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科技廳、財政廳制定的《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九年一月十日
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意見
省教育廳 省發展改革委 省經貿委
省科技廳 省財政廳
(二○○九年一月)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結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總體部署和福建教育、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為使我省高等教育與全局、與實際結合更加緊密,服務更加直接,更好地發揮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在建設創新型省份、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的重大作用,更好地支撐引領海西先行,決定實施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以下簡稱“福建省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
一、實施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迫切需要加快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工業化進程,是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的緊迫任務。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鍵在於通過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和建設創新型省份,增強我省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全面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重點與突破口。海西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把高等學校的創新資源與企業的需求、資金等創新要素有機結合,形成要素最佳化配置、富有創新活力的技術創新體系,迫切需要高校科技創新為海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更好、更直接的服務。
實施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是高校服務海西的重要途徑。實施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有利於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發揮高等學校作為技術創新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有利於我省高等學校緊密圍繞海西產業發展的共性和關鍵技術需求,加快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更直接服務于海西建設;有利於高等學校成為集成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高等學校以外的其他資源,共同服務海西建設的重要橋樑和紐帶。
服務海西建設是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機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是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我省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參與不同層次的區域性產學研合作,參與企業技術創新,推進通用技術的發展和適用技術的推廣,有效解決海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實踐問題。高校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實施,有助於我省高等學校在服務海西過程中,通過不斷調整自身回應海西需求變化,形成良性的學科和專業的生長環境,推動傳統學科高新化,優勢學科強勢化,新興學科集聚化,促進高等學校學科、專業乃至高等學校布局的調整和最佳化,推進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二、實施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目標
通過實施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型省份與新農村建設對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與化工、現代農業、海洋與漁業、生物及醫藥、資源與環境等7大領域,實施40個左右對海西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高校科技創新專項,產生一批具有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到2012年,力爭全省高等學校縱、橫向年科研經費達10億元左右,專利保有量達1500項左右。加強高校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遴選建設一批適應海西產業發展新需求的創新平台。到2012年,全省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達150個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校企聯繫緊密、基本涵蓋海西主要產業領域的創新平台群,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高等學校為技術依託、運行高效規範、創新成果轉化順暢的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實現我省高等學校創新資源與海西建設需求的有效對接。培養匯聚一批覆合型科技人才,促進高等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提高我省高等學校辦學水平和支持海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為海西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點領域和主要方向
(一)電子信息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省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目前產值占到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在我省整個產業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日益凸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省電子信息領域將優先發展信息元器件與積體電路設計技術、現代信息服務關鍵技術、軟體關鍵技術、現代通信與終端技術和大螢幕平板顯示技術。
我省高等學校有一定研發基礎,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技術領域包括:積體電路設計技術,微機電(MEMS)器件及材料製備技術,海量數據分散式挖掘、可視化和行業推廣套用技術,軟體技術,無線自組織網路的高效分散式安全體系,網路通信安全新技術,微波通信與光通訊設備,平板和投影顯示技術,平板顯示材料與器件,感測材料與器件等。研發基礎比較薄弱需要大力培育發展的技術領域包括:信息化套用公共服務平台,信息處理的智慧型與最佳化技術,基於GIS平台的決策支持、應急指揮和行業套用服務技術,基於位置服務(LBS)或移動定位支撐技術,射頻識別(RFID)技術,物流信息與集配管理軟體、企業信息化套用軟體、大型公共數據軟體,社區、建築及交通智慧型化技術,實時數據採集、融合、處理、監控和預警技術,基於下一代網路的網路通信技術與產品,寬頻與無線接入套用設備,家庭網路現代通信集成套用技術等。
(二)先進制造
製造業在我省經濟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要加快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科技,把先進制造技術套用到生產過程中。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省先進制造領域將重點研究開發數位化設計技術、智慧型控制技術、行業管理套用軟體、先進加工與成型技術和新型儀器設備。
我省高等學校具有一定研發基礎,需要進一步提升的領域包括:產品數位化設計及製造、計算機檢測與控制技術、現代感測技術、數字醫學診斷與治療技術、模糊系統與模糊控制、生產物流與信息流同步控制技術、感測器、流程工業智慧型 ERP系統、微納米加工技術、計算機集成設計與製造系統、流程工業生產製造執行系統、智慧型儀器、感測器等。研發基礎比較薄弱,需要大力培育發展的技術領域包括:動態性能建模、仿真與最佳化設計技術,數位化樣機技術,企業間的協同設計技術,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技術,CAPP和PDM及其集成技術,開放式數控系統,網路集中控制技術,專用驅動技術及單元,典型裝置或生產過程的通用控制系統,智慧型電力電子產品及控制技術,高壓、超高壓大電流設備線上感測技術,面向行業或產業群的數位化管理系統軟體,網路化製造平台關鍵技術,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網路化製造平台,高速、高精度加工關鍵技術與集成套用,結構複雜的模具複合加工成型技術及其裝備,金屬零部件的塑性成型/複合成型技術,高精度冷、溫鍛件生產技術,快速超塑性成型,硬脆性材料加工技術,無餘量加工與製造技術,新型醫療器械產品,虛擬儀器,先進裝備等。
(三)新材料與化工
新材料與化工技術是我省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當代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材料產品向功能化、複合化、環保化、智慧型化以及長壽命方向發展。世界化工技術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推動下產生新的重大突破,精細化工成為化工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我省的新材料與化工技術在納米技術及其套用、光電子信息功能材料、膜技術和精細化工材料等方面的研發取得一定進展,但還無法滿足我省各產業發展的技術要求。
圍繞我省科技中長期規劃以及“十一五”規劃中關於新材料與化工領域發展的重大需求,高等學校應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材料、光電子信息材料、高科技納米材料、新型金屬材料、具有特殊的光/電/磁功能的材料、精細化工及催化材料、太陽能及其他新型環保能源材料、納米催化材料和納米晶金屬材料/納米二氧化鈦等光催化材料以及含有納米晶的金屬材料、材料表面的納米化等領域發揮研究特色和技術優勢。
(四)現代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是海峽西岸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圍繞我省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食物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我省現代農業科技將重點研究開發農業新品種、高產增效種養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農業高新技術、農業生態安全技術等,通過技術轉化和基礎科學研究,推進我省農業常規技術的效率革命和全面升級。
我省高等學校在植物品種改良、植物保護、生物安全、森林培育、食品安全、南亞熱帶園藝(園林)、農產品保鮮與加工、菌草業、生物質材料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學科優勢和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基礎。圍繞我省農業主導產業與特色產品的發展,高校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重點是開展種質資源發掘保存與新品種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特色園藝產品開發、現代林業建設、農業生物與生態安全、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工作。
(五)海洋與漁業
海洋產業是福建的戰略性產業之一。利用科技加速海洋資源的持續開發和利用,強化科技對海洋產業現代化的支撐,搶占海洋經濟的制高點,已成為各沿海區域發展海洋產業的重要手段。我省海洋科技創新重點是圍繞海洋資源、環境、減災等領域中的重大和前沿科技問題開展海洋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對前景廣闊的海洋新興產業進行科技催化,強化海洋高技術開發和套用轉化。
我省高等學校在水產經濟動植物遺傳改良、新品種培育、無公害養殖、環保型飼料、水產品安全、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現有7個海洋科技類國家級、部級、省廳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將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優勢的要求,高等學校要結合基礎與優勢,整合多方資源,在水產良種培育、種質保存與養殖關鍵技術、水產品精深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海洋資源調查勘探與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等方面加強研發與成果轉化。
(六)生物及醫藥
生物及醫藥產業是我省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生物工程研發和套用中最活躍、進展最快的領域,生物製藥被公認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我省生物及醫藥領域將重點開發工業生物技術和創新藥物。
圍繞我省生物及醫藥產業的培育、提升和發展,高等學校要重點研究開發重大疾病及新發傳染病的診斷試劑、疫苗、免疫抑制劑,新型抗生素,生物藥物,化學合成原料藥、中成藥二次開發,藥物的新劑型及新輔料,療效確切的天然藥物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物質,質量穩定、療效確切的中藥新藥,創新藥物,海洋生物毒素及其衍生物藥用製劑,生物催化(新型酶製劑)和生物轉化技術;加強中醫基礎理論、臨床診療技術的研究和中醫診療設備的研製;重點加強我省具有優勢的經絡研究和對骨傷、脾胃病、腎病、心腦血管病、肛腸病、老年病等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藥防治及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研究;深入開展中醫、中西醫結合重點專科單病種診療、規範護理規範研究等。
(七)資源與環境
資源與環境是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海西經濟社會正在高速發展,而區域自然資源總體相對匱乏、陸域與海岸生態系統比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與環境約束,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只有通過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我省高等學校在生態環境監測與理論研究、環境友好型材料研究、工業廢棄物生物分離研究、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還不能滿足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利用的需求。高等學校重點要在節水、節電、節能與化石燃料的清潔燃燒、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技術,海水淡化、海洋與山地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技術,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發與成果轉化工作。
四、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主要任務
(一)實施高校科技創新專項
圍繞我省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點領域和主要方向,以高等學校在行業、領域或方向上有優勢的省部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為主要依託,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學科、技術和人才優勢,打破學科之間、基礎研究與套用開發之間、高等學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分割與封閉,整合相關科技資源,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與化工、現代農業、海洋與漁業、生物技術及醫藥、資源與環境等領域實施40個左右的高校科技創新專項。
1.電子信息領域科技創新專項包括:信息元器件與積體電路技術、現代信息服務技術、軟體技術、現代通信與終端技術、近海海洋信息技術、顯示技術。
2.先進制造領域科技創新專項包括:數位化設計技術、智慧型控制技術、先進制造技術、電機技術、船舶設計與製造技術、先進生產裝備、工程機械技術、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
3.新材料與化工領域科技創新專項包括:光電子材料工程技術、特種陶瓷材料、納米材料、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與功能塑膠、表面工程技術、新型金屬材料。
4.現代農業領域科技創新專項包括:良種選育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特色園藝產品、農業生態安全技術、現代林業技術、生物質能源、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
5.海洋與漁業領域科技創新專項包括:水產良種選育與養殖技術、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海洋資源勘測與可持續利用技術。
6.生物技術及醫藥領域科技創新專項包括:診斷試劑和疫苗工程技術、天然及生物藥物、腫瘤防治技術、中藥新藥、生物能源與材料、天然生物毒素。
7.資源與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包括:海峽西岸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環境監測技術、新能源開發與利用技術、循環經濟。
(二)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長效機制
引導高等學校與省內各市、縣(區)和企業建立全面的合作關係,支持高等學校與有條件的企業、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實施向企業派遣科技特派員,鼓勵高等學校科研人員進入企業共立課題、合作開發,建立長期的技術戰略聯盟,從源頭上保證高效科技成果的可轉化性。
依託“6?18”等我省特色的官產學研綜合對接通道,充分利用展會的項目推介、成果對接、技術轉移、人才集聚和資金導向的綜合功能,繼續組織高等學校舉辦最新科技成果發布會,參加教育和科技部門組織的高科技博覽會、成果交易會,召開高校科技成果對接簽約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高峰論壇、產學研專題現場會等。利用教育部作為“6?18”主辦單位的有利條件,創新合作機制,組織更多的省外高等學校參加“6?18”活動,吸引更多、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資源向海西集聚。
發揮高等學校在法律、金融、管理、信息等學科專業和人才的優勢,鼓勵高等學校創辦科技諮詢機構,大力支持教學科研人員面向社會開展科技諮詢服務。鼓勵高等學校建立獨立運營的科技中介機構,面向企業和高等學校組織項目、配套服務,提供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組織與服務,建立“優選項目+配套服務”的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模式,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加強高等學校與其他科技中介的合作,充分發揮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平台、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中介的作用,促進高校成果轉化。開展高校科技大篷車入市縣(區)、入企業活動,推廣實用技術和成果,建立地校科技合作關係,推進高等學校與企業的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的無縫對接。
(三)繼續推進高校科技創新和轉化平台建設
在我省高等學校現有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省行業共性技術產學研研發基地的基礎上,圍繞海西產業發展的需要,針對目前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薄弱環節,結合高等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合理布局,新建一批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積極引導我省高等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創新平台不斷向更高層次升級。通過省部共建、以合作共建或設立分支機構的方式引進國家重點高等學校或科研機構的優勢科技創新資源、引導大中型企業和學校共建等多種途徑,努力提升我省高等學校現有創新平台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
加快建設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使之成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主要基地。加快福州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依託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學院、閩江學院等高等學校建設以孵化為主、產業為輔的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科技園南園和以研發為主、孵化為輔的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科技園北園,使之成為福州地區高等學校自主創新、服務海西、為海西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的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主要基地。
開展對現有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的評估驗收工作,加強管理,逐步完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的運作機制。通過實施高校科技創新專項,帶動創新平台的建設和發展,逐步形成高等學校布局較為合理、特色鮮明、核心技術突出、校企聯繫緊密、基本涵蓋海西主要產業領域,服務主要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平台群。
五、推進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政策措施
(一)加強對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領導
建立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省直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定期研究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實施的新情況、新問題,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高校科技創新專項與其他部門科技計畫、項目的統籌與銜接,形成共同推進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合力。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支持在高等學校具備優勢的學科領域設立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在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項目立項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合力推進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的建設與發展;積極探索建立導向清晰、科學全面的科技創新項目、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創新人才評價體系。
設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與化工、現代農業、海洋與漁業、生物及醫藥、資源與環境等7大領域,組建由學科帶頭人、行業技術專家和複合型專家組成的專家諮詢委員會,為相關領域創新專項的實施提供論證和諮詢意見。
高等學校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加強對本校實施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領導。高等學校應制訂符合學校實際的具體措施,完善教學科研人員科技創新服務海西的評價機制、內部分配製度和科技創新獎勵制度,充分保護和激發廣大教師服務海西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實施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要把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和水平,為海西建設提供更直接服務的成效以及在創新型省份建設中的作用,作為考核評價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內容。
(二)加大對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經費投入
建立財政性投入、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高等學校自身投入相結合的多渠道投入長效機制,加大投入力度,確保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順利實施。2009~2012年從省重點建設高等學校建設經費中劃出不低於40%的資金,作為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專項資金。省教育廳設立產學研專項獎勵資金,引導高校與企業開展卓有成效的產學研合作。各設區市人民政府應在年度預算中設立相應的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所在地高校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各高等學校應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實施工程的相關建設和配套經費。要加強對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實施的監督檢查,跟蹤分析工程執行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工程實施水平。
(三)加強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
要充分認識高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在實施高校服務海西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落實國家和省有關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有關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勵、支持高等學校教師投身海西、建功海西,以科技創新為海西建設提供更直接服務的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大力實施“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培養與引進工程”,加快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和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各高等學校應高度重視、認真制訂與實施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建設工程相配套的科技人力資源建設計畫,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工作資源,完善工作機制,為保障工程的全面實施提供結構最佳化、數量充足、富有活動和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四)強化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重點項目的帶動作用
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的指導,對高等學校與企業聯合申報的產學研合作項目應予優先支持。高等學校要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總體發展規劃,針對海西建設的需求,在科學分析學校學科優勢和海西產業需求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凝練方向,形成符合科技發展趨勢、符合海西產業發展需要,符合學校特點的科技創新項目。要加強項目的管理,建立以投資效益為核心的公開、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和評價機制,建立起以項目申請、諮詢和評估論證、立項、投資、實施監督、建設成果考核、建設經費管理為主要內容的項目管理制度,提高項目運作實效。要把項目能否形成現實生產力作為評價項目的重要依據,把項目完成的成效作為衡量學校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標準。通過項目的帶動和引領,推動項目、平台、人才、資金的有機結合,提高高校科技創新和服務海西建設的綜合能力。
相關詞條
-
福建省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的意見
、財政廳制定的《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一月十日 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決定實施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程(以下簡稱...
-
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印發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要點的通知
8、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工作。 9、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 12、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
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要點 -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
12.完善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機制。 13.完善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制度。 14.加強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
-
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
、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和現代服務業,對接融入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序...對接。第四章 現代產業體系以優勢資源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特色...關鍵技術研發、引進及成果轉化和套用示範,培育引進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電子...
第一章 發展基礎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三章 空間布局 第四章 現代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