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雖是福建最早,也是唯一的八旗水師,它的建立雖比馬尾的船政水師早151年,但馬尾船政水師是近代化的海軍,而三江口水師卻是舊式水師。在歷史征戰上,特別在中法馬江海戰中,作為舊式水師的三江口水師旗營廣大官兵,當時駕著古老的木殼船,一邊划槳,一邊用腰刀、弓箭、藤牌、土槍、土炮和破舊的平射炮,向法艦衝鋒,英勇殺敵,死傷慘重,其場面是悲壯的,其功也是不可沒的,但鮮為人知,應當載入史冊。歷史上征戰
外調作戰
洋嶼水師旗營設定的目的就是為維護清朝國家安全、監控綠營及鎮壓人民的反抗。平時巡查洋嶼上下各水港汊的盜艇、私鹽和巡海、緝私。遇有較大的征戰,也被外調作戰。歷史上被外調作戰的,主要有兩次。1、參與平定台灣林爽文事件
2、鎮壓蔡牽海盜
參與中法馬江海戰
越南北部從秦到五代都是中國的郡縣,到宋始立國,仍為中國藩屬。清代,越王朝四年一期,定期向清王朝朝貢,新王登位時接受冊封,平時的內政外交不受干涉。19世紀80年代初,當法國拼吞越南講而窺伺中國的時候,清王朝應越南王朝的請求,派兵在北圻布防“保護越南”,“借固藩屬”。法國侵略者為了要侵占整個越南,進而以越南為基地,打開通往中國西南各省的後門,於1883年12月,命法軍向駐守在越南山西的中國軍隊進攻,中法戰爭實際上已正式開始。這時,法軍屢受黑旗軍劉永福和清軍的抵抗,屢遭失敗。“觀音橋事件”後,法國不甘失敗,將戰爭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想奪取基隆和福州,據地為質,勒索巨額賠款,即所謂“擔保政策”。1884年7月14日,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利用中法和談期間,率艦隊主力以遊歷為名,進進出出駛入福州馬尾港和中國艦隊同泊一處。8月5日法艦首攻基隆失敗後,即轉向福州。當法艦在馬尾緊靠中國艦隊停泊時,福建軍政當局屢請“塞河”,“先發”,清廷不是因“和戰未定”,便是以“群疑眾難”而拒絕。諭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與之相持,總以鎮靜為主”,並嚴諭“無旨不得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使福建海軍先後喪失了封鎖海口和利用漲潮先發制敵的有利戰機。1884年8月23日,法艦突向中國艦船襲擊,馬江海戰正式爆發了。死難烈士永垂不朽
馬江海戰有案可稽的死難烈士857人,打撈的500多具遺體分冢安葬於馬限山麓。光緒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85年1月30日),尚未被撤職的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兼船政大臣張佩綸,根據提調道員周懋琦,局紳一等輕車都尉沈翊清等倡議,奏請建立“昭忠祠”,以表彰英烈,策勵後人。經批准於次年九月由時任船政大臣裴萌森撥銀900餘兩,在烈士埋骨處建成“昭忠祠”。1920年重建墓園,合九冢為一丘。1984年國家撥款60多萬元重修祠墓,面積達900平方米,並成立馬江海戰紀念館,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衰落與覆亡
從乾隆十一年(1746)開始實行在本駐防內任命官員,從而導致了任人唯親的現象,上級提拔補充的人,逐漸是自己家族的成員,不少不具備軍事指揮官水平的人鑽進了八旗駐防軍,從而削弱了駐防軍事力量。而旗兵年齡雖明文規定15歲至60歲之間,但用人唯親結果,隨意任命孩子和老人,對諸如防禦、驍騎校等較低職位,甚至可以用金錢買賣,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逐漸使士氣低落。圖書信息
作 者:陳貞壽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07-01 版 次:1 頁 數:27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政治/軍事 > 中國軍事內容簡介
《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主要以圖文結合的方式敘述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的誕生、位置、軍制、裝備、征戰,特別是中法馬江海戰中英勇抗法的史跡,並以較大篇幅敘述水師旗營後代與海軍的百年緣,宣揚他們對中國海軍作出的重要貢獻,宣揚他們的與時俱進,宣揚他們的業績,使其廣為人知,並從中吸取教訓,落後就要挨打,樹立現代海洋防禦觀、現代海洋國土觀、現代海洋經濟觀,增強海洋、海權和海防觀念。學習他們勿忘國恥,年年悼念為,國捐軀的死難烈士,提高中華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滿漢一家,兩岸同根,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以民族大義為重,以史為鑑,特別珍惜中國海軍軟實力,團結起來,為和平統一祖國,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