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兩個青少年小偷乘一個女人進咖啡店買東西,順便將停在店外的嬰兒車推走意圖搶走嬰兒車上的包,結果在河邊翻包的時候吵醒了睡在車裡的8歲的小男孩。小男孩慌不擇路,從坡上摔下,昏迷過去。小偷之一的Jan將小孩放在小的激流中,結果小孩被沖走,再也沒有找到。Jan和他的同伴因殺人罪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電影開始於8年牢獄生活後,Jan由於特殊的音樂才華被監獄裡的神父介紹到了一個教堂當鋼琴師;也由於他的音樂,教堂里的女神父和她8歲的小孩喜歡上了Jan。8年前失蹤的小孩母親Agnes在一個國小當教師,在帶領學生拜訪教堂的過程中她認出了Jan,從此重新開始活在恐懼之中,並且開始頻頻接近神父的小孩子,試圖保護這個小孩免受Jan的傷害……
楊在青少年時期被控謀殺孩童而入獄服刑,出獄後,他決定對自己的過去絕口不提,以便重新開始另一段人生。他憑藉著管風琴的天賦,在奧斯陸教堂找到管風琴師的工作。他出色的琴藝和彬彬有禮的氣質獲得了教堂長官的賞識,也贏得了牧師安娜的芳心。正當新生活看來一帆風順時,不堪的過去依然找上了門…
有一天一群學童到教堂參觀,帶領他們的老師阿妮絲一眼就認出演奏管風琴的楊就是當年被控殺害她兒子的少年。面對現在已長大成人的弒子兇手,阿妮絲再次陷入了當年喪子的悲傷和恐懼中。她的生活是否會因此再次失序?
多年前的悲劇讓楊和阿妮絲兩人的生活都蒙上了巨大的陰影,而此刻的命運交錯是讓兩人解開沉重心結的契機,還是將他們推入更深的悔恨與罪惡感的深淵呢?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Jon M | 瓊德·埃斯彭·塞姆 |
Agnes | 崔娜·蒂虹 |
Fengselsprest | 斯蒂格·亨里克·霍夫 |
Sissel | Anneke von der Lippe |
Kirketjeneren | Terje Strømdahl |
Anna | 艾倫·多里特·彼得森 |
Jan Thomas | 帕爾·斯維爾·瓦海 |
Tommy | Frank Kjosås |
Isak | Jon Vågenes Eriksen |
Liss | Tone Danielsen |
Fritidskontakt | Lene Bragli |
Jens | Fredrik Grøndahl |
Selma | Henriette Garcia |
Malin | Angelou Garcia |
Dansk Kone | 波迪爾·約根森 |
Cellist | Aage Kvalbein |
Dansk Sjef | 布賈內·亨里克森 |
職員表
•▪製作人:Jim Frazee - executive producer;Finn Gjerdrum - producer;Stein B. Kvae - producer
•▪導演:埃里克·普派(Erik Poppe)
•▪副導演(助理):Dag Mørk - assistant director;James Velasquez -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編劇:Harald Rosenløw Eeg
•▪攝影:Ingeborg Klyve -(b-roll);John Christian Rosenlund
•▪配樂:Johan Söderqvist
•▪剪輯:Einar Egeland
•▪藝術指導:Kristine Wilhelmsen
•▪美術設計:Kristine Wilhelmsen
•▪服裝設計:Anne Pedersen
幕後花絮
電影從水開始,水成了一個重要的連線過去和現在、贖罪和懺悔的符號。Jan出獄前被同伴按進水池,恍惚中似乎可見被丟棄小孩的屍體;而孩子的母親Agnes每次游泳的時候似乎也總是產生和Jan一樣的幻覺。更重要的是,Jan的罪過因水而起,電影結束時也在同樣的地方因為他奮不顧身救了慌忙之中掉進激流中的女神甫的兒子得到救贖。而在電影中還有一個水的特寫鏡頭,那就是Agnes帶領學生參觀教堂時,教堂神甫向孩子們介紹洗禮池,“那就是給人們洗禮的水”。是水帶給了人生命和信仰,同樣是水帶走了電影中孩子的生命,是水最後完成了Jan懺悔和得到寬恕的儀式。而出獄後的Jan渴望重新開始新生活,卻沉浸在過去的懺悔之中難以自拔,猶如活在水中。在描寫Jan的鏡頭前,窒息感撲面而來。
還好還有音樂。Jan特殊的音樂才華讓他在8年牢獄中學會鋼琴,並為神父伴奏,由此才在出獄後得到工作的機會。也正是因為他的音樂才華,讓教堂的女神父和她的小孩子喜歡上了他。教堂聖禮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音樂,巨大的管風琴讓音樂迴蕩在穹頂,確實能夠讓一個人在精神上得到一種解脫。但是問題是Jan拒絕自己是個有罪之人,他始終堅持那只不過是個事故,他已經為這個事故付出了8年的牢獄代價,現在是開始新生活的時候。但是只有音樂才能讓他精神得到安寧,因為之外的他充滿了“道德焦慮感”。這部電影總是不自覺讓我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貌似平靜的主人公這種內心煎熬讓鏡頭充滿了一種隱含的張力。熟悉的鏡頭感覺和畫面張力以及背景音樂在導演埃里克·普派的“奧斯陸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奧斯陸的夏威夷》(2004)中出現過。
電影的敘事方式一分為二,將同一件事情分別以Jan和Agnes不同的角度分成上下篇進行推進,一直到Agnes從幼稚園里將Jan準備去接的女神甫的兒子“救”回家才把兩個主角第一次真正相遇。這種電影敘事方法曾經在《刺殺據點》(2008)中達到極致,那部電影用六個人在同一個事件中的不同角度逐漸推進故事發展。《因水而起》的這種結構儘管不算是獨創,但卻還是被導演成功運用,這足以證明導演操控故事劇情的能力。在他的第二部《奧斯陸的夏威夷》中,他借鑑的是大衛·林奇《穆赫蘭道》(2001)多人多事互相交錯發生,直至最後電影終場的敘事方式。這兩部電影都說明了他對不同於直敘方式的其他敘述方式的偏愛。
電影的結局非常完美,甚至彌補了Agnes最後不太符合常理的心態變化。Agnes篇的最後她表現得非常極端,甚至擔心Jan過來傷害她後來收養的兩個小孩,同時為了阻止Jan繼續“為非作歹”,她神經質般得將Jan去接的女神甫的兒子半路劫走,但是當Jan和她相遇,坐進她的車裡,開到出事地點,她的神經質迅速轉為正常,並且表明只想向Jan了解當時發生的真相,因為她兒子的遺體再也沒有被找到。這個變化來得過於突然,應該是電影中唯一存在的瑕疵。結局的精彩部分在於兩處,一是Jan在前面拒絕承認自己有罪的託辭到最後自己坦白,當時Agnes的兒子摔破了後腦勺之後並沒有死去,只是在Jan準備將他放進水裡時看見小孩子睜開了眼睛一時緊張,脫手將孩子丟進了激流之中,他終於承認了自己有罪。另一處是Agnes最終寬恕了Jan,但是當Jan將女神甫的兒子從激流中救回來之後,一直以“寬恕為本”的女神甫最終卻不能原諒Jan,這讓電影的贖罪和寬恕主題頓時成了包含了一種特殊的意義。
埃里克·普派的這部電影,意味著挪威電影一個天才的存在。從1998年執導第一部處女作、“奧斯陸三部曲”的第一部《邊緣赤子心》(1998)開始,十年來他只創作過這三部電影,很明顯他的作品越來越追求精益求精——希望不需要太長時間才能等到他的下一部電影。
一個年輕人因為在偷盜中無意中殺死了一個小男孩,從此精神不得安寧,他坐了8年牢,出獄後在一家教堂里擔當鋼琴師,以求得思想的解脫……該片為挪威天才導演埃里克·普派的“奧斯陸三部曲”的終結篇,是導演歷經四年打造的精品之作。影片的敘事結構新穎,以男女主角為線索分成上下篇推進,同時又將回憶片段點綴在敘事之中,充滿了新鮮之感。而影片的贖罪和寬恕主題則充滿了“道德焦慮感”,貌似平靜的主人公的內心煎熬讓鏡頭充滿了隱含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