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肅親王豪格,太宗第一子。初從征蒙古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諸部,有功,授貝勒。天命十一年,偕貝勒代善等征紥嚕特部,斬其貝勒鄂齋圖。天聰元年,敗明兵於錦州,復率偏師衛塔山糧運。二年,偕濟爾哈朗討蒙古固特塔布囊,誅之,收其眾。三年十月,偕貝勒莽古爾泰等視通州渡口,師薄明都,豪格迎擊寧、錦援兵於廣渠門外,敵伏於右,豪格以所部當之,衝擊至城壕,明兵大潰,偕岳託、薩哈璘圍永平,克香河。六年,從伐察哈爾,移師入明邊,略歸化諸路。六月,進和碩貝勒。[1]肅親王豪格(也翻譯成和格),明萬曆三十七年己酉三月十三日子時生(西元1609年4月16日),繼妃烏拉納喇氏出。初封貝勒,天聰六年七月,晉和碩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軍功晉肅親王。六月,命掌戶部事。八月,以事降貝勒。三年八月,副奉命大將軍多爾袞攻明。明年四月,凱旋。八月,仍命管戶部事。九月,復以功晉親王。六年三月,以事降郡王。七年七月,以功仍晉親王。順治元年四月,以事削爵。十月,仍封親王。三年正月,授靖遠大將軍,征四川。十二月,滅張獻忠。五年二月,凱旋。三月,被多爾袞構陷削爵,幽系。四月,自殺,年四十,以庶妃三人殉。七年正月,多爾袞與兄阿濟格各納其福晉一人。八年二月,昭雪,追復封爵。十三年九月,追謚武。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廟。特詔改現襲爵位之顯親王,復始封王號曰肅,世襲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賢王祠。[2]
七年,詔問征明與朝鮮、察哈爾三者何先,疏言:“征明,如徒得錦州,餘堅壁不下,曠日持久,恐老我師。宜悉我眾及邊外新舊蒙古從舊道入,諭各屯寨,以我欲和而彼君不答,彼將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俟馬肥,益以漢兵巨炮,一出寧遠,一出舊道,夾攻山海關,不得,則屯兵招諭流賊,駐師通州,待其懈而擊之。朝鮮、察哈爾且緩圖焉。”八月,略山海關。八年,從上自宣府趨朔州。豪格偕揚古利毀邊牆,分兵自尚方堡入,略朔州及五台山,從上視大同,擊敗明援兵。
九年,偕多爾袞等收察哈爾林丹汗子額哲,抵托里圖,定盟。還抵歸化城,復略山西邊郡,毀寧武關,入代州、忻州。崇德元年四月,進封肅親王,掌戶部事。尋坐黨岳託漏上言有怨心,降貝勒,解任,罰銀千。旋偕多爾袞攻錦州,仍攝戶部。又從征朝鮮,偕多爾袞別自寬甸入長山口,克昌州,敗安州、黃州兵於寧邊城下。復遣將敗其援兵,次宣屯村,村民言:“黃州守將聞國王被圍,遣兵萬五千往援,行三日矣。”我軍疾馳一晝夜,追及於陶山,擊敗之。九月,坐固山額真鄂莫克圖欲脅取蒙古台吉博洛女媚事豪格,豪格不治其罪,罷部任,罰銀千。
三年九月,伐明,自董家口毀邊牆入,敗明兵於豐潤。遂下山東,降高唐,略地至曹州,還下東光。又遣騎二千破明兵,克獻縣。四年四月,師還,賜馬二、銀萬,復攝戶部,復原封。又偕多鐸敗寧遠兵,斬明將金國鳳。五年六月,偕多爾袞屯田義州,刈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襲鑲藍旗營,擊敗之。又擊洪承疇杏山,偕多爾袞圍錦州。坐離城遠駐,復遣兵還家,降郡王。六年,再圍錦州,擊松山及山海關援兵,皆敗之,獲馬五百餘。
承疇將兵十三萬援錦州,破其壘三。上至軍,將駐高橋,豪格等恐敵約軍夾攻,請改屯松山、杏山間。七年,松山明將夏承德密遣人請降,以其子舒為質,豪格遣左右翼夜梯城入,八旗兵繼之,旦,克松山,獲承疇及巡撫邱民仰等,斬官百餘、兵千六十有奇。進駐杏山,復偕濟爾哈朗克塔山。敘功,復原封,賜鞍馬一、蟒緞百。
順治元年四月,以語侵睿親王多爾袞,為固山額真何洛會所訐,坐削爵。十月,大封諸王,念豪格從定中原有功,仍復原封。其年冬,定濟寧滿家洞土寇,堙山洞二百五十一。
三年,命為靖遠大將軍,偕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西征。師次西安,遣尚書星訥等破敵邠州,別遣固山額真都類攻慶陽。時賀珍、二隻虎、孫守法據漢中、興安,武大定、高如礪、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據徽縣、階州。師自西安分兵進擊,登雷、國璽、可成、克德俱降,餘潰走,下所陷城邑。陝西平。十一月,入四川,張獻忠據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鰲拜先發,師繼進,抵西充,大破之,豪格親射獻忠,殪,平其壘百三十餘所,斬首數萬級。捷聞,上嘉獎。四年八月,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諸郡縣悉定。四川平。五年二月,師還,上御太和殿宴勞。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揚善弟吉賽,系豪格於獄。三月,薨。
睿親王納豪格福晉,嘗召其子富綬至邸校射。何洛會語人曰:“見此鬼魅,令人心悸,何不除之?”錫翰以告,睿親王曰:“何洛會意,因爾不知我愛彼也。”由是得全。八年正月,上親政,雪豪格枉,復封和碩肅親王,立碑表之。十三年,追謚。親王得謚自豪格始。以謚系封號上,曰武肅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3]
爭奪皇位
豪格爭奪皇位的對象,主要就是多爾袞。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豪俊,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但是,年輕的清廷沒有“立長”傳統。
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
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極。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占有絕對優勢。
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有了這么多重臣擁戴,豪格覺得勝券在握,自以為崇政殿的龍椅非他莫屬。
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而曾經因與帝位擦肩而過在心中積蓄已久的雄心,讓他不想放過第二次機遇,在競爭的氣勢上壓倒了豪格。
多爾袞和兩白旗的官員橫眉冷對,堅決反對立豪格為君。主張由多爾袞登極的重臣也大有人在。東廡殿內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與會者個個屏息沉思,尋找解決辦法。
多爾袞明白,自己強行繼位絕對不是最佳選擇,豪格絕非等閒之輩。豪格也知道,和桀驁不馴的多爾袞協商解決,絕對沒有可能,武力解決也沒有絕對把握。
爭奪皇位的大戰從1643年9月21日開始,雙方一直互不相讓,宮廷內火藥味很濃,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朝廷內所有的王爺和重臣,毫無例外都捲入了多爾袞與豪格為奪皇位進行的鬥爭旋渦里。
群臣們都在苦苦地尋求出路,惟恐出現動亂,傷及國運。在豪格與多爾袞僵持不下的情勢中,權勢集團必須拿出令宮廷內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個方案,特別是讓豪格和多爾袞都能接受的方案。
經過多日反覆磋商,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我們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兩黃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先帝親掌的武裝力量代表,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爭鬥得難解難分、互不相讓的緊要關頭,他們提出了由皇子繼承大統的新方案。
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做出最後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
英年早逝
豪格廣有戰功,因其功勳卓著而不斷進封,且與睿親王多爾袞不合。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引起了多爾袞和豪格對於帝位的爭奪。當時豪格親掌正藍旗,而且又有皇太極留下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以及眾多大臣們的支持,略優於有正白、鑲白兩旗以及多鐸支持的多爾袞。但是,豪格在關鍵時刻未能果斷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備繼位資格並要求其繼位的時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爾袞順水推舟從而未能入承大統。最終由其九弟福臨繼位,多爾袞為攝政王輔政。此後,豪格雖仍頗多戰功,但受多爾袞打壓。順治元年四月初一,豪格的屬下何洛會,告發豪格圖謀不軌,順治五年(1648年),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當年三月死去,年僅三十九歲。豪格死後,其福晉為多爾袞所納。[5]
平冤昭雪
順治八年,順治帝親政後,為豪格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順治十三年,豪格被追謚,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謚的親王,稱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入太廟。[5]家庭情況
妻妾
家譜上的記載嫡福晉,哈達納喇氏,哈達部吳爾古代與清太祖第三女莽古濟公主之女。崇德元年,其母獲罪,豪格將她殺死。
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名杜勒瑪,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洪果爾貝勒(亦作棟果爾、伊爾社齊董郭羅公)之女,明安貝勒之孫女。孝端皇后的堂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堂姐妹。崇德元年七月,嫁給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冊封肅親王大福晉。生第四子富綬。
側福晉,納喇氏,赫禮台吉之女。
側福晉,碩隆武氏,德爾赫禮他布囊之女。生第五子猛峨。
側福晉,吉爾岳岱氏,布穆祜台吉之女。
庶福晉,寧古塔氏,佐領他克圖之女。生第六子星保。
庶福晉,西林覺羅氏,男爵寧爾納之女。
庶福晉,西林覺羅氏,佐領泰爾康之女。
庶福晉,黃氏,朝鮮黃業沁之女。豪格死後,自盡殉葬。生次子固泰、第三子握赫納。
妾,瓜爾佳氏,樂爾赫納之女。
妾,牛氏,諸爾密之女。
妾,那拉氏,特穆之女。生長子齊正額。
妾,伊爾根覺羅氏,杭素之女。生第七子舒書。
妾,王氏,王明之女。[2]
其他史料記載
側福晉,名苔絲娜,姓氏和母家不詳。原為蒙古察哈爾·林丹汗的苔絲娜伯奇福晉,簡稱伯奇福晉。天聰九年歸順滿清,改嫁豪格。“伯奇”在蒙語中是黃金家族血統以外,部落領之女兒的尊稱。側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赫禮台吉吉桑阿爾寨之女。是多爾袞嫡福晉之妹。和阿濟格、多鐸的福晉都交好,豪格死後改嫁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