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辦事處(原新會市禮樂鎮)地處江門市區南面,東鄰市高技術開發區和江海區人民政府行政中心,西、南接新會區,北跨江禮大橋直通市區,位靠廣湛公路,建設中的江中、江珠高速公路、南環路經過本辦事處,五邑路、江海路貫通境內,全辦事處實現公路達標,與省市路網相接,水路可直達全省各大口岸。行政區域48.9平方公里,人口5.9萬,外來人口2萬。
歷史沿革
南宋時期(1278年)開始有人到禮樂定居,多以捕魚為主,以農為副。一說是定居、聚居點先在南堡福祿里、護龍里、雙孖壙一帶,後來逐漸擴展。歌謠“福祿里,潘家地,六畝四”就是描述禮樂人初始聚居福祿里的情況;另一說是“禮樂成村,先有新墩,再有丘鎮”,說宋代有江門漁民王悅勝諧家人先在現新華村的新墩里定居,以漁為生,以後有遷來的鄉民在新墩里附近及丘鎮、福祿里、芳興里、大派洲定居,開始是漁農結合,後棄漁就耕,逐漸形成上、中、南三堡及大派洲幾個居民點。
明朝中葉弘治十一年(1498年),移居到禮樂的人更多,生聚日繁,姓氏也很複雜。
明末崇禎十三年(1605年),張、陳、譚、吳、區等姓氏都建下自己的祠廟。
清朝中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禮樂生產發展相當快,建設祠堂廟宇較多。
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南堡翻鍬圍建扶風閣,禮樂人稱“名閣”。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經教育司批准,在禮樂書院(現禮樂第二初級中學)開辦禮樂第一所國小,學生50多人,教師3人。
清朝末宣統三年(1911年),禮樂開始設立“局”、“鄉”。
宣統三年(1911年)3月29日,孫中山發動廣州起義,從南洋歸來的禮樂鄉西寧里人李雁南參加進攻清督衙門,受傷被捕,30日被殺害。為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
民國元年(1912年),禮樂設“自治局”,局長俗呼“局紳”。
民國三年(1914年)禮樂民團局張老四勒收沙田禾票、水利費、保護費,每畝田達18元5角。民眾告於縣,未得答覆,於是聚集數百人持刀棒衝擊民團局,痛毆團長吳茂,並搗毀張老四住宅、家私,拆毀民團靠山譚錫堯房屋,掀起反捐稅鬥爭,迫使民團局宣布每畝只收1元6角。
1915年後,禮樂相繼開辦了雄鄉國小(在西興里七世祖祠)、張家祠國小,兩間國小共100多學生;英鄉國小(在葉興西里吳家祠),學生50多人;威鄉國小(在竹溪祖區家祠),學生 50多人;武鄉國小(在三福里鄧家祠),學生50多人。各鄉、姓都置了校嘗,作為辦學的基本資金。並有私塾10多間,每間學生20—30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底,新會匪首周瑞(禮樂人)等糾集千餘人於禮樂,突襲江門。督辦署派第三師獨立團周漢玲部、第二師周志貞部、警備司令朱卓文部以及陳策駐江門之艦艇分頭進剿。
1922年,建設禮樂中心國民學校(禮樂人稱“沙地”、“校地”),學生200多人。1926—1927年,禮樂辦學風氣日盛,學生人數達1200人。
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新會農軍與民團鬥爭激烈,禮樂五村農民王子君拒交禾票被扣禁。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成禮江公路,路寬6米,禮樂車站至文廟渡口長5公里,泥沙路面,建有新橋、丘鎮橋兩座水泥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禮東向前村開設“對撐洛學館”,校舍是茅寮,由威西村人陳佳當教師。
1935年, 禮江公路第一輛載客汽車由馬學強開辦。
1939年,日軍占領禮樂,全部學校停辦。
1940年農曆二月初九,“江門——水東”民生號客貨輪停泊在禮樂,有一日機飛往偵查,在南堡杉木圍墜毀,日軍強拉數十禮樂鄉民在附近河涌打撈飛機殘骸。
1941年,日本侵略軍放火燒光禮東天成沙居民茅屋。
1941年,各國小復辦,學生人數銳減。
民國三十年(1941年)5月,中共新會縣委機關曾駐禮樂。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在上堡建禮樂鄉門樓,外鐫“禮樂鄉”,內鐫“朱紫岸”。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農曆五月初五,洪水、颱風(十二級)侵襲禮樂。牛牯田崩堤,禮樂一片汪洋,全部農田、住宅受浸,加上颱風吹襲,洪水不退,路石、房屋牆腳皆長青苔,農田失收,禮樂餓死五千人。
1944年農曆五月,因江門淪陷遷到禮樂張圍河邊開辦的民豐、益豐、和豐、泰豐等果菜欄,每天營業到下午結帳時,有兩日本兵強行收取帳款,激起民憤,鄉民打死一日本兵,用繩索大石捆綁沉屍河底,後被漢奸江門水南人陳某,新會天馬人陳日(花名肥仔日),到江門日軍報訊,禮樂副鄉長區吉(花名闊佬吉)挺身而出,被日軍逮捕,同時被抓捕的有仵作金、泰豐果欄掌柜曾樹,三人被日軍用水灌、大竹壓肚、鏟指腳甲等酷刑逼供。三人寧死不屈,仵作金和陳吉被折磨至死,曾樹九死一生留下終生殘疾。他們的精神深受鄉民讚頌。鄉民評價:雖沒了“金吉”,還有“樹”存。為悼念死難者,禮樂有鄉民為區吉、仵作金打醮七七四十九日拜祭,禮樂鄉還劃給田畝讓其家屬安家。後漢奸水南陳在香港被禮樂鄉人擊斃,肥仔日也在環城天祿村被人擊斃。
1947年,由跨龍村南安里人張飛林開辦禮樂至澳門機動客貨輪,有大中、大成兩輪船,碼頭在新街及鎮龍里關帝廟。
1947、1948、1949年間,禮樂雄鄉、中心、英鄉、威鄉、武鄉5間國小每年共有學生700人。
1949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進剿盤踞在禮樂的國民黨廣州衛戍司令部獨立團營長鄧漢垣殘部及禮樂土匪傅華山、傅順有部,並將其全部殲滅。
1949年11月,在竹子圍(中路里)建禮樂革命烈士墳,紀念1949年10月解放禮樂而犧牲的河南籍、山東籍兩位解放軍戰士。1958年冬遷墓到禮江公路側原方便所涼亭舊址,並建紀念碑,碑文由公社幹部趙倫撰寫,禮樂中學老師黃翔書。1966年再遷碑到禮樂人民會堂廣場,並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以志紀念。
1952年12月,築禮樂圍堤,總長32公里。
1953年1月,建黃滘、老滘、子渠衝、蝦絞滘水閘。
1953年3月,禮樂開設健民聯合診所。主任區乾章,副主任鄭達民,醫生有周卓淳、馮君海、鄭其昌、李葉威、林衛民、張美榮、鄧棟樑、陳少英。診所設在芳興里陳家祠。
1954年2月,雄鄉西昌里李耀章組織禮樂第一個農業合作社,參社有156戶。李耀章任社長。
1954年11月,建二窪、何圍水閘。
1955年1月,建閃滘、夾櫓水閘。
1956年9月禮樂開辦初級中學,校名是“新會縣第六初級中學”,校址在禮樂書院,未設正校長,副校長由李大侶擔任,招收一年級兩個班學生共112人。
1956年有潮安、潮陽兩縣移民到禮樂區落戶,共59戶62人。
1956年11月,建五沖閘、三眼閘、中沙閘、南沖閘。南沖水閘有7個閘孔,是禮樂的主要出入水閘口。
1956年12月,禮樂第一次使用拖拉機犁田是在雄鄉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是李耀章。
1957年,禮樂圍堤種植葵樹450000棵護堤,並間種荔枝、番石榴、香大蕉等水果,既保護圍堤,又創造了“一步三元”的經濟收益,受到國家、省、市、縣的表彰獎勵。
拆毀扶風閣(俗稱名閣),得青磚120000萬。
建禮樂人民會堂。
1958年3月22日,蘇聯水利專家和中國水利工程人員10多人,到禮樂雄鄉社參觀水利排灌系統。
1958年10月1日,在現敬和村當時敬和大隊廣場(現已建民居和車站)召開禮樂人民公社成立大會。
1959年1—2月禮樂公社麻疹病大流行,全社8歲以下兒童8447人中,染病的2816人,其中並發肺炎75人,特別嚴重的12人,死亡13人。
1959年2月25日,蘇聯水利專家到禮樂雄鄉考察平整土地,排灌工程現場。
1959年3月5日至7日,全國造林、綠化現場會議代表160人到禮樂參觀園林綠化。
1959年,禮樂改變不衛生陋習,全社行動,清除各家各戶設在戶外的屎尿缸(俗稱“金魚缸”)1.8萬個,禮樂成為廣東省的先進衛生社。
1959年9月17日至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工作檢查團到禮樂公社參觀。
1961年,禮樂公社開辦幸福院和療養院。幸福院長黎友(女),療養院院長鄧文釗。
1961年5月28日,禮樂公社遭龍捲風破壞,損壞磚瓦房10間,倒塌茅房36間。
1963年3月11日,禮樂公社黨委書記陳杰征與古巴同志座談。
1964年2月農曆除夕晚,同豐大隊(現向民村)一社員失火,燒毀兩排共10多戶民居茅屋。
1964年(農曆7月30日)12級以上強颱風吹襲禮樂,損壞房屋不少,幾十年樹齡的大榕樹也被吹倒。
1965年10月,同豐大隊(現向民村)一位社員失火,燒毀九隊、十隊的倉庫,兩個生產隊在倉內的糧食、種子、化肥等物品被燒。
1965年11月,水電部組織新會、江都、上虞等縣人員在禮西圍進行圍堤種葵護堤實地調查。
1967年2月1日,禮樂黨政被“造反派”奪權。
1969年4月20日下午5時,禮樂營信渡口的橫水渡船因超載沉沒,有25名婦女遇難。
1972年3月建二窪海底涵梪。
1972年12月2日,海潮侵襲禮樂,南沖潮漲時水位高達2.51米。
1973年,禮樂發生小兒麻痹症傳染病,疫情從8月中旬開始到11月底,共發病139例,死亡5例,一些兒童因染病留下終生殘疾。
1974年7月22日,洪水侵襲禮樂,北頭嘴閘水位高達2.98米。
1974年8月,設立禮樂供電所。
1975年1月5日至10日,禮樂公社領導(鄧達慶任黨委書記)在中共新會縣委召開的農田基本建設崖西現場會議上被“解剖”為“存在方向道路問題”。
1975年 10月6日凌晨4時50分至上午十時30分第13號強颱風及暴雨襲擊我社,造成嚴重損失,倒塌民房有磚瓦房15間、茅房935間,牛欄豬舍5710間。受浸水稻面積21000畝、果圍2343畝。受害糖蔗5400畝、果蔗550畝、香大蕉6.5萬棵。高、低壓電線、民用照明電線路受損嚴重。總計經濟損失 148.1萬元。
1975年 月禮樂竹器廠發生重大火災。
1979年12月8日,水電部李伯寧副部長到禮樂渠系整治現場進行視察。
1980年8月,在六衝橋頭建禮西中學,1984年改稱“禮樂第二初級中學”。1995年與禮樂中學對調校址。
1981年,禮樂人民會堂重修投入使用。
1982年5月1日,禮樂人民飲用自來水。
1983年,第九號強颱風吹襲禮樂,風力12級,降雨量150毫米。全公社經濟損失總額595.801萬元,其中農業:經濟作物265.1萬元,稻穀35200擔,折款293.49萬元;農辦:2.895萬元;工業:5.502萬元;供銷社4200元;其他:茅棚、電桿等28.392萬元。
1983年8月,建南堡國中。校址在工業路(今樂新街)僑聯大廈西側。1984年改稱“禮樂第一初級中學”。
1985年8月,建禮東中學,校址在禮東和生圍。1986年改稱“禮樂第三初級中學”。
1985年,陳漢先生捐建禮樂僑聯“蓮花亭”。
1988年,劉波先生捐建禮樂僑聯“迎賓樓”,。
1988年12月,英南村發生兇殺案,兩老兩少4人遇害,8日破案,案犯聚興里人譚庭滿被正法。
1991年10月8日,禮樂變電站竣工並投入使用,工程造價744萬元人民幣。
1992年8月31月,我鎮機關檔案綜合管理被評上省二級,為省二級先進單位。
1992年11月9日禮樂鎮兩台彩車參加新會撤縣設市慶祝大會,兩台彩車的內容分別是:“錦繡花開新會市”、“百業揚帆禮樂鎮”。有搭扣廠、色織廠產品及證書造型和“禮樂花園”建築設計模型。
1992年12月18日,新民管理區新公路——新民路剪彩通車,全長2公里,寬7米,共耗資78萬元,新會縣交通委員會出資22萬,新民管理區出資56萬。
1993年5月葉選平題字“禮樂花園”,原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題字“禮義之鄉、樂業安居”,墨跡在禮樂建委存放。
1993年8月10日禮樂鎮召開個體私營企業表彰授獎大會,周榮鎮、張鎮幫得一等獎,胡澤林、曾啟明得二等獎,劉會球、吳逢盛得三等獎。
1993年10月1日禮樂鎮舉行龍舟競賽活動,參加競賽的有:紅橈、桃果紅、白橈、九社、藍橈五隻龍舟。紅橈得第一名,獲“群龍至尊”匾。桃果紅得第二名,獲“二龍比翼”匾。白橈得第三名,獲“三捷龍門”匾。
1994年3月12日禮樂鎮舉行“行政區域劃歸江門城區管轄”交接儀式。
1994年5月l 7日香港禮樂同鄉會成立。
1994年8月l 9日黃橈龍舟出蓬江河訓練途中,在水南衝口與機船相遇,遭受浪擊沉沒,69人脫險,2人失蹤,翌日證實失的2人死亡。
1994年8月28日禮樂鎮有桃果紅、白橈兩隻龍舟參加為江門市城區更名為江門市江海區換牌儀式暨十項工程剪彩慶典舉行的“江海杯”龍舟競賽活動,禮樂、外海共五龍出賽,禮樂白橈獲第一名,得“冠奪群龍”匾,桃果紅獲第二名,得“飛龍奪冠”匾。江海區十項工程中有禮樂化纖廠、禮樂花園。
1994年12月4日禮樂鎮召開個體私營企業表彰大會,表彰禮樂十佳企業家李永灼、譚壯、吳鎮耀、李釗牛、鄧林見、張鎮源、梁杞崇、李耀南、周榮鎮、李浩明;十傑先進個體企業戶:區耀華、區攜興、鄧沃章、吳源、胡澤林、劉會球、陳江樓、陳日光、李錫培、吳培佳。
1995年5月4日晚舉辦“興教育才星輝夜”文藝晚會,特邀省著名歌星古璇、趙明登台演出,晚會為發展禮樂教育籌款350多萬元。
1995年9月禮樂中學新校舍落成使用。
1995年10月禮樂大道的標誌“雄鷹”建成。12月底禮樂大道完成鋪設水泥路面工程,按城市道路標準配套路燈、綠化帶工程,並正式通車。同月完成禮東公路、禮東主灌河公路鋪設三級水泥路面工程及南沖公路、環鎮公路擴寬填土工程。
1995年12月底與台商合作的大型企業——全面投產。總投資額10億元。
1996年6月20日禮樂鎮30名運動員由江海區組成龍舟賽代表隊前往香港西貢河道參加首屆國際龍舟賽,獲B組初賽第二名進入決賽,決賽中得第五名。
1996年10月16日成立文苑新村居委會。
1996年11月23日舉行禮樂中學科學樓暨禮樂人民醫院門診大樓奠基典禮。籌建醫院獲市、區、鎮領導、港澳台同胞等3百多人捐款共375萬元,澳門鄉親陳錦江捐贈救護車一輛,香港禮樂同鄉會副會長區修遠及其弟區林標共捐款100萬元興建禮樂中學科學樓,該科學樓命名為“區修遠區林標科學樓”。
1996年11月26日上午8時,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溫家寶在江門市委書記古日新等領導陪同下,到禮樂鎮視察農業基地——禮東蝦仔窪區純基水產基地和禮東天成圍葡萄種植示範場。
1997年10月28日江門市設在禮樂的肉聯廠建成,生豬集中屠宰,統一批發。
1997年11月26日中午新聯國小三年一班女學生李燕婷失蹤,其家長下午報警,後收到勒索電話及勒索信件,經警方幾日偵查,12月中旬某日深夜在張圍垃圾中轉站旁追捕疑犯,疑犯黃曉軍逃進張圍河遇溺身亡。
1998年2月,禮樂衛生院醫務人員在禮樂國小注射預防流腦疫苗時,對一(4)班30名學生注射過量疫苗,導致全班學生在江門人民醫院觀察一天一夜,未發現異常。
1998年4月掀起建設電話鎮大行動,到12月份全鎮新裝住宅電話5880台,投入資金1500萬元,禮樂建成電話達標鎮,電話普及率為72%。
l 998年12月8日在禮樂中學運動場舉行禮樂電話鎮達標、禮樂中學“區修遠區林標科學樓”、香港禮樂同鄉會大廈、禮樂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禮樂老人之家“頤晚園”、禮樂第三國中教學樓六項工程落成慶典活動。
1999年3月2日由禮樂鎮老齡委主辦,香港同胞區修遠、李仲培、區卓榮、劉陳苑屏捐資舉辦禮樂鎮首屆老人新春團拜會,邀請全鎮近2000名60歲以上的老人代表參加,設宴在會堂廣場200席。
1999年6月撤銷農村管理區,全鎮設立24個村,下分159個村民小組,並選舉產生村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長管理村務工作。
1999年 7月13日,禮樂墟管理區改稱為禮樂墟鎮居委會。
2000年3月禮東趙家圍路段完成鋪設水泥路面;4月禮東公路至合籮沖橋路段完成鋪設水泥路面;7月工業路至大板橋路段完成鋪設水泥路面。
2000年9月28日禮樂文昌中英文學校落成剪彩暨開學典禮;
2001年5月,東紅村人許榮軒,因家事糾紛,殺死母親和弟弟,造成血案。
2001年1 0月新南沖水閘奠基典禮。
2002年 3月31日江門五邑台商協會一行30人到禮樂鎮參觀中裕摩托集團公司、新民鴻基彩印廠、江晟機電廠及禮樂農業生產基地。
2002年6月12日文昌沙居委劃歸禮樂管轄。
2002年10月禮樂三個居民委員會正名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3年1月重建南沖水閘竣工啟用,總投資2000多萬元。
2003年7月24日,颱風“伊布都”及海潮侵襲禮樂,南沖水位高達2.59米。
2003年12月30日成立禮樂鎮腊味行業協會。
自然資源
禮樂街道辦事處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禮東主灌河沿線 果林密茂,環境優美,交通暢順,形成了具有田園風光的現代生態旅遊飲食文化,吸引了大批市民觀光飲食。
下轄村
英南村,跨龍村,雄鄉村,雄光村,五四村,東仁村,東紅村,英北村,鎮龍村,敬和村,威西村,威東村,武東村,烏紗村,新創村,新豐村,新興村,新華村,新民村,向前村,向榮村,向民村,向東村,豐盛村。
村委會和社區
新民:新民村自古和五四村合稱“大派洲”,又稱:“隔海八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仙賢鄉。1952年大派洲取名下仙賢鄉,1958年,改稱“仙賢大隊”。1961年,仙賢大隊分出五四大隊,保留北部上四里(五沖、六衝、長圍、檸檬基)為仙賢大隊,1966年改稱“新民大隊”,“新民”一名沿用至今。古蹟有座落在豐祿里路口的兩層碉樓,碉樓建於民國36年(1947年),門樓上方刻有“豐祿里”三字。 五四村:五四村自古與新民村同屬大派洲,1952年屬下仙賢鄉,1958年屬仙賢大隊,1961年6月分出建立五四大隊。五四的名稱源於1955年,當時成立農業合作社,禮和里和龍滘里是仙賢五社,逢興里和聚龍里是仙賢四社,1956年10月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五社”、“四社”合併稱為、“五四”社,“五四”沿用為大隊名及村名。每年端午節,全禮樂龍舟在該村的張圍河競渡,熱鬧非凡。
禮東片:有向前村、向民村、向榮村、豐盛村、向東村,村民大多是源於禮樂上、中、南堡,有時禮東人參加原屬龍舟坊的龍舟到禮樂進行龍舟競渡。主灌河貫穿整個禮東大圍,建於一百多年前的禮東古碉樓座落在向榮村西河邊,禮樂人稱之為“三沙樓仔”。
豐盛村原屬向榮大隊,1978年12月分出成立豐盛大隊,沿用圍名“豐盛”為村名,2004年12月與向榮村複合為向榮村。種植、養殖業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巨峰葡萄、菊花、桃花銷往五邑、中山、廣州、珠海等地。
三個社區:墟鎮社區居民來自禮樂二十多個村。文苑社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文昌集團公司在此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建造商住樓宇,初期建成一個文苑小區,後來引用“文苑”作社區名。文昌沙社區:此地原是一片沙灘,逐步沖積成陸地後,建了一間“文昌宮廟”(在現江禮大橋南面東側),人們就叫此地為“文昌沙”。1986年前,禮樂過江門的橫水渡設在此地,叫“文廟渡”。
民俗文化
禮樂人熱情好客,鄰里關係密切。禮樂人民很少呆在家裡,有空便會經常在村莊的大樹下,公園裡,商店旁相聚打牌或者聊天。
禮樂人休閒活動形式豐富,例如龍舟競賽,農民運動會,村級籃球賽等等。
教育
高中
禮樂中學:創辦於1956年,前身為禮樂社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新會縣第六初級中學;1969年9月,經新會縣教育局批准,學校升格為兩年制高級中學,開始招收第一屆高中學生;1981年9月, 學校改制為三年制職業高中。1994年3月,禮樂鎮劃歸江門市江海區管轄,1995年9月,學校搬遷到現址,同年,經江門市教育局批准,學校更名為江門市江海區禮樂中學。
國中
禮樂二中
禮樂三中
禮樂中學
國小
禮樂中心國小(又稱:禮小):創辦於1922年,最初校名為禮樂中心國民學校,舊校址在現禮樂中心市場,1989年搬遷至現址。1997年1月通過區一級學校評估,2000年1月通過市一級學校評估,2004年10月通過市一級學校複評。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218人,教師67人。作為一所有著八十多年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育人聖地,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禮樂人的智慧和汗水,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報國圖強的希冀。
禮賢國小
新民國小
新聯國小
武東國小
禮東國小
經濟發展
禮樂街道辦事處堅持“工業立鎮、招商富鎮、環境美鎮、第三產業旺鎮”的目標,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隨著電網、水網、路網和通訊等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二、三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機電產業的發展勢頭良好,占地530多畝的江晟機電工業園享受市政府“園中園”的優惠政策,擁有江晟電機廠、江盈電機廠等規模較大的企業,其生產Y系統電機產銷量雄居廣東榜首,在同行業的綜合實力居廣東前列,進入全國前十名。全鎮共有各類工商業1800多家。2003年,全辦事處新增投資項目68家,招商引資總額達1.38億元。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億元,增長13.37%。工業總產值6.7億元,增長25.02%。各項稅收收入4719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23萬元,同比增長28.5%。
禮樂名人
曾志偉,祖 籍廣東江門市禮樂鎮,在禮樂有曾氏家族祠堂,其父是香港警司。 他真的不帥,真的不高,真的不酷,甚至連嗓音都那么難聽。但這個男人,卻一直在香港這個五光十色的彈丸之地,成就著屬於他的影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