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採茶戲

“祁門採茶戲”是世界名茶“祁紅”的故鄉祁門縣的一種茶鄉地方戲曲,是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初始時的祁門採茶戲是以清唱形式表演的,無論是茶山還是鄉場乃至於古祠堂古戲台,什麼地方都可隨時開唱。 而另一部劇名叫做《海老三種茶》的祁門採茶戲,則以其全部採用祁門方言演唱、道白的特色而載入祁門採茶戲史冊。

戲曲介紹

祁門採茶戲”是世界名茶“祁紅”的故鄉祁門縣的一種茶鄉地方戲曲,是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點是:茶人編茶人演演茶人演茶事茶山唱茶鄉演;方音重,茶味濃。
 

 

歷史發展

祁門縣地處安徽江西交界之處,早在唐代就已有了祁門人業茶的記載,歷史悠久。但祁門採茶戲的誕生,卻要遲至代末期祁紅”創製成功之後,由於當時的祁門窮鄉僻
壤、人煙稀少,加之祁紅製作工序增加、作業量大,急需大量採茶、制茶人手。因此,近鄰的江西浮梁和安徽安慶等地的農人便紛紛北上南下來到祁門,女采男制,共興茶事。“江西採茶戲”和“安慶黃梅戲”這兩種劇種的因子,也便隨之傳入祁門,並與祁門的鄉音古戲(目連戲、儺舞儺戲等)相互嫁接成一種完全嶄新的地方戲曲,祁門採茶戲於是應運而生。
 祁門採茶戲的曲調十分豐富,有西皮、二凡、高二凡吹腔、反二凡、撥子、秦腔、嗩吶皮、文詞、南詞、北詞和花調等數十種。初始時的祁門採茶戲是以清唱形式表演的,無論是茶山還是鄉場乃至於古祠堂古戲台,什麼地方都可隨時開唱。真正以戲劇表演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則是在民國初年的事兒。當時祁門採茶戲已經相當紅火,史籍中有“連演七天七夜”的演出紀錄。據當地茶文化資料稱:“在解放前夕,在祁門上演的採茶戲傳統劇目就有大戲12本,小戲46本”。最具代表性的祁門採茶戲劇目有:《採茶》《海老三種茶》《祁門紅茶》《天下的紅茶數祁門》《茶場就是我的》等,特別是其中的《天下的紅茶數祁門》尤其值得一提。因為這部初創於1937年的採茶戲腳本的編劇者,是創辦於1915年的“祁門茶葉改良場”的場長、著名茶葉專家胡浩川先生。這部以六幕戲為載體,詳細演繹祁門名茶從生葉採摘、到初制、再到精製的完整過程的祁門採茶戲,在慶祝祁門解放的歡慶晚會上公演後,反響相當強烈。而另一部劇名叫做《海老三種茶》的祁門採茶戲,則以其全部採用祁門方言演唱、道白的特色而載入祁門採茶戲史冊。
祁門採茶戲作為祁門茶鄉彌足珍貴的茶文化遺產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發展,新編的祁門採茶戲劇目不斷湧現,並在參加全縣、全地區和全省的文藝匯演中屢屢獲獎。現在,海內外客人談到祁門,不但要提到“祁紅”名茶,而且還要提到“祁門採茶戲”,因為她是“祁紅之鄉”又一朵令廣大茶人喜聞樂見的茶文化奇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