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大黃

禮縣大黃

禮縣大黃又稱銓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基生葉很大,叢出;莖生葉較小,互生。圓錐花序大型,分枝開展,夏季開花,花談綠色或白色。多生於海拔2000米左右排水良好的高山坡地。以根及根莖入藥,是中國傳統中草藥寶藏中的重要藥材,亦為世界性藥物,被十九個國家收載於法定的藥典。

簡介

禮縣大黃中藥材優良品種,甘肅省禮縣特產,因主產於該縣銓水鄉又稱“銓水大黃”、“銓黃”。禮縣大黃屬掌葉大黃,生產歷史始於漢代。禮縣大黃塊形大,質地堅實,氣味清香,藥理性能好,品質優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國之首。2005年,禮縣大黃獲得國家原產地地域保護認證和原產地標記認證。
禮縣大黃禮縣大黃

生物特性

禮縣大黃種植基地禮縣大黃種植基地
大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將軍、川軍、錦紋,火參等,《神農本草經》載:“大黃因其體大色黃,故名大黃”。根狀莖粗壯。基生葉很大,叢出;莖生葉較小,互生。圓錐花序大型,分枝開展,夏季開花,花談綠色或白色。多生於海拔2000米左右排水良好的高山坡地。以根及根莖入藥,是中國傳統中草藥寶藏中的重要藥材,亦為世界性藥物,被十九個國家收載於法定的藥典。大黃適宜生長在海拔2000—2400米的冷涼陰濕,陽光斜射的高寒陰濕區的山坡地。以綜壤土各山地琳溶色封土壤為佳。大黃的生長期為四年,種植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育苗——栽種——生長、成熟——採挖。

歷史淵源

禮縣大黃種植歷史悠久,最早的歷史記載見於漢代《本草經》,當時禮縣大黃已盛名。中藥文獻諸如《中藥材品種論述》(中冊)中寫道:“銓水大黃產於禮縣銓水鄉一帶,產量最多,品質最好”。據考證,大黃在禮縣銓水鄉一帶的栽植史已逾千年,《禮縣乾隆縣誌記載:“在252年前銓水與宕昌良恭(南陽舊稱)接壤地帶盛產大黃。”《本草綱目》記載大黃原產地為禮縣銓水鄉一帶。在中世紀,歐洲人視大黃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當時的銓水大黃通過岷縣、宕昌、哈達鋪運往鄰近各省,乃至天津口岸;並溝通了中亞商貿,僅1403年6月就有100—300峰駱駝馱運大黃抵中亞撒馬爾罕。隨著18世紀茶葉、大黃貿易的興起,甘肅、青海山地的大黃被運往西亞、歐洲和西班牙。在20世紀20年代,陝西、四川、河南、河北、江蘇、江西、湖北、浙江、山西等十幾個省的藥商在銓水鄉設有幾十家棧房專門從事大黃經營並向外販運,形成以銓水為中心的大黃集市。悠久的大黃生產史,不僅為禮縣大黃產業的發展紮下了深根,而且創造出了“銓水大黃”這個馳名中外的名牌。

生產情況

種植情況
禮縣大黃(片)禮縣大黃(片)
禮縣境內山巒疊嶂、氣候溫和,是天然的中草藥寶庫,素有“隴南千年藥鄉”之稱,共有中草藥152科,629種,其中以銓水鄉一帶出產的大黃最為名盛。通稱“銓水大黃”,簡稱“銓黃”,在國際上稱“中國銓黃”。“銓黃”一詞早已錄入國家《中藥詞典》,公認其為中國大黃的地道產品,銓水一帶已約定俗成為中國大黃的“原產地”。禮縣適宜種植大黃的生長區達全縣總面積的51%,分布在18個鄉,其中主產區為8個鄉:沙金、白關、白河、銓水、橋頭、草坪、上坪、洮坪鄉;次產區為5個鄉:灘坪、雷壩、王壩、肖良、三峪鄉;適宜區為4個鄉:固城、崖城、湫山、羅壩鄉。另外宕昌縣的南陽、韓院、豬園、好梯鄉也產大黃。2007年,禮縣種植大黃面積在2.5萬畝以上,年產量5000多噸左右,禮縣大黃出口量占全省大黃出口總量的70%,占中國全國的56%。2008全縣大黃種植面積達4.1萬畝,年採挖面積2.1萬畝,產量達525萬公斤,產值4462.5萬元。[5]2010年隴南大黃栽種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約150萬公斤。

市場銷售

2007年前,禮縣“銓黃”年產量為5000多噸,僅禮縣藥醫公司年收購為2000多噸,多年無積壓。“銓黃”名列中國大黃之冠,受國內外客商青睞,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自1965年就出口大黃,由上海醫藥進出口公司和甘肅醫藥進出口公司銷售,遠銷義大利、荷蘭、加拿大、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國內主要銷往北京、天津、河南、陝西、湖北、安徽、上海、廣州等8個省、市的多家製藥廠。

加工技術

禮縣大黃大部分屬粗加工、加工過程為烘乾——篩選——撞皮——機器剖光——裝箱。其加工為粗淺手工藝,工藝簡單,銷售還是以銷售原材料,未形成產成品。甘肅陸洋凍乾製品廠運用冷凍技術凍乾的大黃切片,經蘭州大學化驗,其有效成份大大高於煙燻法烘的大黃,這為大黃的烘乾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品種特點

按品種來講,中國境內產三種大黃:一是青海產的唐古特大黃,二是四川產的藥用大黃,三是禮縣產的北大黃中的著名品種掌葉大黃,其產品塊大飽滿、色澤鮮艷、品質優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國之首,七十年代國際市場即有“中國大黃甲天下,銓水大黃素盛名”之美譽,1983年,禮縣“雙鹿牌”大黃榮獲國家經貿部頒發的榮譽證書,1997年,禮縣所產大黃系列產品正式註冊“銓黃牌”商標。中國大黃因產地不同而形成多種商品規格和品類,其中產於禮縣銓水鄉一帶者(包括宕昌、武都部分鄉鎮)質量最佳,信譽頗高,被國際上稱為“銓黃”。銓水大黃塊大味香,色褐黃,質堅體重,斷面為檳榔碴,紅筋白肉,紋理清晰而不亂,俗稱“錦紋”,素有“銓水大黃甲天下”之諺,榮獲國家外貿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要功效

大黃是中國傳統中藥材中的重要品種,其主要成份為配糖體、單寧酸、沒食子酸。配糧體經水解後產生葡萄糧及大黃素、大黃酸。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大黃性苦寒,功能攻積導滯、泄火解毒、行瘀通經。藥理研究表明具有以下三方面藥理作用:
1、大黃縣有廣普抗病毒、抗菌和抗黴菌作用,可用於各種炎症的防治;
2、大黃的有效成分能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具有抗衰老作用;
3、大黃具有突出的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對泌尿系統疾病有很明顯的預防及治療作用,特別是對糖尿病患者有降糖和保護腎臟作用。上述的藥理作用在大黃的傳統套用相關文獻中也都有表述。
大黃是中藥材的四大名藥之一,其藥理用途十分廣泛,主要功效為:破淤活血,攻下瀉熱,抗菌消炎,保肝利尿,調解免疫,延緩衰老,降脂減肥,抗腫瘤,止血止痛等。而且,還用於配製果糖、飲料、香料、釀酒和做工業染料等行業。

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04年12月13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通過了對禮縣大黃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准對禮縣大黃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4年第192號)。

地域保護範圍

禮縣大黃原產地域範圍以甘肅省隴南地區行政公署《關於界定禮縣大黃原產地域保護範圍的函》(隴署函[2004]47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禮縣的上坪、洮坪、沙金、白關、白河、銓水、橋頭、草坪、灘坪、雷壩、王壩、肖良、三峪、中壩、固城、崖城、湫山、羅壩、永坪、馬河、紅河、鹽官、祁山、永興、寬川、民族、喬川、草壩、燕河、城關、石橋、陽坡、江口、龍林、太塘、雷王等36個鄉鎮;宕昌縣的興化、好梯、南陽、竹院、韓院、化馬、官亭、秦峪、獅子、新寨、甘江頭、臨江、車拉等13個鄉鎮;武都縣的馬營、池壩、金廠等3個鄉鎮。總計52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掌葉大黃。
(二)栽培技術。
1、園地選擇:在海拔1800至2500米,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休閒坡地建園。
2、育苗移栽:必須在三年生大黃植株上採集粒子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育苗,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密度為1400至1500株/畝。
3、田間管理:移栽當年6至9月間中耕除草2至3次,次年春、秋中耕培土各一次。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禁止使用硝酸鹽類無機肥料;病蟲害以生物防治為主,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4、採挖:秋末或初春採挖,育苗至採挖需生長3年。
(三)加工工藝。
採挖―整形―乾燥―乾品―去皮―篩選―分級―裝箱―入庫。
(四)產品質量特色。
1、感官特徵:塊根呈圓錐狀,乾燥後表面黃褐色,去粗皮後為鮮黃色或紅棕色;檳榔茬、硃砂點明顯,錦紋清晰;質地為粉質,嚼之粘牙,無纖維,味微澀。
2、主要成分含量:乾燥品含大黃素和大黃酚的總量0.50%。

專用標誌使用

在禮縣大黃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禮縣大黃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禮縣大黃“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