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法師

神秀法師是中國禪宗北派的開創者。

基本資料

神秀法師,是中國禪宗北派的開創者。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

生平概述

早年博覽經史,唐武德八年(六二五年)在洛陽天宮寺受具足戒。五十歲時,至蘄州黃梅縣雙峰東山寺(在湖北黃梅縣東北三十里)參謁五祖弘忍(西元六○二~六七四年),從事打柴汲水等勞役以求法。如此六年,深為弘忍法師所器重。弘忍法師有一天令門弟子各作一偈呈解所悟,來決定付以衣法的人。神秀法師作了一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看見此偈,只說依此修行也有大利益,但不許可他見自本性,終於把衣法另外付給惠能法師。弘忍法師圓寂後,他去江陵當陽山(今湖北當陽縣東南)玉泉寺,住在寺東七里的山上,大開禪法,二十餘年中,四面八方從他就學的徒眾很多。武后則天聽到他的盛名,於久視元年(七○○年)遣使迎請,當時神秀法師已年過九十(見宋之問「為洛下諸僧請法事迎秀禪師表」)。第二年(大足元年,七○一年)他到了東京洛陽,住於內道場,受到特殊的禮遇。武后時時向他問道,並命於當陽置度門寺、於尉氏置報恩寺,表彰他的道德。到中宗即位(七○五年),更受禮重。神秀住東京六年,於神龍二年(七○六年)在天宮寺示寂,謚大通禪師。他這時候已經有一百多歲了,但他自己向來不說年齡,所以人們不知其詳(見張說撰碑文)。「楞伽師資記」的作者淨覺說神秀並沒有什麽著作,但秀門共傳他所作的「大乘五方便」(一作「北宗五方便門」,又作「大乘無生方便門」),晚近在敦煌石窟發現它的寫本(巴黎圖書館藏有兩本);又有「觀心論」一卷,亦於敦煌發現殘本。他的嗣法弟子有十九人,其中嵩山普寂(西元六五一~七三九年)、西京義福(西元六五八~七三六年),又繼續領眾,受宮廷與佛徒的崇敬,不下於神秀。普寂的弟子道璇還把北宗禪傳到日本。
神秀法師的根本思想,從他所作示眾偈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見「景德傳燈錄」卷四),可見一斑。他純是繼承道信以來的東山法門,以「心體清淨,體與佛同」立說的。神秀因此主張「坐禪習定」,以「住心看淨」,為一種觀行方便。「壇經」記載惠能問神秀的弟子志誠,神秀如何示眾,志誠說∶「常指誨大眾∶住心觀淨,常坐不臥。」他的門人張說也說,他的「開法大略,則忘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其入也品均凡聖;其到也行無先後。趣定之前,萬緣皆閉;發慧之後,一切皆如」(張說撰「大通禪師碑」)。這都是說明神秀的禪風。後來他的弟子普寂、降魔藏更發展為「凝心入定,住心看淨,起心外照,攝心內證」之說。
神秀法師繼承了道信、弘忍以心為宗的禪法,故「特奉『楞伽』,遞為心要」(見張說「碑」文),楞伽宗也立為第七祖(此外「楞伽」譯者求那跋陀羅為第一祖、達摩為第二祖、慧可為第三祖、僧璨為第四祖、道信為第五祖、弘忍為第六祖,而神秀為第七祖,見「楞伽師資記」)。但此宗從道信以來,即並重「般若」,而提倡一行三昧。神秀更擴大其方便,涉及多種經論。其門下相傳有五方便門,即是∶一、總彰佛體門,亦稱離念門,依「起信論」說心體離念;二、開智慧門,亦稱不動門,依「法華經」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三、顯不思議解脫門,依「維摩經」說無思無想為解脫;四、明諸法正性門,依「思益經」說心不起離自性為正性;五、見不異門,依「華嚴經」說見諸法無異,自然無礙解脫。由這五門依經論而又溝通其義,故後人稱為方便經(見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之下)。
神秀法師寂後,普寂、義福兩大弟子在帝王的支持之下,繼續闡揚他的宗風,盛極一時,有「兩京之間皆宗神秀」之概。普寂並以神秀為達摩一宗的正統法嗣,立為第六祖,而自稱為第七祖。其惠能法師一系,在惠能法師寂後荷澤神會出而論定是非,指出達摩宗的正統法嗣不是神秀而是惠能,並以神秀之禪由方便入為漸門,不知惠能之頓悟,於是有南頓北漸之分。南頓適應當時佛徒舍繁趨簡之要求,日見其盛,神秀的門庭遂日見寂寞,傳了幾代,法脈就斷絕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