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地處東圳水庫之畔,東臨荔城區西天尾鎮,西毗仙遊縣九鯉湖風景區,南通華亭鎮,北接涵江區白沙、莊邊鎮。地理坐標:東經118°55′,北緯25°45′;總面積1148公頃。地形地貌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地質構造屬於浙閩化陸台,經多次造山運動而形成的變質岩質,岩體有凝灰岩、花崗岩類等。最高海拔717米,為丘陵山地,東南海拔低,地形開闊平坦,為北洋平原。因受長期侵蝕作用及河流切割,山嶺起伏變化較大,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面積1.33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11.22%。山間谷盆,分布西部和西北部山地,平均海拔200-300米,谷盆較小,形狀不一,其延伸方向屬構造谷盆,主要有白洋谷盆和朱坑谷盆。面積0.18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1.52%。
氣候特點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日照1947小時,年平均水量為1300毫米,無霜期320—350天。季風明顯,主要風向有東北風和西南風。冬、夏季風的風向隨季節有明顯的更替。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春秋為風向轉換季節。風力一般4-5級,最大達7級以上。大風日數多者,每月有20天左右,其持續時間短者1天,長者達10天左右。夏秋之交出現的颱風,最多的年份達11次,最少的年份2次。冬暖夏熱,區境終年氣溫適宜,年平均氣溫在19.0-20.2℃。東南部平原地區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年平均氣溫>20℃;西北部處於山前地帶,氣溫略低,年平均氣溫≥19℃。夏長冬短,夏季長達165天,占全年總天數45%。冬季最短,僅28天,占全年總天數8%。春秋對峙,占全年總天數47%。常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日照1947小時,年平均水量為1300毫米,無霜期320—350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景區,森林覆蓋率95%以上。植被分區為“閩東南戴雲山東濕潤暖亞熱帶雨林小區”,境內峰巒起伏,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帶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雨林,界北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紅豆杉、金毛狗蕨等植物共160科1532種,林木蒼鬱,古藤交錯,遮陽蔽;有江南油杉群等植被。
藥材品種有203科,814種,有三尖杉、山杜仲、獼猴桃、金銀花、銀杏、黃連、肉桂、喜樹、金線蓮、列當、石花菜等珍貴中藥材。
動物資源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內獸類有7目19科34種,鳥類有15目34科116種,兩棲類有2目6科23種,爬行類有3目11科43種,其中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有松雀鷹、紅隼、穿山甲、蘇門羚等珍稀動物,同時公園利用針闊混交林、林間草地、林緣耕作區,馴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9隻。
主要景點
霞客古道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境內霞客古道徐霞客古道是古代寧海通往天台的要道,約建於唐代,現存古道多為卵石鋪面,古道兩側多為名勝古蹟,有茶廊、古井、古橋、庵堂等。 | |
九龍谷漂流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境內九龍谷漂流全程約2.8千米,途經10餘個跌水、10餘道彎,順溪漂流,峰奇石秀,泉清谷幽,湖光山色,倒映成趣。溪流中千姿百態的奇石,壁立千刃、崖懸石怪、霞客覽勝、玉兔奔月、神龜朝聖等石景,盡顯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 |
龜山寺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境內龜山寺是莆田四大名剎之一,依北面南,對面是一列如屏的幾座小山峰,左為筆筒峰,右為筆架山。龜山寺廟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由無了禪師創建。現存的建築物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 |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7年3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對九龍谷景區污水處理工程設計。
2017年3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建設九龍谷風景區停車場充電樁。
品牌建設
2006年12月,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交通線路
交通
乘莆田公交98路“市公交東站至九龍谷”旅遊公交線路由市公交東站發車,途經文獻東路、延壽路、東圳路、荔涵大道、城常路、利車、東太、常太鎮政府、王宮、南川橋、下莒、溪南至九龍谷。
路線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與常九縣道相連,福廈高速公路、324國道與景區擦邊而過
福州至莆田九龍谷:可由梨溫高速或由316國道向莆田市區轉常太鎮方向,既可進入九龍谷景區,大約2小時40分鐘車程
歷史人文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舉行跳棕橋表演活動。跳棕橋即棕橋舞,是莆田地區的一種民俗舞蹈。每隊舞蹈者各抬一架高不到1米、寬不到30厘米、頂部飾以棕片的竹製小轎。表演需在廣場或庭院大坪上進行。表演時,場、院中先燃篝火,一隊年輕力壯的男性表演者,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紅色燈心絨褲,腰扎黑色布帶,腳穿麻編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