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宋元豐六年(,清溪(今安溪)大旱。一代名僧釋普足應邀到蓬萊設壇祈雨,果沛甘霖。在鄉人的極力挽留下,釋普足長期駐錫風景幽雅的張岩山(後稱蓬萊山),構築清水岩,還先後募款建造通泉橋、谷口橋、汰口橋等,于山下募建“洋中亭”
洋中亭,坐落於蓬萊鎮聯中村洋中的中亭廟後,內供奉清水祖師,兼祀魁星、文昌帝君。 宋元豐六年(1083年)清水祖師駐錫清水岩後,於元祐年間(1086-1093年),募資在山下興建洋中亭,並居此施醫濟藥,為民治病,廣結善緣。元延祐年間(1314-1320年)重修,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再修。1984年,蓬萊鎮聯中村旅外僑親林遵笑、林成器、林東茂捐資重建,為三層四方形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亭閣聳立,氣勢非凡,莊嚴壯觀,尤勝往昔。內鐫對聯:“洋瀾有象徵化育;中道不倚壯奇觀。” 當地民眾在每年農曆正月間,均擇良時吉日恭迎清水祖師,故今洋中亭又是民眾按事的場所。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籤詩譜:
清水岩祖師無經有咒有語十二句曰:
清水真人,黑帝化身。
風火乘腳,沙界縱橫。
七星寶劍,斬斷妖精。
雨暘隨禱,護國安民。
陰間有聲,陽間有名。
上天下地,應物見形。
此咒四十八字,虔誦極靈,後人遂以咒中每字冠頂,末足敕封二字,共成簽譜五十首:
簽王總吉:勒令從天降、頒行布政司、 五侯為上品、何處不尊卑。
簽王大吉: 封侯為上品、萬代得功勲、 報國忠心正、麒麟寓子孫。
第壹首:清風與明月、便是無價珍、 團圓三五夜、光輝照四鄰。
第貳首:水綠與山青、扁舟快去程、須臾風浪靜、瞬息達蓬瀛。
第叄首:真是亦真非、舟行岸亦移、且須回舊跡、得此失便宜。
第肆首:人立渡頭沙、心意在天涯、欲行舟未發、虛步下陽台。
第伍首:黑云何不雨、風雷不便然、須臾雲霧卷、萬水一青天。
第陸首:帝里極奢華、樓台雲霧遮、許多人嘆仰、只處是公家。
第柒首:化龍魚未變、且守碧溪時、直待風雷起、一息達天池。
第捌首:身安意莫窮、能得幾知音、除是子期聽、有誰知此心。
第玖首:風起浪翻天、秦川舟不前、等待風浪靜、倏忽達家仙。
第拾首:火發連天炎、危嶺去住難、若無天降雨、禍福在人間。
第拾壹首:乘鸞歸洞去、花果應時鮮、坐觀江海水、不久變成田。
第拾貳首:腳踏上雲梯、手攀丹桂枝、許多人仰望、端的是男兒。
第拾叄首:沙雁群飛起、終須還故里、何必問訊息、是田有瓜李。
第拾肆首:界世欲清閒、誰知事更難、蓬萊方寸地、枉力萬千山。
第拾伍首:縱步在塵埃、誰知禍欲來、閉門深處坐、舉動問盈懷。
第拾陸首:橫斜梅一枝、折取莫遲疑、侭教霜雪壓、風月兩相宜。
第拾柒首:七日佳祥至、門庭悅喜顏、安心樓上坐、世事盡無關。
第拾捌首:星辰逢惡曜、運乘未可前、清心修善果、自有喜顏開。
第拾玖首:寶鏡參差蓋、清光漏泄斜、正好中秋月、光明雲又遮。
第貳拾首:劍匣龍蛇動、鯨氣欲摩天、群妖皆掃盡、袖手敢當前。
第貳拾壹首:斬草來燒丹、無緣似有緣、四時皆可服、百病免相干。
第貳拾貳首:斷盡一爐香、心下許多般、犬生三個角、口舌主禍端。
第貳拾叄首:妖怪自然有、不除自消磨、螢火難燒石、污水漲江河。
第貳拾肆首:精誠告彼蒼、誰知運未通、水中休撈月、勸汝莫勞工。
第貳拾伍首:雨雪兩紛紛、梨花深閉門、且須回舊跡、未可度前村。
第貳拾陸首:晹曜白雲開、龍翻驚起瀾、此時風見火、獅子帶球來。
第貳拾柒首:隨浪亦隨風、片帆漂渺中、絲綸常在手、魚水未相逢。
第貳拾捌首:禱爾問神祇、心下許多疑、若見金雞語、作事始終宜、
第貳拾玖首:護鵲落巢兒、此情可嘆悲、野禽常如此、人陷罔知非。
第叄拾首:國重加農務、時時觀聖心、千戈無競起、天下盡謳吟。
第叄拾壹首:安養方成道、奸邪便惹傷、欲求須仔細、端坐且思量。
第叄拾貳首:民樂共昇平、求謀有倍榮、莫信他人語、須當自立成。
第叄拾叄首:陰陽成葉吉、祿馬已安排、前途心遠大、福壽享無涯。
第叄拾肆首:閒舍霧重樓、望思上下虛、貪拿月中兔、失卻掌上珠。
第叄拾伍首:有魚臨急浪、化龍信未難、頭角崢嶸起、奮跡攝雲端。
第叄拾陸首:聲許步龍門、誰知未化鯤、風雲來際會、牛馬共同奔。
第叄拾柒首:陽和逢首律、庶類得先春、百花開滿目、萬物喜更新。
第叄拾捌首:間莗隨機變、絲綸作棟樑、營求心未稅、徒惹意情傷。
第叄拾玖首:有虎下平洋、猿猴四畔欄、一時牙爪奮、遠近敢當前。
第肆拾首:名字通山籍、聲名掛九州、一場空畫豹、終始帶淹留。
第肆拾壹首:上下俱和睦、內外盡相同、凡事皆有益、去住總無妨。
第肆拾貳首:天澤在人間、人間有甚難、早告南方佛、百病免相干。
第肆拾叄首:下釣望鯤鯨、誰知水淺深、爭看絲綸釣、回首月未明。
第肆拾肆首:地角與天涯、勞心更費懷、若逢牛鼠後、舉動得錢財。
第肆拾伍首:應諾隔前山、進退俱兩難、舉動隨月轉、又在黑雲間。
第肆拾陸首:物態何曾改、江山一古今、欲求心下事、流水奏佳音。
第肆拾柒首:現出一真人、便是玉麒麟、天花龍吐水、頂上一枝春。
第肆拾捌首:形狀若神仙、琴劍兩俱全、遇君君不識、差過萬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