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華嚴寺在寧德霍童支提山,位於寧德市區西北部40多公里處。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也稱華藏寺。創建於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 緣於唐代高麗僧人釋元表在此講頌《華嚴經》。宋代,朝廷先後敕賜“華嚴禪寺”與“雍熙禪寺”之名;明代也敕賜過“華藏禪寺”與“萬壽禪寺”之名。
地理環境
寧德霍童支提山位於寧德市區西北部40多公里處。據佛教《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載:“東南方有山名曰支提,現有天冠菩薩,與其眷屬一千人俱常住說法。”“支提”系佛教術語,“謂諸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為求福故,悉皆供養恭敬”(《大日經疏》)。因此,支提山被佛教徒視為天冠菩薩講經說法之道場,且有“不到支提枉為僧”之說。
支提山,海拔700多米。方圓百里,群峰拔地,層巒疊嶂,溪澗縱流。華嚴寺所在之處,四周群峰環拱,狀似千葉蓮花,而寺恰在花心上,好一派雄奇偉秀的景象。眾多的山川林窟,多以佛教名詞稱之,諸如普賢峰、維摩峰、菩薩峰、天冠林、帝釋峰、缽盂峰、袈裟岩、香爐峰、舍利窟、甘露泉等,且山中寺院林立,有小支提寺、仙峰寺、仙岩寺、甘露寺、那羅延窟寺等,不愧“閩東東嶽”和“佛巢仙窟”之譽。 華藏寺作為支提山佛教中心而置身其中,已有千餘年的歷史。
悠久的歷史
支提山的自然景觀、佛、菩薩、佛教建築充分演繹了《華嚴經》中“支提”的圓融無礙的最高境界———“立佛支提,作佛形象”的佛教理念。中國支提山“震旦佛國”、“蓮花藏世界”、“天冠菩薩道場”是佛教徒實現教祖釋迦牟尼的“成熟有情,莊嚴剎士”的偉大理想在東方具體的現實。2000多年前,釋迦牟尼在說經時,就提到了支提山。
支提,梵語之譯,積集之義。釋尊荼毗時,曾積聚香柴而成大積,此為“支提”一名之起因,其後於佛陀之靈跡等堆積磚土而營造之,又謂世尊無量之福德積集於此,故舉凡塔廟、靈廟、廟、方墳等皆稱支提。
早在唐朝武則天時,高麗僧元表往西域瞻禮聖跡而回,負《華嚴經》八十卷,尋訪霍童,至支提山那羅岩,居石室中誦持《華嚴經》。五代末,吳越王錢俶命了悟禪師入閩上支提山,了悟于山中建寺。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朝廷賜額“華嚴寺”。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朝廷又賜額“雍熙寺”。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政和人黃華舉兵反元,寺毀於兵亂。第二年,朝廷派澄鑒禪師入山重建,歷時15年始告竣。明朝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朝廷命無礙住山,並賜額“華藏寺”;同時命欽差中使周覺成建大殿。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皇太后因感夢兆,遣北京吉祥寺僧大遷再度重興華藏寺,朝廷並賜額“萬壽禪寺”。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華嚴寺成為閩東革命根據地。1934年9月,葉飛同志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在支提寺宣告成立,開始了艱難的革命歷程。支提山說法台下的天峰亭是當時工農紅軍的後方醫院,辟支崖畔的袈裟岩是紅軍18勇士的殉難處。 1984年7月1日, 寧德地委在華藏寺樹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成立紀念碑》以紀念之。
豐富的文物
華嚴寺還是福建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藏文物甚豐,但多毀於歷次兵亂中。現寺內還珍存有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內府刊本藏經《永樂北藏》全部678函6780冊、明鑄千聖天冠菩薩像947尊(原為1000尊)、五爪金龍紫衣1襲、明宮廷御碗2塊、明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御賜銅鑄鎏金毗盧遮那佛像1尊。此佛像高2.5米,重約500公斤,為萬曆皇太后所賜,分上下兩層,上面盤坐毗盧,下面繞座有1000個蓮花瓣,每瓣上有一浮雕的小佛像,成千佛之數,以示佛的應身。
日盛的香火
為慶祝天冠菩薩開光一周年,2006年11月16日至23日,支提寺將隆重舉行法界聖凡水陸空大齋勝會道場暨千聖天冠菩薩傳燈法會,這段時間,正在大興土木。本月24日,寺里舉行了內山門和龍王殿的奠基儀式,筆者有幸目睹了龍王殿的奠基儀式的法事。
獨資捐獻50多萬元建龍王殿的信眾,是深圳市一企業的董事長趙先生。問起為何跑到如此遠的寺院來捐建時,趙先生說,去年11月前來參加天冠菩薩開光儀式時,從文獻中了解到,如此名藍,是那伽龍王所獻之地。為紀念那伽龍王對菩薩的恭敬,他就樂捐善款。
趙先生是個大善人、慈善家,他每年都要從企業利潤中抽出一定的比例,用於慈善事業。我市的福安下白石就有一所國小是他所捐建。他說,佛教勸人向善、向好、助人為樂,與我們國家正在著力構建的和諧社會,可說是殊途同歸,他希望社會更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