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韻略》

《禮部韻略》

《禮部韻略》和《集韻》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書。《禮部韻略》反映北宋科舉考試變遷的歷史,是舉子昔日不可離的一部工具書。

簡介

北宋刻本《禮部韻略》 《禮部韻略》

《禮部韻略》和《集韻》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書。《集韻》是《廣韻》的修訂本,而《禮部韻略》是《韻略》的修訂本。由於《禮部韻略》在收字和字的注釋方面都是為科舉應試考慮,較《廣韻》《集韻》都簡略,所以稱為《韻略》。又由於它是當時科舉考試用的官韻,而官韻從唐代開元以來就由主管考試的禮部頒行,所以叫《禮部韻略》。《禮部韻略》同《集韻》《廣韻》一樣,仍為206韻,但只收9590字。這對後來的平水韻中韻部的併合、韻部數目的減少是很有影響的。

歷史

據李燾《說文解字五音譜敘》記載,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即《廣韻》頒行後29年,宋祁鄭戩給仁宗帝上書批評《廣韻》多用舊文,“繁省失當,有誤科試”。另據王應麟玉海》記載,賈昌朝也同時上書批評宋真宗景德年間編的《韻略》是“多無訓釋,疑混聲、重疊字,舉人誤用”。於是仁宗皇帝下令由丁度等人重修這兩部韻書。景祐四年完成了《禮部韻略》,兩年後完成了《集韻》。 

影響

北宋刻本《禮部韻略》平聲 北宋刻本《禮部韻略》平聲

《禮部韻略》一直是詩賦考試的最權威官韻。作為兩宋科舉考試的金科玉律,刊行量大,流布面廣,深得廣大士子的尊崇,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科舉的範圍,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禮部韻略》作為韻書的權威,被後世奉為圭臬,深刻影響了韻書《古今韻會舉要》、《洪武正韻》以及字書《康熙字典》的編纂,其實用性的編纂特點,豐富了漢語辭書編纂的模式,文化影響廣泛而深遠。

北宋刻本亮相秋拍

北京匡時2013年秋拍將於12月初在京舉行,北宋刻本《禮部韻略》即將亮相本次秋拍。舊時就以“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來形容宋刻本的珍貴。這部即將在匡時秋拍亮相的《禮部韻略》,是市場中難得一見的北宋孤本,該《禮部韻略》為一函五冊,皮紙印造,字型古樸,刀法古拙,版口狹窄;經考證,與上世紀70年代山西應縣木塔發現的遼代刻本《蒙求》一書的版口極為近似。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李致忠說,通過對這部《禮部韻略》中避諱字的研究,可以推斷該本刊刻在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