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英華中學時期
1881年(清光緒七年),美國傳教士麥鏗利、武林吉創辦英華書院,校址在倉山池後弄地區。
1906年,分立道學班(1942年改稱福建神學院)。
1923年,書院改名為福州鶴齡英華中學。
1927年6月,校名前加“私立”二字,改稱私立福州鶴齡英華中學。
1928年,高中部遷入望北台,原址設為國中部及預科部。
1940年,取消預科部,另設英華國小。
1938年5月至1939年4月,學校陸續遷至順昌縣洋口鎮。
1945年8月,學校遷回福州原址。
•華南女中時期
1904年,傳教士程呂底亞在美以美會於洛杉磯召開的常委會上呼籲在中國南方建立一所女子學院,並成立了一個由三人組成的籌備委員會。
1907年,華南女子大學董事部成立。
1908年2月,開設中學及師範班作為大學預科,定校名為“華英女學堂“。
1914年,學校遷入倉山嶺後,校名改為華南女子學校,分設大學、中學兩部。
1924年,中學部取消國中,只設高中,定名為“華南女子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1928年,華南女子大學因不符合大學須有三個及以上學院的規定,更名為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大學附中相應地改名為學院附中。
1938年6月,華南女中隨學院遷至南平縣黃金山。
1945年,學校遷回福州。
•陶淑女中時期
1864年,英國安立間教會(中華聖公會)在烏石山創辦女子學校,初無正式校名,通稱“安立間女學堂“。
1878年8月,傳教士與學校周圍民眾爆發衝突,遭民眾拆毀校舍、燒毀樓房,學校停辦。
1882年,學校遷至倉山下渡東窯。
1903年,嶺後山校舍落成,定校名“陶淑女子學校”。
1914年,增設國中。
1920年,增設高中。
1924年,改行新學制,初、高中各三年,該校名為“陶淑女子中學”,並附設國小部和幼稚園。
1939年,學校內遷至古田。
1941年,學校北遷至崇安,與三一中學聯合辦學,稱三陶聯中。
1944年,與三一中學分立,學校遷至閩侯都巡鄉後再遷古田。
1945年,學校遷回福州原址。
合併之後
1951年7月,私立鶴齡英華中學與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合併,定校名為福建福州市第二中學。
1951年8月,私立陶淑女子中學併入福建福州市第二中學。
1952年8月,改名為福州大學附屬中學。
1953年9月,福州大學易名為福州師範學院,學校隨之改名為福州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1970年9月,福州師範學院停辦,學校改名為福州第二十七中學。
1972年,福州師範學院復辦並改稱為福建師範大學。
1973年,學校劃歸福建師範大學領導,並改名為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94年,被確認為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
2003年9月,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據2015年3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園面積62623平方米(約95畝),建築面積51795平方米;共有4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00多人。
硬體設施
截至2011年,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建有科學樓(含物理、化學、生物 實驗室、電教、計算機中心、多媒體大教室及可容納300人的小禮堂)、綜合教學樓、圖書館、21×50㎡游泳池、雙層體育館(上層含300米塑膠跑道和足球場,下層含室內籃球場、60米塑膠跑道以及桌球、體操、羽毛球等活動場所)、大型報告廳等。
師資力量
據2015年3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共有教職工173人,其中高級教師73人、在職特級教師7人、福建省中國小教學名師2人、福建省中國小中青年學科教學帶頭人13人,先後有32人被評為特級教師, 55位教師具有碩士學位。
在職特級教師:翁乾明、林壽樺、張安、溫青、林瑜、楊琦、朱友華
福建省中國小教學名師:李華、江澤
教師名錄參考資料: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4年高考,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理科本一上線率92.95%,文科本一上線率90.3%,文理綜合上線率92.27%;5位學生總分進入福建省前100名,11位學生總分進入福建省前200名,一同學總分位居福建省藝術類考生第二名;文理科600分以上考生共239人:理科166人,文科73人;此外,三位學生被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海外高校錄取。
2012年高考,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理科本一上線率80.15%(含空飛、保送、體藝),文科本一上線率76.8%(含空飛、保送、體藝);共有15位學生獲得保送資格,其中13位學生保送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學校。
•學科競賽
時間 | 學生 | 競賽項目 | 獲獎情況/榮譽 |
2014年11月 | 游榕鑫、林偉鴻、黃哲威、陳久健、陳澤宇 | 第二十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福建賽區 | 一等獎 |
2014年12月 | 林挺 | 第30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 金牌 |
2014年11月 | 曾沁杉 | 第28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暨冬令營 | 銀牌 |
2010年 | 盧文惠 | 2010年全國天文奧賽初賽 | 一等獎 |
2008年7月 | 唐浩 | “AMD”杯第25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 銀牌 |
2003.7 | 譚昊 | 第14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生物學競賽 | 銀牌 |
2002.7 | 陳栩 | 第13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生物學競賽 | 金牌 |
2000.10 | 陳宏 | 第12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 金牌 |
參考資料: |
•素質成績
時間 | 學生 | 競賽項目 | 獲獎情況/榮譽 |
2014年6月 | 郭恬 | 第四屆全國中學生歷史記錄大賽 | 三等獎 |
2014年10月 | 潘君怡 | 第十四屆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 二等獎 |
2014年10月 | 魏正暘 | 福建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男子少年甲組100米蛙泳比賽 | 銅牌 |
福建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男子少年甲組200米蛙泳 | 第四名 | ||
2008年7月 | 吳宇忻 | 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二等獎 |
2008年7月 | 4支校代表隊 | 第八屆中國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 | 3金1銀 |
參考資料: |
教師成績
時間 | 教師 | 競賽項目 | 獲獎情況/榮譽 |
2014年12月 | 許麗麗 | 2014年中國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展示與交流活動 | 一等獎 |
2014年12月 | 池小妍 | 第七屆中國小音樂課觀摩活動 | 一等獎 |
2014年11月 | 陳蓉 | 2014年福建省生物學科優秀微課程評選活動 | 一等獎 |
曹春華、林霞 | 二等獎 | ||
2014年11月 | 鄭俊漢 | 第八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福建省選拔賽 | 高中組一等獎 |
2014年10月 | 林霞 | 中國中學生物課堂實驗教學展評活動 | 二等獎 |
2014年9月 | 池小妍 | 福建省中國小音樂優質課錄像課評選及現場授課比賽 | 高中組一等獎第一名 |
陳向元 | 高中組二等獎 | ||
2014年10月 | 吳俊傑 | 中國高中化學優質課微課大賽 | 全國二等獎 |
2014年9月 | 吳步皇 | 獲“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 | |
參考資料: |
學校榮譽
授予時間 | 榮譽名稱 | 授予單位 |
2011.4 |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單位 | 福建省總工會 |
2010.10 | 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 |
2010.10 | 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先進集體 | 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小圖書館委員會 |
2010.9 | 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福建省教育廳 |
2008.9 | 福建省奧林匹克教育特色學校 |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廳 |
2006.11 | 福建省中國小校衛生工作先進集體 | 福建省教育廳 |
2006.11 | 福建省文明學校 |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
2005.12 | 依法治校示範校 | 教育部 |
2003 | 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2001 | 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 | 國家體育總局 |
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教育部 | |
參考資料: |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訓
以天下為己任
1986年8月,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黨政工聯席會議通過決議,確定“以天下為己任”為該校校訓。
“天下”本意為“國家”,現也擴大為指“世界”。“以天下為己任”,就是以國家大事、世界大事為己任。在今天,我們套用這句話,就是要求師生要有“擔負起天下的興亡”這樣一種博大的胸懷、氣魄和獻身精神,為“建設四化、振興中華”,並為進一步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鬥。
制定校訓“以天下為己任”,目的在於體現該校辦學的根本宗旨和師生員工的共同信念,更好地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激勵全校師生和廣大校友不斷發揚該校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學習傳統,為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振興而建功立業。
“以天下為己任”,語出晉初陳壽撰《三國志》一書。陳壽在該志《魏書》二十五卷《楊阜傳》中,對曹操手下的刺史、太守楊阜作評價時寫道:“阜常侃然以天下為己任”。古人的語言,凡具有科學因素和社會進步意義者,後人則賦以新的時代內涵,予以廣泛套用。古語今用者,不勝枚舉。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代陸游《病起書懷》中的“位卑未敢忘憂國”,清代顧炎武《日知錄》中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成為今天膾炙人口的進行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名言。該校選定“以天下為己任”為校訓的用意和根據亦在於此。
•校歌
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歌——《福建師大附中之歌》
作詞:集體作曲:師宏
閩江之濱,倉前山上,矗立著我們可愛的學校。
閩江之濱,倉前山上,矗立著我們可愛的學校。
啊,福建師大附中,英才輩出八閩之光。
歷史悠久,歷史悠久負盛名,
百年樹人,百年樹人桃李芬芳,
歷史悠久負盛名,百年樹人桃李芬芳。
閩江之濱,倉前山上,矗立著我們可愛的學校。
閩江之濱,倉前山上,矗立著我們可愛的學校。
啊,福建師大附中,英才輩出八閩之光。
要以天下,要以天下為己任,
繼往開來,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要以天下為己任,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學生活動
•日常活動
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日常開展的學生活動有五四嘉年華、藝術節、英語歌曲大賽、中美慈善音樂會、慈善拍賣會、校田徑運動會、研究性學習答辯會等。
•社團組織
截至2012年12月,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共建有學生社團20餘個。
學生社團名單 | ||||
《求索》編輯部 | 天文社 | 麥園文社 | 攝影社 | 手工社 |
STD舞林社 | MJ音樂社 | 邊城樂隊 | 動漫社 | 音樂社 |
廣播站 | 超自然心理 | 模擬聯合國 | 羽毛球社 | FUN創意社 |
手繪社 | 反轉話劇社 | 電影社 | 棋社 | 網球社 |
新聞社 | 樂器社 | 足球社 | 輕音社 | 口語社 |
電腦社 | ||||
參考資料: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校長 | 溫青 |
黨委書記 | 李絢 |
副校長 | 林偉群、阮雲、羅銀先 |
信息據2015年3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參考資料: |
歷任校長
姓名 | 任職時間 | 姓名 | 任職時間 |
英華書院、英華中學時期 | 福州二中 、福州大學附中、福建師範學院附中時期 | ||
武林吉 | 1881-1883 | 鄭書祥 | 1951.7-1955.2 |
施美志 | 1883-1889 | 福建師範學院附中時期 | |
沈雅各 | 1899-1903 | 林光著 | 1955.3-1956.8 |
高智約翰 | 1904-1923 | 檀偉梅 | 1956.8-1957.11 |
夏平和 | 1923-1925 | 楊立平 | 1960.2-1960.8 |
黃安素 | 1925-1927.3 | 方勤 | 1960.8-“文革” |
陳芝美 | 1928.1-1948.5 | 福州二十七中、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時期 | |
林觀得 | 1948.5-1951.7 | 李青藻 | 1971.7-1979.12 |
華南女子中學時期 | 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時期 | ||
程呂底亞 | 1908-1925 | 陳元豪 | 1979.12-1984.5 |
陳叔圭 | 1927-1928 | 楊瑪羅 | 1984.5-1998.3 |
王世靜 | 1928-1941 | 馮瑋 | 1998.3-2003.7 |
劉宮鸚 | 1941-1948 | 翁乾明 | 2003.7-2008.12 |
周蘇藤 | 1948-1950.6 | 林瑜 | 2009.1-2015.1 |
曾秉璋 | 1950-1951.7 | ||
陶淑女子中學時期 | |||
朗彼息 | 1914-1927 | ||
黃求恩 | 1927-1942 | ||
薛平西 | 1942-1944 | ||
鄭珍珠 | 1944-1951.8 | ||
參考資料: |
知名校友
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
化工專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德榜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景潤
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元
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由禧
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仁
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彪
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融生
半導體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闕端麟
計算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
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
汽車工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
微電子學和半導體器件專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薩支唐
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黎念之
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劉廣京
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王助
知名校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