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夏年

祝夏年

祝夏年族名智楷、號綽夫。1916年祝夏年於徐聞縣立高等國小堂畢業後,赴廣州考入廣東省立第二中學就讀。中學畢業後,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炮科。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祝夏年祝夏年
祝夏年,1902年6月出生於徐聞縣海安鎮文部村,族名智楷、號綽夫。祝家的祖籍原本在廣東高州府吳川縣樟鋪實業嶺村,清代初年因朝廷開放海禁而奉旨移民到徐聞戍邊,至祝夏年已是第九代。祝夏年有兄弟6人,他排行第六,因而故鄉人又叫其為祝六。據《徐聞史志》《徐聞文史》中記載,1916年祝夏年於徐聞縣立高等國小堂畢業後,赴廣州考入廣東省立第二中學就讀。中學畢業後,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炮科。1925年4月,23歲的祝夏年以黃埔軍校生參加廣東第一次東征,在廣州近郊之役,以火炮擊斃滇桂軍閥總指揮趙成梁。9月軍校畢業,奉派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野炮連(陳誠為連長),任少尉排長,參加第二次東征,用火炮擊毀惠州城門攻入,敵軍陳炯明部隊潰逃。祝夏年因功擢升上尉連長,在1926年參加北伐,打倒了軍閥。先後參與江西馬當要塞作戰,又任過少校鐵甲車隊長及炮兵營長,護衛京(南京)滬鐵路。隨即又參與龍潭戰役,北攻蚌埠徐州濟南等地,參與討伐孫傳芳張宗昌軍閥的戰役。北伐成功後,一直到1931年,祝夏年遞升至上校團長,又參與襄樊、老河口戰役和湖北、湖南、濟南等地的大戰。
民國22年(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招考10名憲兵團長,應考者一百餘人,他名列第二,被任命為憲兵第九團團長,駐紮蘇州。負責南京至上海間鐵路全線的戒護,尤特別監視日本間諜的活動,防止破壞。抗日戰爭初期,他調任陸軍第八預備師上校團長。不久,升任少將副師長、一三五師師長,常駐四川省瀘縣一帶。對日抗戰全面爆發(1937年7月),祝夏年先後任十五軍及十八軍的上校參謀,參與淞滬、羅店和嘉定等地的對日戰鬥,著有功績。因作戰英勇,祝夏年將軍先後獲得國民政府頒發的“忠勤”、“雲麾”、“抗戰勝利”等勳章多座。
自1933年後,祝夏年遞任第八預備師及109師少將副師長,1941年任76軍暫編57師(後改制為135師)師長,參與抗日期間在河南山西等地的戰役。1942年奉調入四川,負責在瀘縣、宜賓、內江、資中等地駐紮,安定四川,鞏衛陪都重慶。1945年7月,祝夏年部隊東開湖北,圍攻盤踞日軍,數次率部隊擊敗日軍後奉命率師到湖南長沙接受日軍的投降。他率軍光復湖北中部地區,奉令擔任接受以荊州(江陵)、沙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日軍數師、旅團軍隊的投降,收繳日、偽(汪精衛政府)的軍械物資,併兼助光復地區各般政務的推行。
在接受日軍的投降中,他嚴令部屬不得營私舞弊,侵吞接收物資。他的部下葉某,一次給家人匯回國幣三千元,這事被他知道後,立即召見葉質詢說:“我從軍已二十多年了,且當上了師長,都沒有錢寄回家,你一個小小連長哪來這么多錢寄給家人?”葉只好實話直說是賭博贏得的,結果一向以嚴明的軍紀治軍的祝夏年將軍予葉以禁閉處分。抗日戰爭期間,他的幾個侄子都去追隨他,希望得到一官半職,但祝夏年卻把他們安排在連隊當一等兵,並嚴格要求他們邊當兵、邊學習,創造條件考軍校。結果,他的侄子們立志攻讀,都考進了軍校
1948年祝夏年在西安升整編第15軍副軍長,後又調國防部,1949年中調往台灣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高參、陸軍總部高參和國防部參議等職,1965年退役。到了1990年5月,戎馬一生的祝夏年將軍因患腦部腫瘤終於在台北降下人生的帷幕,享年89歲。據其部下和家人回憶,祝夏年將軍在臨終前,還能清醒地記得當年為拯救河山而奮勇抗日、上陣殺敵的情形,尤是他帶領憲兵第九團負責對日軍間諜偵防作戰時(有十餘名官兵殉職),均能回憶起當年(1933年)殉國的部下的名字。

人物評價

祝夏年將軍一生自持甚嚴、淡泊名利、與人無爭;生活上儉樸,喜愛讀書、游息山水,特別對京劇和中國國防地理頗有研究。在1947年, 《廣州報》曾刊登過他撰寫的文章《徐聞海安港之國防形勢》 ,可稱是祝夏年將軍的代表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