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神樹詞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體裁】樂府
作品原文
神樹詞
我家家西老棠樹,須晴即晴雨即雨。
四時八節上杯盤,願神莫離神處所。
男不著丁女在舍,官事上下無言語。
老身長健樹婆娑,萬歲千年作神主。
注釋譯文
棠樹:棠梨樹。《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因以“棠樹”喻惠政。唐劉禹錫《寄陝州姚中丞》詩:“相思望棠樹,一寄商聲謳。”唐黃滔《鄜畤李相公》詩:“遊子不緣貪獻賦,永依棠樹托蓬根。”
八節: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八節。《周髀算經》卷下:“凡為八節二十四氣。”趙爽註:“二至者,寒暑之極;二分者,陰陽之和;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是為八節。”唐寒山《詩》之二七一:“四時周變易,八節急如流。”《四遊記·華光來千田國顯靈》:“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景。”
處所:停留或居住的地方;地方。戰國楚宋玉《高唐賦》:“風止雨霽,雲無處所。”《史記·孝文本紀》:“羣臣請處王蜀嚴道、卭都,帝許之。長未到處所,行病死。”宋蘇軾《徐大正閒軒》詩:“人言我閒客,置此閒處所。”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鴉頭》:“王問:‘此何處所?’答云:‘此是小勾欄。’”
婆娑:引申為蓬鬆,散亂。《敦煌曲子詞·鳳歸雲》:“朱含碎玉,雲髻婆娑。”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我為甚的呆鄧鄧把衣裳袒裸,亂蓬蓬把鬢髮婆娑。”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城》:“生獻詩云:‘慵鬟高髻綠婆娑,早向蘭窗繡碧荷。’”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