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門豬

祭門豬是苗族舉行宗教儀式祈求神靈驅除病魔曲型的代表,一般人結婚生子自立門戶後都要舉行這種儀式。 做祭門豬反映了苗族對宇宙的古樸的認識,體現了其與自然災害頑強抗爭的心理意識,充滿著濃郁的神秘色彩。

苗族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的半封閉的自然經濟狀態,交通閉塞,缺醫少藥,生產力低下,遇有災禍,往往舉行一些宗教儀式祈求神靈驅除病魔,保佑人丁康泰,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做祭門豬就是曲型的代表,一般人結婚生子自立門戶後都要舉行這種儀式。

若是飼養老母豬繁殖豬仔出售的人家,可以從某一胎小豬中選擇一頭打上記號留待長大做儀式用。但這樣的人家畢竟是少數,而一般都是從集市上購買小豬來飼養待用。 做祭門豬的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二的晚上。該日傍晚,該戶的男主人拿著火把,捧著雞蛋到大門口念祭祀辭。

念畢關閉大門,將豬宰殺或勒死,刮毛剖肚洗淨切塊放入鍋肉烹煮,並將豬毛、糞便等穢物掩埋於門內一側地下。豬肉煮熟時,主人用一個特製的小葫蘆瓢或竹筒舀一點湯來嘗一下,然後召集在場的小孩來喝。接著,在主人的床上擺放一個簸箕,在簸箕里放置若干個碗和若干張葉子,將豬肉各個部位用篩子裝好抬到床邊,切成小塊裝到碗裡和葉子上。

這是做祭門豬儀式中最關鍵的一環,碗和葉子的數量是區別不同姓氏、不同宗族的密碼。這個環節叫“擺字”,這裡的“字”是苗語的音譯,大意為“簇”,而並非漢語“文字”之義。一個碗為一“字”,一張葉子為一“斗”,“斗”是漢語“堆”的意思。有的姓氏或宗族擺五個碗,有的七個、九個、十一個、十三個,稱為五字、七字、九字、十一字、十三字。另加三張葉子的稱為三斗。

主人將豬頭、腦、血、四肢、心臟等切成若干份裝進開頭的幾個碗裡和放在葉子上,豬鼻子和尾巴放在最後一個碗裡。裝畢,男主人手握小葫蘆或竹筒,雙手交叉在簸箕上方擺動並念祭祀辭,叫做“收字”,表示將豬交給神靈。收字過後,將葫蘆瓢或竹筒懸掛於主人床頭上方或大門上方。接著在房內將簸箕里的肉切成小塊,由在場的人分食,吃完碗裡的再到房間外分食鍋里的。

做祭門豬還有幾個規矩:第一,除主人家可以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參加外,其餘親戚哥弟等戶只有男性可以參加。第二,整個儀式過程不準講外族話。第三,豬肉最好一次吃完,若肉太多一頓吃不完,要妥善保存起來,不得贈送親友,不得帶出門外。第四,儀式後三天內不許外人進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