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建五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福建省閩侯縣東南部、烏龍江南岸,跨祥謙、南通、尚乾三鎮,總面積2668.73公頃,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5°47′35″—26°36′28″、東經118°52′10″—119°25′31″之間。距福州市中心35千米,至義序機場僅36千米,至長樂國際機場75千米。
地形地貌
福建五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屬戴雲山的北延山麓,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地貌景觀。山體呈北東、西南走向,南北長7千米,東西寬5~6千米,脈延永泰、福清、長樂3地。
氣候特點
福建五虎山國家森林公園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冬季短暫,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9.5℃,1月平均氣溫10.2℃,7月平均氣溫28.6℃,極端最高氣溫40.9℃,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4℃。年日照2028小時,降水量1259~2253毫米,無霜期330天,平均雨日150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4年,福建五虎山森林公園屬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公園森林覆蓋率為64%,山地以照葉林為主,針葉林次之。其中以殼斗科、樟科、冬青科、山茶科、金縷梅科以及松科、杉科、竹亞科分布最多。建群種以米櫧、絲栗栲、羅浮栲、大葉栲、閩粵栲、青岡櫟、石櫟、南嶺栲等占優勢。甜櫧、苦櫧較少,且多散生在其它樹種中。常見的次層伴生樹種有紅楠、黃杞、絨楠、虎皮楠、厚殼桂、冬青。個別林地中還混有少量的落葉樹種,如楓香、酸棗、山烏桕等。灌木層多由杜鵑、柃木、烏藥、毛冬青、三花冬青、黃瑞木等組成。公園植物群落類型有9個植被型,9個群系綱,34個群系,113個群叢,經採集鑑定的植物有138科514種,其中蕨類15科30種,裸子植物9科26種,被子植物114科458種。針葉樹種以杉、松為多,常綠闊葉樹種以櫧栲類占據優勢。公園內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有11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銀杏南方紅豆杉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閩楠、花櫚木、福建柏、刺桫欏、香樟、金毛狗、紅豆樹等。
動物資源
截至2014年,福建五虎山森林公園有陸生野生動物7科261種,爬行類:灰鼠蛇、滑鼠蛇、銀環蛇、眼鏡蛇等;兩棲類:虎紋蛙、沼蛙等,有21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
主要景點
五靈岩寺
五靈岩寺,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於天啟五年(1625年),原座落於融南龍田鎮西坑村東部一公里處龍脊山上獅嘴岩前。靈岩寺所管轄西坑村、前坑村、赤坑村、三村村、華禮村以及山頭村等村莊。該寺歷來佛仙神威靈,香火鼎盛。歷代孕育出不少明宦偉仕。明萬曆年間首相葉向高、進士何玉成、施鵬等曾在該寺攻讀詩書;至清朝有西坑薛總兵、父子進士、文魁等十多人。1936年,名師奕達和磬揚兩法師曾在該寺住持,並留有墨寶。
方山寺
方山寺遺址位於方山水庫北面果園的一角,10多根石柱堆積在一塊。這些實物和地形地貌,與宋代《三山志》、明代《閩都記》、《閩書》等文獻資料記載的內容相符。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在祥謙鎮琯前村西南的五虎山第三峰懸崖頂。計有宋石科3處,題刻5處,石刻一位陰刻,仙人足跡長約28厘米,寬20厘米;二為仙桃刻,徑約18厘米;三為必行刻,徑約22厘米。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道路:五虎山公園設計了游步道和車行道兩種道路系統,並規劃建設一條旅遊觀光輕軌(連線五虎山景區和南陽景區)和兩條索道。
景點規劃:五虎山景區以“地質科考、登高覽勝”為主題,包括總長5.4公里的環山步道、可俯瞰福州全景的觀景點、三條最美秋風紅葉古道,以及方山天池遊覽園、洋下茶園、吟翠山樓等景點。南陽景區以“生態文化展示、休閒度假”為主題,提供住宿、餐飲、購物、娛樂、醫療等服務,如南陽休閒度假山莊、知青博物館、農耕體驗園、田園風光區、森林浴場、露天宿營區等景點。三疊井景區以“瀑布探幽、植物科普”為主題,包括聽泉觀瀑、道觀祈福、植物科普等旅遊形式。
品牌建設
2005年11月,五虎山森林公園始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
2014年07月,福建五虎山森林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交通線路
交通
福州市區去五虎山,乘坐30路(台江廣場公交站—尚乾)或31路(台江廣場公交站—青口)兩條公交線路,在尚乾下車,轉車到祥謙鎮岐尾村就到五虎山腳下。
開車可走二環路、浦上大道、三環路、灣邊大橋、福州南收費站、福銀高速公路、蘭圃收費站、祥謙鎮岐尾村五虎山腳下;或走則徐大道、福泉高速公路福州連線線、蘭圃收費站、祥謙鎮岐尾村五虎山腳下;或走福峽路、烏龍江大橋、324國道、祥謙鎮岐尾村五虎山腳下等線路。
路線
一日游線路:五靈岩寺—大雄寶殿—觀音閣—五虎勝跡(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回頭虎)—方山水庫等。
歷史人文
陳有定屯兵處
根據史料記載,五虎山這個位置就是元末福建行省參知政事陳有定屯兵的地方,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山上屯兵處地形平坦,是一個天然的練兵之處。王振鏞說,據傳當年在這裡曾駐有3000多兵將,現發現的屯兵處可能只是遺存的一部分,需要進行考古發掘現場進一步考證。
朱子文化
朱熹(1130.9.15—1200.4.23),出生於尤溪城南鄭氏館舍,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被後世尊稱為朱子,與孔子並稱“南朱北孔”。朱熹生前多次回尤溪省親、講學,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存。朱子文化苑實地,整體建築為仿宋建築風格,飛檐斗拱,紅柱青瓦白牆,裡面展出了明、清、民國時期的各種匾額、楹聯、中堂、照壁、屏風及各類木雕精品近2000件,涵蓋了傳承朱子理學的名言警句,教化獨到的家訓家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