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79年4月經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端,武夷山市、建陽市、光澤縣和邵武市四縣(市)交界處,總面積56527.3 公頃。該保護區全境南北長52公里,東西相距最寬處22公里,其中有 2.9萬公頃原生性亞熱帶森林植被,是中國東南大陸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為96.3%,是閩江上游主要溪流的發源地。 該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中亞熱帶原生性的天然常綠闊葉林構成的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地、福建最長的地質斷裂帶及豐富多樣的地質地貌等自然景觀、福建閩江和江西贛江重要的水源保護地。 1992年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評估》確認為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A級保護區。

歷史沿革

1979年4月經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79年7月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第一個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

1979年7月成立福建省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當於行政公署下屬一級機構。

1979年11月該保護區管理處隸屬於福建省林業局,相當於縣一級事業單位。

地理環境

位置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端,地處武夷山、建陽和光澤三縣市境內,與邵武市和江西省鉛山縣毗鄰。

地貌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武夷山,武夷山屬閩西北隆起帶中的邵武—建寧拗陷帶,具有地勢高,起伏大,多埡口的地貌特徵,保護區內平均海拔1200m,最高處達2158m,最低處僅300m,相對高差達1858m,高差極為懸殊。河流侵蝕切割深度達500m ~1 000m,溝谷相間。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分為構造侵蝕中山地貌、構造侵蝕低中山地貌、構造侵蝕中低山地貌及構造侵蝕低山地貌4種類型。斷裂地貌壯觀,桐木關——大竹嵐斷裂,黃溪洲——皮坑口斷裂,美羅灣斷裂等延伸十幾公里。

氣候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溫低、降水量多、濕度大、霧日長、垂直變化顯著等特點。境內以黃崗山為主峰的海拔1800m以上的山峰有34座,在西北部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攔、削弱了北方冷空氣的入侵,夏季抬升、截留了東南海洋季風,形成了該區中亞熱帶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年平均氣溫8.5~18℃,年平均降雨量為1486mm ~2150mm,年平均相對濕度78~84%,年平均霧日達120天。

水文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段是福建閩江水系與江西贛江水系的天然分水嶺。保護區內溝壑縱橫,溪流交錯,各類溪流多達150餘條。

土壤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高峰黃崗山山頂自上而下,隨著海拔高度的下降,生物、氣候遞變,土壤垂直分布明顯,分別為山地草甸土帶、黃壤帶、黃紅壤帶、紅壤帶;海拔從高到低,土壤有機質、全氮含量逐漸減少,土壤粘粒含量逐漸增加,砂粒含量相對減少。

區域範圍

區域面積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6527.3 公頃。該保護區全境南北長52公里,東西相距最寬處22公里,其中有 2.9萬公頃原生性亞熱帶森林植被。其中核心區面積29272 hm ,緩衝區面積12395 hm ,實驗區面積14860 hm 。

經緯度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東經117°27′~117°51′,北緯27°33′~27°54′。

四圍界限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端,武夷山市、建陽市、光澤縣和邵武市四縣(市)交界處,以武夷山脈北段的黃崗山、豬母崗山係為主體,境內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m,是中國東南大陸的最高峰,素稱“華東屋脊”。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除了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外,還分布有暖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溫性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竹林、落葉闊葉灌叢、常綠闊葉灌叢、灌草叢、草甸等11個植被型、15個植被亞型、25個群系組、57個群系170個群叢組。包含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所有的植被類型,具有中亞熱帶地區植被類型的典型性、多樣性和系統性。隨海拔的遞增,植被垂直帶譜明顯,從山腳到山頂依次為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中山苔蘚矮曲林、中山草旬等5個群落外貌特徵不同的植被帶譜,其分界線清晰可見,在世界同緯度地區十分罕見。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調查到的高等植物種類有267科1028屬2466種,其中苔蘚植物73科192屬361種、蕨類植物38科83屬248 種、裸子植物7科16屬19種、被子植物149科737屬1838種;低等植物840種,其中菌類植物503種、地衣植物98種、藻類植物239種。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動物區系在地理區劃上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動物資源豐富。已查明區內分布有野生脊椎動物共5綱35目103科475種,其中哺乳綱8 目23科71種、鳥綱18目47科256種、爬行綱3目13科73種、兩棲綱2目8科35種、魚類4目12科40種。區內昆蟲資源豐富,專家推測種類約有2萬種以上,已查明昆蟲有31目341科4635種,並不斷有新的種類發現。此外,還有貝類27種,寄生蠕蟲43科112種。

植物資源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20種,其中國家一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銀杏、南方紅豆杉、水松、鍾萼木4種,二級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白豆杉、香榧、金錢松、閩楠、花櫚木、野大豆、水蕨等16種。

動物資源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5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雲豹、黑麂、黑鸛、中華秋沙鴨、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金斑喙鳳蝶9種。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二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藏酋猴、獼猴、穿山甲、黑熊、金貓、鬣羚、海南虎斑鳱、草原雕、林雕、勺雞、灰鶴、紅翅綠鳩、拉步甲、彩臂金龜等48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1979年11月福建省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隸屬於省林業局。

1990年5月,經福建省編委會批准,該保護區管理處更名為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隸屬福建省林業廳主管,為福建省財政核撥的事業單位,編制70人。

1994年,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了由福建省林業廳有關單位、保護區周邊四縣市的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江西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及有關鄉鎮,區內及周邊地區的鄉鎮村場和有關單位組成的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保護委員會,作為保護區及周邊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調機構。

管理措施

1990年7月18日福建省政府頒布實施《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95至2001年,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了”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GEF-B)”。

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生態景觀、曲溪瀑泉、森林植物、鳥鳴猴躍、峰石和斷裂帶景觀、氣象景觀,教堂廟宇、摩崖石刻、自然博物館、觀鳥台、小種紅茶原產地等人文景觀。

科學研究

1997年,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國家14部委聯合編撰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中被列為中國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11個關鍵地區之一。

1997年7月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就以”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聯合保護與社區的協調發展”為主題在武夷山召開評估會,總結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這方面的經驗。

1999年,經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國家科委確定,在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黃溪洲建立了中國唯一一個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定位研究站,開展了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森林水文、森林土壤、植物群落監測和氣象等方面的研究。

生態價值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彌足珍貴的2.9萬公頃原生性中亞熱帶森林植被,是中國東南大陸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該保護區是中國小區域單位面積上野生動植物資源較豐富的區域,被中外生物學家譽為”東南植物寶庫”、”蛇的王國”、”昆蟲世界”、”鳥的天堂”、”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的既是國際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雙遺產”保留地的自然保護區。19世紀中葉,位於保護區腹地的掛墩、大竹嵐便是倍受全球生物界矚目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據科學資料記載,一百多年來中外生物學家在該保護區發現了模式標本達1000多種。著名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區的精髓和靈魂一一九曲溪就發源於保護區內的桐木關,其長流不息的溪水正是得益於這片保護完好的茂密森林。在該保護區內的黃溪洲建有中國唯一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定位研究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