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背景
國家級新區,是指新區的成立乃至於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許可權由國務院直接批覆,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此前共有13個國家級新區: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2012年8月甘肅蘭州新區成立、2012年9月廣東南沙新區成立。2014年1月陝西西鹹新區和貴州貴安新區成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2014年6月大連金普新區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區成立,2015年7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
福州大都市區建設是福建省第九次黨代會作出的重大部署,目的是以省會福州中心城區為核心,涵蓋周邊縣(市)和鄰近地方,打造有著密切經濟社會聯繫,一體化、同城化發展的大都市區。具體範圍包括福州五城區、福清、長樂、閩侯、連江、環羅源灣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寧德市、莆田市,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
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市委、市政府制定“3820”工程時提出的重大戰略布局。具體戰略構想為:加快建設福馬線、福廈線(福州段)兩條開放走廊,形成以馬尾開發區為前導,老市區為依託,以福清、長樂、平潭三縣(市)為南翼,以郊區、閩侯、連江三縣(區)為北翼,以羅源、閩清、永泰三縣為後衛,以閩江流域和閩東北地區為腹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大格局。經濟圈規劃區域總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約占全市面積的五分之二,人口約340萬,占當時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
按從大到小來劃分,福州大都市區範圍最大,包含了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福州新區。其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則是福州大都市區的核心區。而福州新區是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核心區、示範區、先行區。
根據福州區位特點、產業基礎及發展定位,福州新區以馬尾新城為核心,以沿海、沿江兩條發展軸帶為骨架,以羅源灣、福清灣為兩翼,依託長樂航空新城、環福清灣地區,構建“一核(馬尾新城)、兩區(南翼發展區、北翼發展區)、三軸(福平綜合發展軸、南翼區域拓展軸、北翼區域拓展軸)”的空間結構,形成沿江與沿海相得益彰、蓄勢待發的空間發展格局。
2013年8月20日,福州市委十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全力推進福州新區開放開發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意見》。
2015年8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福州新區。福州新區位於福州市濱海地區,初期規劃範圍包括馬尾區、倉山區、長樂區、福清市部分區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福州新區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秀美,產業基礎堅實,與台灣地區交流合作緊密,戰略地位重要。要把建設好福州新區作為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貫徹落實國家支持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舉措,實現在更高起點、更廣範圍、更寬領域推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推動福建積極參與、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實現一體化發展。
六大優勢
對台優勢:截至2014年年末,福州已累計吸引台資企業逾四千家。福州新區、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均與台灣北部隔海相望,在深化對台交流合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港口優勢:福州港是全國24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擁有閩江口內、江陰、松下和羅源灣等多個港區,2014年貨物吞吐量達1.19億噸。
產業優勢:在福州新區範圍內,已基本形成了以機械裝備、冶金、食品、紡織等為主體的產業體系。2014年,福州新區完成重點項目投資1,154.26億元;2015年,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億元的目標。
生態優勢:福州是中國空氣品質最好的城市之一,2014年,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2%,位居內地省會城市前三。福州是內地最「綠」的城市之一,全市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率88.6%,位居內地省會城市第二位。
整車進口優勢:福州港江陰港區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第六個沿海整車進口口岸,亦是福建省唯一的整車進口口岸。
電子商務優勢:作為全國首批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福州去年電子商務產值達到1,200億元。近期,國家六部委已正式同意增補 福州為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城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保稅進口業務。
指導思想
福州新區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科學開發,以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為主線,以開放合作、改革創新為動力,率先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努力把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改革創新示範區和生態文明先行區。
發展目標
福州新區的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福州新區城市框架、高端產業、基礎設施及生態體系初步形成,馬尾新城基本建成,重點產業園區、重要城市組團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對台先行先試作用有效發揮,福(州)平(潭)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確立,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
總體方案
國家發改委於2015年9月,正式公布《福州新區總體方案》。
根據總體方案,新區位於福州市濱海地區,初期規劃範圍包括馬尾區、倉山區、長樂區、福清市部分區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約155.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041.4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1.3億元。
總體方案明確,到 2020 年,新區城市框架、高端產業、基礎設施及生態體系初步形成,馬尾新城區基本建成,重點產業園區、重要城市組團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與平潭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確立,形成海峽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
總體方案指出,福州新區初期規劃建設範圍主要包括中部、南部片區及北部片區部分區域。中部片區為新區核心區,與福州主城區構成市域雙核,重點發展現代商貿、金融、科技研發、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南部片區按照港城模式組織內部空間布局,通過基礎設施和疏港幹線建設,整合港口和岸線資源,依託江陰、松下港區建設,重點發展臨港重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新能源、航運物流產業。北部片區圍繞交通樞紐布局,重點發展濱海休閒度假、航運物流、特色都市農業等產業。
根據總體方案,新區有七大重點任務:一是構建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二是建設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三是打造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四是探索全面創新改革路徑,五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七是建設綠色新區。
發展規劃
根據《福州新區發展規劃》初稿,福州新區的建設,將為福州拓展省會城市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發展增長極搭建一個跨越的全新平台。
焦點一:構建兩岸合作交流主體區
培育兩岸交流交往平台
以榕台青年交流為主題,精心舉辦海峽青年節,打造最受兩岸青年歡迎的活動品牌。打好親情牌,深化兩岸同根同源主題,大力推動文化交流,進一步做強船政文化、兩馬同春鬧元宵等文化交流品牌。發揮“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作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對台經貿政策先行先試的重要視窗作用,擴大商品交易,提高展會水平,提升海交會品牌效應。
建設兩岸直接往來樞紐
充分利用福州與台灣之間的地理區位鄰近、五緣相通優勢,努力將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往來、直接“三通”的便捷高效的綜合樞紐。
加快發展福州(平潭)對台客滾直航運輸,增開加密福州(平潭)至台北、基隆、台中等地區高速客滾航線;加快推動福州開放口岸貨運直航,加密福州與台灣班輪航線,增開不定期航線;積極推進福州港支線中轉(水水中轉)、海鐵聯運建設,擴大福州在海西地區及鄰近中部地區“陸地港”建設,積極開拓外貿貨櫃中轉和內陸腹地海鐵聯運業務;加快推動福州空港改擴建工程,完善福州機場對台空中直航的設施條件;建設台灣-福州-內地的聯程中轉航線,打造以福州為主要聯繫節點的台灣至內地的輪輻式航線網路
建對台金融合作示範區
把握台灣地區最新產業轉移機遇,推進與台灣產業深度對接、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福州台商投資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閩侯青口投資區、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長樂空港工業集中區等對台園區發展,形成產業對接集中區。推動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爭取國家支持在新區建立對台金融合作示範區。積極引進台灣大型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打造海峽西岸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產業基地。加快與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合作,依託閩台(福州)文化創意產業園,構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重要聚集區。
打造福平優質生活圈
探索建立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的合作共建發展模式,推進新區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在稅收政策、產業優惠政策、產業準入目錄、飛地工業園等方面開展合作,聯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兩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動雙贏。加強新區與平潭服務業對接,引進大型商業項目,共同打造服務業發展集聚區,大力發展港口物流產業等。加強景區景點開發的深度協作,共同開發高品質濱海休閒旅遊精品,建設海西重要旅遊目的地。
大力推進新區與平潭的基礎設施對接,加快福州到平潭的高速公路、鐵路、跨海大橋建設,構建一體化的陸路交通運輸網路。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和集疏運網路建設,共同打造開放型海路交通體系。構建完善的空港對接機制,加強空港客貨運合作,探索空陸海聯運模式,打造最便捷高效的對台綜合通道。順應兩地民眾的新期待,強化生態環境共建共護、公共服務合作共享,聯手打造生活工作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福平優質生活圈。
焦點二:走生態宜居新型城鎮化道路
建設生態型新城區
科學規劃福州新區生態功能結構,形成“生態屏障—生態綠核—生態廊道—生態節點—城市綠地”的生態景觀格局。依託福州豐富的山體資源和森林資源,打造福州新區外圍的綠色生態屏障。依託新區內坡地生態系統和河口生態系統,形成綠色自然空間,重點做好閩江河口三角洲區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打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品牌,構建新區生態安全格局的核心區。依託新路網框架和河流生態系統,規劃建設綠化帶和景觀帶,構建新區生態廊道系統。
按照統籌兼顧、遠近結合原則,有序推進羅源灣和江陰港區的港口岸線開發,保有適當規模的預留港口發展岸段。堅持規劃先行,科學設計琅岐島、粗蘆島開發方案,結合全國海島開發安排,適時推進連江洋嶼、羅源洋嶼、目嶼島、黃官島等海島開發進程。
按照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建設要求,認真落實福建省生態功能區劃,嚴格環保準入,最佳化區域產業發展布局,從嚴制定不同組團產業準入目錄,從源頭防範環境風險。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節能減排強制約束機制,對新上項目嚴把產業政策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確保新區工業達到清潔生產一級標準。
構建便捷軌道交通
重點加快以捷運和輕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以5、6、7、8號線為主構建聯繫老城區與長樂新城間的便捷軌道交通通道,有序推進福州~福清、福州~連江/羅源城市輕軌建設,預留閩侯~福清城際通道用地、羅源~莆田城際用地,形成便捷通暢的城市及組團間軌道交通網路。大力推廣擁有輕軌交通、電車、新能源汽車等多種綠色交通工具,最佳化公共運輸線路,加快建設慢行交通基礎設施,打造沿海景觀道路體系,
加快福州老城區和新區城鎮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加強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實施直飲水工程試點建設,全面覆蓋新區公共場所;強化節水措施,建設節水型城市。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服務民生為重點,建設民生信息服務體系,積極推進“智慧福州、數字福州”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優先升級改造落後設施,推進城市污水“廠網並舉、(污)泥(污)水並重、再生利用”建設,加快雨污分流管網改造,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環保排放要求;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區)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範項目,加大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打造一批宜居小城鎮
增強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引導有條件的城關鎮加快建設,形成支撐福州新區發展的次中心城市。堅持建設服務與生產服務並重、項目配套與生活配套並重、發展保障與社會保障並重,全面加強松山、黃岐、馬鼻、官坂鎮、透堡、曉澳、東岱、浦口等各類產業集聚區周邊城鎮建設,支持和推動有條件的小城鎮發展成為小城市。大力推動城鎮特色化發展,突出抓好龍田、高山、琯頭、江田等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通過典型帶動,加快新區城鎮化進程,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的現代宜居小城鎮。
焦點三:成為引領開放發展的承載區
提升中心城市服務功能
以增強承載能力為重點,發揮新區科技、人才、金融、資本等方面的聚集效應和資源整合能力,不斷強化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教育研發等服務功能,大力提高綜合服務水平,為閩中、閩東北發展及全省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按照“東擴南進、沿江向海”思路,拉開城市空間框架,進一步擴大城市規模。同步推進老城區改造,保護和發揮山、海、江、城、島自然人文優勢,加大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系統化網路化建設力度,提高現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增強在全省的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
促進周邊地區一體化
探索建立福州新區與周邊地區特別是閩東北五市一區的多層次合作機制,做大做強閩東北城市群。依託福州新區加速福莆寧同城化進程,打造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聯繫更加緊密的福州大都市區,進一步增強省會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和龍頭引領作用。
帶動內陸地區開放發展
推進新區與內地城市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對接,支持新區與內地城市開展跨區域口岸合作,設立內地駐福州新區辦事機構集中區。組織開展面向台商和內地城市的商務會展活動,搭建內地城市與台灣投資機構的合作平台,帶動內地城市引進台商資本,拓展海外市場。探索“產業飛地”新模式,鼓勵和支持新區與中西部地區共建進口資源加工基地和出口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推進東南沿海聯動發展
緊緊圍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目標,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以產業合作發展為平台,以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核心,深化與東南沿海地區珠三角、長三角合作,構建東南沿海聯動發展格局。
焦點四:打造海西經濟區現代產業高地
發展八大高端服務業
——現代物流。推進江陰港保稅區、羅源灣散貨物流區兩大臨港物流園區加快發展,打造東南沿海地區貨櫃物流和大宗散貨物流主要集散地。依託馬尾新城,打造現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提高物流信息水平。拓展榕台物流合作,加強兩地港口對接,開展海關保稅物流中心試點,發展對台貿易採購、國際中轉等業務。
——總部經濟。堅持內外源並重,引進與培育並舉,努力增加總部企業數量,引導總部企業集聚發展,將福州新區建設成為跨國公司、台資企業在海西區投資的區域重要總部經濟區。
——金融業。按照連線兩岸、服務海西、輻射全國的總體定位,深化金融改革,把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聯絡,積極引進國內外尤其是台灣地區的銀行金融機構、證券機構、保險機構到福州新區設立分支機構,營造金融總部經濟。加快建設對台離岸金融市場,拓展對台金融業務,先行先試“人民幣和新台幣計價結算”業務。
——服務外包。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主動承接跨國公司的離岸服務外包,鼓勵和培育本土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壯大,逐步培育國際離岸服務外包總承接商和對內總發包商。主動承接台灣服務外包轉移,圍繞軟體開發、研發設計、動漫製作、金融財務管理、教育服務等服務外包業務,共建海峽西岸服務外包示範區和服務外包基地,創建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區。
——高端商貿。依託馬尾、濱海新城開發建設,疏解老城區職能,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新的商業載體,引進國內外品牌連鎖經營的高檔商務型酒店,以及集購物、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購物中心大型綜合性商業綜合體,打造服務于海西地區的核心商業區。
——電子商務。充分發揮福州作為“創新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的政策環境優勢和平台資源優勢,切實最佳化福州新區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在各行業的深度套用,推動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集成創新,積極與平潭進行對接,探索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將福州新區打造成為面向全國和海峽兩岸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電子商務創新中心。
——專業會展。大力發展多門類、高檔次、強輻射的現代會展業,吸引國際會展公司和會展承辦機構落戶新區,爭取申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台灣農產品展銷會、兩岸服務業合作論壇等具有較大影響的全國性兩岸大型會展和大型節慶活動,將福州新區打造成省級專業產品展覽中心和海峽兩岸區域性會展中心。
——特色旅遊。聯動馬祖,打造面向海峽兩岸的休閒旅遊區。推進榕台旅遊合作,建設環馬祖澳旅遊區,在信息共享、聯合行銷、航線開拓等領域先行先試。
瞄準六產業建製造業基地
——新型石化。依託江陰深水大港和海西經濟區市場優勢,加快推進江陰石化園區和鑒江石化園區建設,積極引進大型骨幹項目,“面向高端,突出特色,鏈式延伸”,最佳化發展石油化工,創新發展氯鹼化工、煤化工等產業,全力推動初級產品大型化、裝置集中化、產品精細化、循環生態化的基地化集聚發展,建設海西經濟區沿海具有影響力的新興綠色化工產業基地。
——特色鋼鐵。按照國家淘汰鋼鐵落後產能政策,把握國內鋼鐵產業布局向沿海轉移的機遇,承接異地搬遷改造,發展高附加值精品鋼材及關聯產業。依託羅源灣綠色不鏽鋼基地,積極延伸產業鏈條,面向國內外高端市場需求,發展不鏽鋼及特鋼製品、大型鋼結構等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的鋼鐵深加工產業。
——紡織服裝。依託長樂紡織服裝基地,重點加快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圍繞紡織、印染、服裝、產業用紡織品調整產業結構,用先進技術設備改造傳統紡紗織造、針織、印染,淘汰落後產能,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纖維和生物質纖維,重點發展高端服裝、休閒面料、產業用紡織品等產品。
——高端電子信息製造。加強與台灣及國外發達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分工合作,強化創新能力提升,重點圍繞通信、汽車等消費電子產品,建設晶片設計、製造、電子封裝、測試產業鏈,強化電子信息價值鏈提升。大力發展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節能電子、IC設計、通信及消費電子專用晶片、納米晶片和生物晶片等產業。
——新能源。大力引進國內外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建設各類研發機構和產業化基地,結合新能源發展趨勢和產業配套條件,優先發展、核能及其裝備及配套產業、海上風電裝備產業,積極培育生物質能、太陽能等產業,不斷壯大產業規模,逐步形成規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新材料。依託化工、冶金等原材料產業優勢,依託重點企業和優勢科研院所,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新型金屬材料、新一代光電電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等產業。
培育三大海洋新興產業
——高端海洋裝備。積極參照新加坡、韓國等地區高端船舶發展經驗,選取“市場選擇與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發展路徑,大力推進國外內海工裝備龍頭企業入駐新區,重點發展高端海洋船舶、遊艇、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和利用、工程裝備、海上作業安裝平台、海洋潛水和海底工程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等產業。
——海洋生物醫藥食品。依託福州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為支撐,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海洋科研機構,加強海洋抗腫瘤藥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質提取、抗心血管病、海洋生物酶及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加強建設海洋生物醫藥食品成果孵化區。積極推進福清海洋生物高技術產業園建設,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生物製造等新興產業。
——海洋工程材料。依託福州新區產業發展基礎,面向高端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產品需求,大力開展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系列多功能防護材料技術研究,重點發展高端船舶和深海能源鑽采裝備用高品質特殊鋼、海洋防腐材料以及海洋耐壓材料等產品。
焦點五:建設國家擴大對外開放新門戶
建設國際航運物流樞紐
充分發揮新區港口優勢,整合資源,最佳化分工,加快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福州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充分發揮港口對城市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加快推進福州、寧德港一體化整合,建設大宗散裝貨物接卸轉運中心;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航道建設,建設羅源灣大宗散裝貨物接卸轉運中心,積極爭取可門作業區布局建設油品戰略儲備基地,建設松下港區國家糧食儲備基地,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港口物流園區和對台滾裝碼頭,積極推進閩江口內港區挖潛改造,把福州港發展成為貨櫃和大宗散雜貨運輸相協調的國際航運樞紐港。
加快江陰、羅源灣、松下三大港區的集疏運鐵路建設,重點開展向莆鐵路貨運專線、福州到長沙貨運專線建設前期論證工作,實現福州港與京九、京廣鐵路間大容量、快速貨運聯繫,形成輻射中西部地區的貨運大通道。加快沿海貨運專線建設,實現與珠三角、長三角貨運網路對接;積極推進向莆鐵路平潭貨運聯絡線、外福鐵路貨運聯絡線、羅源灣及松下港區與沿海貨運專線聯絡線建設;加快形成“兩縱五橫”高速公路體系,建成大容量快速綜合疏港通道網路。
設計高端國際交流平台
深化福州新區對外開放,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搭建國際交流平台,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提升對外開放門戶功能。
——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搭建與東協、南亞、歐美等地區在投資貿易、文化旅遊、臨港經濟等領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在更廣範圍內實現國民待遇,吸引國際高端先進要素,提高福州新區進入貿易產業鏈高端的能力。
——構建對外開放新平台。積極吸引國際財團、跨國公司進駐新投資興業。發揮福州僑商優勢,利用僑商人脈資源和商業網路,圍繞經貿與文化交流等領域,設計一批高端國際交流平台。適度拓展福州保稅港區功能,進一步放寬保稅港區管治要求,提高保稅港區的貿易自由度,建設我國地區對外開發新門戶。
構建高效營商服務體系
以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經濟體為目標,推動與台規則對接,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深化涉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構建高效營商服務體系。
——推動與台規則對接。在企業註冊登記、許可證授予、人才引進、融資、跨境交易、投資者保護、履約、結算等方面加強與台對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台公益性法定機構在福州新區設立服務平台。設立營商服務專職機構,與企業、商會、行業協會建立溝通互動機制,共同創建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
——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借鑑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經驗,開展負面清單管理和準入前國民待遇試點,率先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跨境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採取提前報關、聯網驗放、網上支付稅費、快速轉關等辦法,全面提升口岸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對符合海關監管條件的進出口企業,儘快實行聯網監管,取消手冊管理。制定外商中小企業投資便利化措施,建立中小企業服務支持中心。
——深化涉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減少政府事先審批事項,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完善對包括加工貿易在內的貨物進出口監管。推廣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建立一口受理、綜合審批和高效運作的服務模式,完善行業信息跟蹤、監管和歸集的綜合性評估機制,健全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焦點六:給出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徑
試點建設用地管理的掛鈎機制
爭取試點在新區範圍內進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完善舊村復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城數量相掛鈎、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吸納外來人口數量相掛鈎,最佳化建設用地土地在城鄉和區域間的配置。
率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快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大對新區六縣(市)義務教育支持力度,2020年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撥款、教師收入、學校建設、師資配置等標準與市區統一。全面推行城區“小片區”管理和農村薄弱校委託管理模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均衡。
——促進城鄉公共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均等化。積極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促進市級醫院與縣級醫院緊密型合作辦醫,支持區、縣(市)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對口協作。
——建立城鄉一體的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並軌,試點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並軌,到2020年形成城鄉統籌的養老保險體系。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住院和門診醫療報銷比例和重大疾病醫療補助水平,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與職工醫療保障在繳費年限、待遇享受等方面的銜接互認,實現無障礙轉換接續。
讓農業轉移人口真正市民化
——探索城鄉戶籍管理制度創新。在新區探索取消居民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劃分,將城鎮和農村居民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實行無門檻的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逐步實行憑居住證享受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在新區探索省和市級財政轉移支付與常住人口規模掛鈎試點,省市級財政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較多的縣、區給予專項補助。
——完善農業轉移人口社保接續和就業援助制度。健全本省農業轉移人口以個體經營者、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在新區居住地參加或接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及未穩定就業者在新區居住地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將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相關就業援助政策向本省農業轉移人員和被征地農民延伸,對於其中就業困難人員,給予靈活就業社保補貼,並將促進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覆蓋滿足條件的異地務工人員。
建立城鄉一體的行政管理格局
——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行政管理格局。在新區試點歸併重組城鄉管理職能交叉和相近部門,理順並創新城鄉規劃和建設管理體制。選擇福清市或連江縣開展“三規合一”改革試點,推進規劃向農村地區延伸,健全城鄉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監督檢查機制。
——進行必要的行政區劃調整。爭取國家民政部門支持,推進撤縣(市)設區工作,支持縣(市)區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撤鄉設鎮、鄉鎮改街道和“村改居”工作。
——深化強鎮擴權改革。總結推廣小城鎮改革建設試點經驗,在新區選擇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重點鎮,開展擴大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的試點,賦予其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福州新區重點項目超300項 預計2014年完成千億投資
項目集聚馬力足
——全力推進福州新區開放開發,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特別報導之二
歷史會銘記2014年的第一天。這一天,琅岐閩江大橋竣工通車,馬尾大橋盛大開工。由此,福州新區建設再次提速,進入“快車道”。
琅岐閩江大橋正式通車後,從琅岐到馬尾和福州主城區的車程分別縮短至20分鐘、40分鐘。馬尾大橋建成後將成為福州“東擴南進、沿江向海”發展的快速通道。時間的縮短拉近了空間的距離,福州從地理上向濱江濱海現代化大都市又邁進了一步。
建設福州新區,項目先行。元旦過後,福州新區初步梳理了300個重點項目,涵蓋產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預計2014年完成1000億元投資。一批重大項目正加大馬力推進,它們將促使新區建設儘快成規模、出成效。
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
福清江陰半島,江陰國際汽車城項目計畫2014年1月開工。這個項目預計用3年時間建成,實現每年10萬輛的進口整車交易規模及相應配套服務。同樣是在福州港江陰港區,正在建設的10號、11號、12號碼頭泊位,今後3年將每年實現1個泊位投入使用。它們的背後,是正在崛起的超千億元規模的化工新材料專區。
因港開放、因港而興、因港遠航,港口讓福州連線了五大洲四大洋,港口也讓福州具備了輻射帶動的天然地位。
福州新區共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102個。完善的港航設施,為新區發展臨港經濟、深入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福州新區將充分發揮港口資源優勢,加快推進福州、寧德港一體化整合,打造福州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同時,福州新區還將加快江陰、羅源灣、松下三大港區的集疏運鐵路建設,形成輻射中西部地區的貨運大通道,並加快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
依託港口,福州新區將構建起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提升對外開放門戶功能。
依託港口,福州新區將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利用ECFA早收清單的關稅優惠,擴大榕台貿易;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搭建與東協、南亞、歐美等地區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國際高端先進要素,提高福州新區進入貿易產業鏈高端的能力。
依託港口,福州新區將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積極吸引國際財團、跨國公司進駐新區投資興業;發揮僑商優勢,設計一批高端國際交流平台;進一步提高保稅港區的貿易自由度,建設對外開放新門戶。
構建兩岸合作新樞紐
福州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省會城市,對台先行先試的前沿平台、重要視窗。
隨著福州新區建設的深入,琅岐島上新客運碼頭將啟動建設,建成後可經停兩馬航線,未來還計畫開通台灣本島航線,兩岸人民交流將越來越緊密。按照初步規劃,福州將充分利用與台灣地理區位鄰近、“五緣”相通優勢,努力把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往來、直接“三通”的便捷高效的綜合樞紐。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福州新區將從“海陸空”著手,縮短與台灣的時空距離。
——加快推進福州對台航運中心建設。增開加密福州(平潭)至台北、基隆、台中等地區高速客滾航線;加密福州與台灣班輪航線,增開不定期航線;積極推進福州港支線中轉、海鐵聯運建設,強化對台貿易集散服務功能;深化福州海峽通道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推動福州連線台北直航通道建設。
——福州空港打造成為對台聯繫樞紐港。完善福州機場對台空中直航的設施條件;積極推進沿海航路資源開發工作;加快開通貨運直航,加密福州至台灣客運航線,推進福州本地航空公司建設,吸引更多基地航空公司入駐;積極推進空港與高鐵、空港與高速公路間多式聯運,建設台灣—福州—內陸的聯程中轉航線。
——加快福州對台信息樞紐港建設。加快建設福州郵政物流中心,提升對台郵件總包交換中心功能,擴大兩岸郵件運輸空中直航範圍;加快與台灣本島、金門、馬祖海底通信纜線工程建設,建成對台綜合性信息交流平台。
時空距離的縮短,推進兩岸產業深度對接、融合發展,形成產業對接集中區。以台商投資區為主要載體,福州將積極承載台灣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轉移;以福清台灣農民創業園等為依託,加強與台灣現代農業的對接合作;抓住《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簽署契機,率先推動榕台商業、通信、環境、旅遊、娛樂文化等行業擴大市場開放、加強交流合作;推動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爭取國家支持在新區建立對台金融合作示範區……
福州新區將與平潭展開深度協作,通過推進產業聯動、強化基礎設施網路對接,實現互補優勢、錯位發展、互動雙贏。福平鐵路將使平潭與福州形成“半小時生活圈”,並使福州新區對接平潭與台灣本島的“兩小時生活圈”,閩台往來更便利。隨著福平鐵路2014年全面動工建設,未來,一個生活工作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福平優質生活圈呼之欲出。
啟動城鄉發展新引擎
福州新區範圍2012年的城鎮化水平為48.6%。這個數字,意味著福州新區建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是承載福州新區城鄉統籌發展的基石。
——建設高效交通網路。根據規劃,一批新區的交通設施項目將加快建設,構建新區內舒適、安全的內部交通網路。江陰鐵路支線、可門港鐵路支線、福平鐵路、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沈海複線漳灣至浦口段、長平高速公路等重大鐵路、高速公路項目將加快建設。福州東部快速通道二期工程、長樂前塘至福清莊前高速公路等項期工作也將加快推進,力爭儘快動工建設。
——完善新區公用設施。根據規劃,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將加快建設,進一步提升新區內城鄉公共服務功能。馬尾大橋、環南台島濱江休閒路、琅岐環島路、道慶洲大橋等在建和計畫開工項目將在2014年重點推進。同時,連線福州長樂機場的軌道交通6號線也將爭取儘快動建。
——強化城市防災減災體系。新區將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一批防災減災“防禦工程”項目將加大力度建設,同時還將加快建設一批水文、氣象、地震、地質災害的監測網站基礎設施。
可以預期,隨著福州新區城鄉基礎設施的加快完善,小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將得到增強,一批小城鎮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載體、人口集聚的主平台、服務農村的中心地,形成支撐福州新區發展的次中心城市,新區城鎮化進程也將大大加快,一批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的現代宜居小城鎮將湧現在福州新區。
崛起現代產業新高地
發展有沒有活力,關鍵在於有沒有現代產業作支撐。福州新區將產業發展擺在了突出位置。
通過發展高端服務業、建設海西先進制造業基地、培育海洋新興產業,福州新區將著力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加快打造福州經濟“升級版”。
——發展高端服務業,福州新區將產業發展重點放在現代物流、總部經濟、金融業、服務外包、高端商貿、電子商務、專業會展、特色旅遊八類產業上。2014年,新區將有琅岐文化旅遊綜合體、長樂國際紡織品交易市場、連江紅星美凱龍城市綜合體、羅源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福建恆興南方水產品加工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商貿、旅遊項目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和建設工作。
——建設海西先進制造業基地,福州新區將產業發展重點放在新型石化、特色鋼鐵、紡織服裝、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六類產業上。2014年,新區將加快長樂吳航不鏽鋼建設項目、恆捷紡織連江生產基地、福清經緯新纖科技、福清中景石化、長樂恆申合纖、巴陵石化己內醯胺、天辰耀隆己內醯胺、長樂金強建材等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爭取長樂榕威實業紡織科技園、福清通用航空產業園、馬尾普天國脈等工業項目儘快全面動工建設。
——培育海洋新興產業,福州新區將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把產業發展重點放在高端海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食品、海洋工程材料三類產業上,把海洋資源優勢加速轉化為藍色經濟優勢。,閩台(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正加緊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江陰港區、羅源灣港區和松下港區2014年將投資建設12個5萬噸至20萬噸級泊位;福州海工裝備基地項目規劃和建設正在全力推進;鯊魚軟骨素、高龍深海魚油、新大澤螺鏇藻等一批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生產項目正加快轉型升級。
設立意義
設立並建設好福州新區,是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貫徹落實國家支持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舉措,對於實現在更高起點、更廣範圍、更寬領域推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推動福建積極參與、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實現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七大
七大重點任務
國務院印發《關於同意設立福建福州新區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同意設立福建福州新區。福建福州新區成為全國第14個國家級新區。根據《批覆》,新區有七大重點任務。
一是構建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強化文化紐帶和感情基礎,深化民間交流,推進與台灣產業深度對接、融合發展,發揮新區作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對台經貿政策先行先試的重要視窗作用。
二是建設國家擴大對外開放新門戶。重點推進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港口城市的互聯互通,搭建國際交流平台,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三是打造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在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海洋新興產業上做文章,建設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
四是探索全面創新改革路徑。推進對台合作政策機制創新,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和城鄉管理改革,通過改革充分釋放新區發展活力。
五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中心城市服務功能,統籌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商業區等功能區規劃建設,進一步深化區域協同發展,推進東南沿海和內陸地區聯動發展。
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高水平推進小城鎮發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七是建設綠色新城區。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明確新區基本生態控制線,科學規劃新區生態功能結構,形成“生態屏障—生態綠核—生態廊道—生態節點—城市綠地”的生態景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