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趙頊。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知公於異,識公於微,匪公之思,神考是懷。”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秦國大長公主輓詞》:“ 秦國大長公主 薨,神考賜輓詞三首。”
宋神宗趙頊(zhào xǖ),英宗長子,是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國公;後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受封淮陽郡王;治平元年(1064)進封潁王。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為神宗,時年20歲。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立即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2..指 明神宗 朱翊鈞。 清錢謙益《福建布政使司左參議徐良彥授朝議大夫制》:“昔我神考遐不作人,山陵既成,遺老多在。”
明神宗即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漢族,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
登基初期,面臨內憂外患,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曆朝新政。親政初期,勤於政務。中期,發動“萬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亂和楊應龍叛亂,幫助藩屬國朝鮮擊敗侵朝日軍。此時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史稱萬曆中興。後期不理朝政,經常罷朝。女真在東北迅速崛起,在薩爾滸之戰中擊敗明軍。此後,明朝國勢衰微。
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諡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