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福州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歷史悠久。這種紙傘做工十分的精細。工人們採用油畫、彩畫噴花和絹印等方法,在紙傘上繪製了花鳥、山水、人物等圖案,十分雅致美觀。一把優質的紙傘可在撐開、收回一萬多次後仍不變形,在水裡浸泡二十四小時不變質,在近五十攝氏度的高溫下不變質。福州紙傘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暢銷於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福州有一俗詞叫“包袱傘”,意思是出門人所帶包袱中都有傘。傘是福州人生活中常備的一種日用品。福州的紙傘工藝技術,是五代時期王審知率兵南下入閩建立閩國的時候由中原和江浙一帶帶進福州來的。到了清朝,福州的制傘業進入了繁榮期。到清末民國初,全市雨傘店號最多時達300多家,其中以中亭街上的“楊常利”傘店最為著名。該店生產的紙傘晴雨兼宜,既能遮擋盛夏的炎炎烈日而不發泡、不爆裂,傾盆大雨沖淋一小時亦不脫骨,不漏水,傘面的繪畫圖案色澤不變。有人曾經做過試驗,“楊常利”紙傘經1170次的反覆收撐不起頂、不斷線、不裂槽,經五級逆風吹20分鐘傘柄不折、傘骨完好。因此,該牌紙傘被譽為全國雨傘的冠軍。在辛亥革命後的抵制日貨運動中,廣大的福州市民把傳統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以抵制鐵骨布面的“洋傘”。做工
福州紙傘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如“楊常利”紙傘、傘骨採用閩北特產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傘面要選用本省特製的棉紙,一把雨傘要經過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楊常利”傘店在選料、上油、繪花等三道工序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工藝風格,即選料精,上油膩,繪花雅。分類
福州的制傘傳統工藝分有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等五部藝,五部藝各自獨立,分工合作,互相依存,一個人若能完成其中之一即為“全藝”,可見工藝十分專業。“制傘”雖屬主流,但也只是完成“傘胚”、“上油”、“裝配”等後部分工序,所以它必須由別處買進傘骨、傘柄、傘頭等等,另外還得聘請繪花師傅。制傘骨質量最好的是“後洲幫”,代有名師,50年代“後洲幫”張開綠所制綢傘骨握在手中,如同一節麻竹筒,看不見縫隙,注水不漏,堪稱一絕。制“傘柄”店最有名的數洋中亭王依犬家。傘畫藝人以程家寶、林永欽、劉夢秋最著名,其中程家寶字畫俱佳,冠絕傘畫界;林永欽的花鳥、人物享譽甚高;劉夢秋的“洋山水”也頗有名氣。福州的紙傘品種繁多,主要有花傘、明油傘、絲棉紙傘、藍綠硼傘、雙層花傘、絹印彩畫花傘、絹印套色童傘等等,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裝飾觀賞效果,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如今,福州紙傘由於工藝複雜已悄悄離開繁忙現實的都市生活,但它卻作為一種精美的工藝品仍深受人們喜愛而被欣賞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