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研究明清杭嘉湖

1.明前期的役制 3.制筆業 1.絲織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叢書名: 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學術叢書之2
平裝: 48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308026507
條形碼: 9787308026505
尺寸: 20 x 13.8 x 2.2 cm
重量: 458 g

內容簡介

《社會經濟研究明清杭嘉湖》內容簡介: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是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社會穩定和發展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普遍認為,社會保障事業是現代社會發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社會保障事業從19世紀80年代起在資本主義發育較早的國家中開始起步。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速,社會保障在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媒體評論

總序
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是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社會穩定和發展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普遍認為,社會保障事業是現代社會發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社會保障事業從19世紀80年代起在資本主義發育較早的國家中開始起步。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速,社會保障在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突出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國廣大勞動民眾和各界社會成員的關懷。《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建議》明確地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視為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提出了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任務。即:“完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逐步實現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業保險並軌。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關心困難民眾的生活。積極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機構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事業。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得到迅速發展,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由於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配套的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尚不健全,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這充分說明,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社會其他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則需要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因此,在關注經濟問題的同時,給予人口、教育、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一些過去被相對“忽視”的社會問題以更多的關注,是非常有意義的。
浙江省和我國其他一些經濟發達的沿海省份,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勞動力再就業以及醫療保障、失業保險、社會救濟等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人口、文化、資源、環境和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等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課題同樣亟需人們去解決。加強社會保障和社會發展研究,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是當前各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和理論界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浙江大學作為我國學科覆蓋面較廣、辦學規模較大、在海內外有相當影響的高等學校,是國內較早開展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研究的院校之一。長期以來,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浙江大學有關院系(所)與實際工作部門密切合作,在社會保障方面,積極開展社會保險、老年保障、婦女保障、殘疾人保障、勞動力再就業、社會保障立法、防災減災、兒童智慧型發展、保健康復等方面的研究;在社會發展方面,認真探討人口與經濟、社會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諸多方面的相關問題,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等,取得了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浙江省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是一所跨學科、綜合性、理論研究與指導實踐相結合的社會問題研究和培訓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就社會關心的重大社會保障和社會發展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研究報告;開展中外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比較研究,提出建設性意見;參與政府部門關於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的政策制定、諮詢和論證;開展專門人才的培養和培訓等工作。
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的政策研究、規劃制定,也是複雜的社會工程,它的基本原則應該是科學和求實,用合理、科學的設汁和規劃,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通過社會公平和激勵機制有效地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使社會在穩定中得到較快的發展。它的基本任務,應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鄧小平理論,借鑑古今中外的各種有益經驗,儘量少走彎路,少受挫折,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之路。
為了向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提供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加強與海內外理論界和實踐部門的交流與合作,浙江省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將陸續出版“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學術叢書”。希望本叢書的出版,對社會保障事業和社會發展有所裨盎。
鄭造桓
2001年5月1日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編 農業經濟
一、修築海塘
1.海患災害與明以前的海塘修築
2.明清的海塘修築與魚鱗大石塘的創建
二、農田水利設施
1.疏通下流河江,導水歸入于海
2.開浚下游漊、浦、港、河,建立陡門、閘座、筧筒,
以利灌溉,
3.修築圩岸、塘、堰、陂池
4.廢止勢豪霸占湖田和江河灘涂,嚴禁棚民挖掘
山林,維護生態平衡
三、農具、農技與生產經驗
1.生產工具與勞動協作
2.生產技術與經驗
3.產量
四、農業經濟的商品化
1.經濟作物、園藝作物和養殖業
2.蠶桑業
第二編 封建土地所有制與經營方式
一、明代官田的演變
1.官田來源與重賦區的形成
2.官田占有關係變化與稅則混亂
3.稅則改制與官田私有法律化
二、軍屯與漕運屯田
1.軍屯的編 制與生產方式
2.軍屯的破壞及其私有化
3.漕運屯田
三、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態與租佃關係
1.地主對土地的占有方式
2.土地賣買契約與稅契
3.階層
4.租佃關係與地租形態
5.永佃權與田面權
第三編 賦役制度
一、明代役制的演變
1.明前期的役制
2.明中葉後的役制改革
二、明末清初的里役改革
1.里役改革的社會背景
2.均田、均里、均役
3.“落甲自運法”與“順莊法
三、清前期的賦稅改制
1.清初賦稅改革
2.攤丁入畝
3.耗羨歸公
第四編 官私手工業
一、匠役制度的演變
1.明前期各類工匠的役制概況
2.明中葉後的班匠改制與匠籍制度的瓦解
二、明代的官營織
1.官營織造概況
2.官營織造生產形態的變化
3.管理機構的變遷與官營織造的衰落
三、清代杭州織造局絲織業的生產方式與經營管理
1.從僉派到“買絲召匠”
2.生產規模與經營範圍
3.織造機構與責任制
四、明代(兩浙)商鹽的生產與流通
1.明前期鹽的生產與開中制度
2.灶戶的分化與自主權的擴大
3.開中制度敗壞與鹽商分化
4.私鹽盛行與資本主義萌芽
五、從順治到乾隆(兩浙地區)的鹽業
1.私鹽泛濫與攤課補引
2.整頓鹽政,疏通商鹽渠道
3.弓l鹽的專賣制與綱商的壟斷地位
六、蠶桑絲織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
1.蠶桑絲織業發展的歷史概況
2.蠶桑絲織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3.蠶桑絲織業對城鎮經濟結構的影響
4.絲和絲織品在外貿中的突出地位
七、若干私營手工業商品生產的發展
1.棉麻紡織業
2.造紙業
3.制筆業
4.窯業
5.榨油業
6.釀酒業
第五編 商業與城鎮
一、明代的海上貿易
1.朝貢貿易
2.私人的海上貿易
二、清代鴉片戰爭前的海上貿易
1.清初的海禁政策與走私貿易
2.開放海禁與海上貿易的發展
3.海關稅制
三、明清時期的市鎮
1.市鎮的由來和發展
2.市鎮的工商業與商人類型
3.市鎮的類型
4.市鎮的兩重性
四、封建行會的發展、特點及其作用
1.行會的歷史發展概況
2.行會的特點
3.行會的作用
第六編 資本主義萌芽
一、關於資本主義萌芽的幾個具體問題
1.什麼是資本主義萌芽
2.資本主義萌芽的特徵
二、若干手工業部門的資本主義萌芽
1.絲織業
2.棉紡織業
3.榨油業
三、農業資本主義萌芽
1.農民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
2.經營地主與富農
3.農業僱傭勞動者性質的變化
四、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遲滯的原因
1.地主經濟結構特有的堅韌性
2.封建專制對商品經濟的阻抑
後記
重版說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