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本侵略軍的魔爪伸到貴州獨山和雲南保山,報國心切的祿發奎懷著強烈的愛國思想毅然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青年遠征軍。”在貴陽,他拜見同鄉進步青年陸宗棠,陸宗棠關於時局問題的一些見解啟發了他,他便放棄從軍的打算,決定回鄉從事教育,喚醒民眾,團結民眾,一致對敵。於是,祿發奎便回到家鄉,在母校明德國小任教。 祿發奎回母校任教,深受鄉親們的歡迎和校方的器重。他擔任高年級語文、算術、音樂和體育等多門學科教學工作,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耐心教導。他時常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為祖國的獨立和強盛而勤奮學習。即使學生臨近畢業離校時,他也沒有放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在教學工作中,要求學生德、智、體、勞全面發展,強調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他本人身體力行,對各民族學生一視同仁,平等相待,所教學生,多數品學兼優,實堪為師生表率。
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這位富有理想,嚮往光明,追求進步的年輕教師,於1949年春天打入敵人所創辦、由中共地下黨員陸宗棠任社長的《滇東日報》社任編輯。在此期間,祿發奎按黨的指示,利用國民黨的報紙,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積極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經陸宗棠介紹,滇東特支批准,於1949年8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時,昭通偽專員安純三準備向我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下毒手,黨組織決定將已暴露身份的同志撤離昭通,派祿發奎、張斐然回威寧兩北農村與先期派出的陸思明、盧韜共同展開農運,組織革命武裝。陸思明任組長,張斐然負責組織,祿發奎負責宣傳,他們利用親友、師生關係,秘密深入彝鄉苗寨,發動青年學生參加革命。這批青年,多數由陸思明、祿發奎帶領到雲南省者海滇東北人民軍政幹校學習,為游擊團培養了一批年輕有為的骨幹。
游擊團成立後,祿發奎任三連指導員兼連長。他很善於作戰土的政治思想工作,還有較強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歷次戰鬥中英勇頑強,表現突出。
1950年4月,曾向我軍投誠起義復又叛變的蔣軍李彌殘部仝登文團,企圖與盤據威寧的匪首(反共救國軍第八兵團司令)羅湘培結成同盟,捲土重來,威寧游擊團奉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三師命令在團箐阻擊敵人,在激烈的戰鬥中,曾引導祿發奎走上革命道路並培養其入黨的政委陸宗棠的犧牲,更加激起祿發奎對戰友的深情懷念和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他揮槍怒吼:“同志們,堅守陣地,殲滅敵人!為陸政委報仇,為陣亡戰友報仇!為革命,戰死也光榮!”接著,就帶領三連戰士衝鋒陷陣,英勇頑強,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撲,穩住了陣地。
下午一點過鍾,年僅25歲的祿發奎同志不幸頭部中彈,為威寧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了人生最寶貴的生命。
相關詞條
-
祿大奎
祿大奎,彝族,高小文化,1895年生,雲南曲靖宣威樂豐得勒人,有弟兄5人,他排行第五。 根據祿大奎的處境和為人,1944年黨組織派人做了祿的工作。 19...
人物簡介 先進事跡 加入共產黨 喊冤去世 -
蘇祿國東王墓
蘇祿國東王墓,坐落在山東省德州市城區北部的北營村,安葬著蘇祿國的一位國王和他的王妃及兩位王子,是中國境內僅有的兩座外國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於南京的渤...
家庭成員 主要景點 使團來訪 依稀過往 入籍中國 -
陳發科[太極拳世家]
陳發科的家庭是真正的太極拳世家。他的曾祖父陳長興(一七七一~一八五三),是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一七九九~~一八七三)的老師。楊露禪在陳長興那裡學了許...
陳發科 武功事跡 太極北斗 -
蔡奎[革命烈士、原川東遊擊軍政委]
蔡奎(1907—1932),1907年生於四川大竹,後遷居梁山(今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鄉,1926年秋考入楊森在萬縣創辦的軍事政治學校。
童年時期 武裝起義 迎接紅軍 游擊鬥爭 重組隊伍 -
韓永祿[民族英雄]
韓永祿,名煜,曾化名劉士貴,1905年出生於河北省完縣西五里崗村一戶富裕農民家庭。父親早歿,母親武氏,妻子劉志國是溫柔、善良的家庭婦女。 韓永祿從小喜歡...
人物生平 人物事跡 -
劉錫祿
劉錫祿1915年出生在離獅子灘十多華里的竹林灣一個世代以農耕為生的普通貧苦農民家庭,其父長期在福源灝陳淨明家做上手廚師。
生平 自己創業 -
孫祿堂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順平縣北關人,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
個人生平 家學傳承 大事年表 社會評價 孫祿堂墓 -
汪奎
汪奎,字文燦,明代大臣,以清廉篤實見稱。汪奎,字文燦,婺源人。成化二年進士。為秀水知縣,擢御史。
人物簡介 明史記載 -
馮祿
馮祿,男,黃埔軍校第四分校十九期。
簡介 黃 埔 檔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