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沃爾夫Ta-152H-1高空戰鬥偵察機

福克·沃爾夫Ta-152H-1高空戰鬥偵察機

1942年美國開發了波音B-29轟炸機,其飛行高度比以往任何一種轟炸機都要高(飛行高度超過10000m)然而在接到德國諜報機關的關於這種高空轟炸機的報告前,德國從未考慮過要開發高空攔截戰鬥機.因此德國命令梅塞施密特公司和福克.沃爾夫公司緊急研製兼有偵察機功能的高空攔截戰鬥機。結果,福克.沃爾夫公司的克特.泰克以Fw190為基礎,將機身向前後延長,並為駕駛艙增設了加壓裝置,從而設計出了Fw190Ra-2和Fw190Ra-3。在正式採用時,前者被命名為Ta152B,後者被命名為Ta152H。

性能指標

Ta152H-1性能指標

全長:10.82m

全寬:14.44m

全高:3.36m

重量:4625kg

最大速度:759km/h(高度:12500m)

升限:14800m

最大航程:1215km

武器裝備:MG151 20mm*2

MK.108 30mm*1挺

資料簡介

引擎為安裝了2段3速加壓器的Jumo213E-3,另外還裝備了GM-1使得在10000m高空和6000m高度時的輸出功率完全相同.另外,為了保證在空氣稀薄的大氣層中也能保證其飛行特性,Ta152H的機翼比Fw190D延長了約4m.Ta152H投入批量生產的型號為Ta152H-1,一共約生產了150架,其半數以上均配備在JG301並投入實戰。

歷史

Ta-152H的原型設計於一九四四年夏天完成,部分Fw-190C型的機體被用於這個研製計畫。第一架原型Ta-152H-V1於同年六月完工,第二架Ta-152H-V2則在七月完成。

V1型被送到漢諾瓦〔Hannover〕蘭根哈根〔Langenhagen〕用於測試,其它的在八月送往裡克林〔Rechlin〕進行正式評估,第一批二十架Ta-152H-0試生產型於一九四四年十月在考特巴斯完工交付使用——該型沒有配備翼內油箱。德國空軍為此於十一月在里克林基地專門組建了一支Ta-152實驗飛行〔Erprobungskommando Ta 152〕,指揮官為布努諾·斯脫勒上尉〔Hauptmann Bruno Stolle〕。

十一月底第一架Ta-152H-1正式生產型完工〔在這之前試飛員在其測試型上僅僅飛行了三十一個小時!!〕,其與H-0最大的不同就是加裝了翼內油箱。在年底之前一共生產了三十四架,其中大部分為Ta-152H-1/R11型全天候戰鬥機。

結構描述

Ta-152H型在機翼內側油箱裡裝有一個MW-50推進罐,用於提高低空性能,而在駕駛員座艙後面裝有一個GM-1型高空推進罐。武器為一門機頭三十毫米MK108機炮,左右翼根各一門二十毫米MK151機炮,瞄準裝置為里維〔Revi〕16b型瞄準具〔後來改為自動引導計算的EZ-42型〕。無線電設備為FuG-16ZY型和FuG-25a型,後來的Ta-152在工廠里都裝備了野戰轉化套件〔Rustsatze〕 包括FuG-125赫爾明〔Hermine〕D/F盲目降落領航無線電,LGW-西門子〔Siemens〕K23自動駕駛儀和經過熱化處理可進行惡劣天候飛行的發彈風擋玻璃。駕駛艙也經過了增壓處理,座艙由鉚釘固定並用DHK-8800膠密封。引擎部分也由泡沫乳膠密封。一台克諾爾〔Knorr〕 300/10空氣壓縮機提供必需的壓力,使駕駛座艙的壓力能在八千米高空上維持在三十六個大氣壓。為了防止結霧,風擋玻璃設計為雙層形式,外層厚度八毫米,內層厚度三毫米,兩層間距六毫米。 H-0型載油量五百九十五升,另外可在機腹下掛一個三百升的可拋棄式油箱。H-1型還可以在翼下加掛六個無裝甲保護的油箱,總容量四百七十升,其中一個為MW-50推進噴射罐供油。H-1型可以選擇掛載三百升或者六百升可拋棄式油箱,另外還可以裝載附加武器,包括吊在翼下的火箭彈〔例如R4M型〕和炸彈等。

戰績

從一九四五年一月一日到蘇軍攻占考特巴斯工廠這段時間內,德國總共生產大約一百五十架Ta-152H-1型戰鬥機。雖然其性能要優於當時盟軍最先進的美國陸軍航空隊〔USSAF〕北美P-51D“野馬”式戰鬥機〔NorthAmerican P-51D Mustang〕和英國皇家空軍〔RAF〕霍克“暴風”式戰鬥機〔Hawker Tempest〕, 但是大部分Ta-152H被用於近距離支援,在機場上空掩護Me-262噴氣機起降〔在報告中記載沒有任何盟軍飛行員敢在有Ta-152徘徊的情況下冒險襲擊噴氣機場〕和攔截盟軍高空轟炸機。只有很少的部隊裝備Ta-152,比較出名的只有第三○一戰鬥航空團團本部〔Stab.JG 301〕和第三大隊〔III/JG301〕部分配備了這種飛機〔其它還有Fw-190〕,團本部的指揮官為弗雷滋·奧夫漢默上尉〔Oberstleutnant Fritz Aufhammer〕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行政官,後來空軍司令部還決定將部分有經驗的第三大隊飛行員調到團本部,他們是威爾利·里施科〔Willi Reschke〕、赫爾曼·斯塔爾〔Herman Stahl〕、約瑟夫·基爾〔Josef Keil〕、 瑟普·薩特勒〔Sepp Sattle〕、克里斯托夫·布魯姆〔Christoph Blum〕、海因茲·高索〔Heinz Gossow〕 和來自第三○○戰鬥航空團的瓦爾特·魯斯〔Walter Loos〕。 第三大隊一共接收了十六架Ta-152H-1,但後來將這批飛機交給團本部使用。德國空軍Ta-152的王牌〔擊落五架〕只有一位,約瑟夫·基爾〔Josef Keil〕士官長,總共擊落的十架敵機中有一半〔五架〕是在Ta-152上取得的,其它則是在Fw-190上。

第三大隊的首次作戰是一九四五年三月二日攔截轟炸露納地區〔Leuna〕附近波棱〔Bohlen〕 化學工廠的美國轟炸機。然而當時他們被己方的一隊Me-109戰鬥機誤認為是盟軍的新型戰鬥機。所幸的是由於Ta-152H出色的盤旋性能躲過了己方的攻擊,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第三大隊取得的最後戰果是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柏林戰役時的蘇軍雅克勒夫Yak-9式戰鬥機〔Yakolev Yak-9〕。

評價

Ta-152系列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過的最出色的戰鬥機之一,其性能已達到了當時活塞式飛機的最高水平。但是由於無法扭轉的戰局,生產材料和燃油的短缺,盟軍對工廠的轟炸以及生產計畫的混亂。所以只是倉倉參加了保衛第三帝國的最後戰鬥,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然而其出色的設計,仍成為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個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