁峰,又稱岣嶁碑,與黃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護界譽為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禹王碑鐫石崖壁,寬140厘米,高1...
基本概況 發展動態 禹碑由來 傳說故事 史書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