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

一、什麼是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

馬克思曾預言:“科學,只有從自然科學出發,才是現實的科學。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現實部分。自然科學往後將包括關於人的科學,正像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統一的科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頁)。一百多年來,人類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均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尤為突出,不僅深入到了自然界的巨觀領域、宇觀領域和微觀領域,還深入發展到了人類機體(包括大腦)和人類社會領域,而且這兩個方面仍在不斷地進行相互滲透、相互整合。社會科學(包括思維科學)越來越多地受到自然科學的影響,許多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已經卓有成效地套用於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之中,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科學的發展。社會科學的這種不斷地採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稱之為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

二、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的具體內容

所謂“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就是以基本的數理邏輯為假設前提,並採用精確理論、實驗手段和科學語言來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前提的主觀性、模糊性。它的基本特點是:①假設必須以基本公理為前提;②推理運算必須遵循嚴密的邏輯程式;③結果必須經得起嚴格的實踐或實驗的檢驗。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中,尤其以數學方法最為重要,這種方法可為科學研究提供簡潔的形式化語言、精確的定量分析手段、嚴謹的推理論證程式。顯然,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人們完整、客觀、準確地把握客觀世界本質與規律的最佳方法,社會科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完整、客觀、準確地把握人類社會及思維的本質與規律,只有實現了自然科學化的社會科學才是真正成熟的社會科學,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引入社會科學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見,社會科學的總體趨勢是客觀化、精確化和系統化,在本質上就是“自然科學化”。

三、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的必要性

社會生產力對社會科學在精確性、客觀性和系統性上的需要程度是制約社會科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時,社會事物較為簡單,社會只需要進行巨觀的、粗線條的控制,人們只需要憑藉簡單的主觀反映來調節和控制其行為和思想,社會生產力對社會科學的精確性和客觀性要求不高,推動社會科學朝精確性和客觀性方向發展的動力並不太大。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事物的複雜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人們的主觀反映所產生的誤差也越來越大,由此所產生的社會危害越來越重,推動社會科學朝著精確性和客觀性方向發展的動力越來越大。同時由於社會分工日趨細微,社會結構日趨複雜,社會控制的手段也隨之越來越豐富多樣、準確及時,各種法律條文日趨具體化、精確化,這就在技術上產生了對社會科學精確性和客觀性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關係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變,這就要求社會科學不斷提高其客觀性、精確性和系統性。要做到這幾點,必須做到:一是推理論證遵循嚴密的邏輯法則;二是理論前提必須是基本公理;三是廣泛採用數學手段。

四、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的可能性

許多科學家看到了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的必然趨勢,並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其中有許多以失敗而告終。因此,有些學者甚至從根本上否定這種必然趨勢,他們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界限絕對化,把社會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神秘化,他們認為社會科學所涉及的是“應然性”問題即“應該是什麼”的問題,自然科學所涉及的是“是然性”問題即“客觀是什麼”的問題,而這是兩個不同本質的問題,根本不可能放在一起研究,因此社會科學根本不可能以自然科學為藍本來發展。許多人認為,自然科學所研究的是對象是沒有靈魂和自主意識的自然物,而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具有靈魂和自主意識的人類。
事實上,“應然性”問題同樣可以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描述,因為從本質上講, “應然性”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最大值”或“極大值”選擇的問題,這在數學上並不是多么複雜的問題。因此,“應然性”與“是然性”的差異並不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本質區別,不能作為否定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的理論根據。
社會科學走向自然科學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社會不管怎么複雜,終歸是自然的產物,它與自然界在更高的意義上是同一的。人類不管怎么超感性、超物質,終歸是物質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人與社會的複雜性與神秘性最終都可以通過自然科學的高度發展來充分地、精確地、客觀地揭示和描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最終都將無限地趨近於同一軸線而完全融為一體,從而可以完全消除當前社會科學中普遍存在的主觀性、模糊性和不精確性。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廣泛綜合性的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這些理論已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大大提高了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速度。尤其是70年代出現的耗散結構論、協同學論、突變論和超循環理論等,為把自然科學推向生物界、進而推向人類社會奠定了初步的理論基礎,使我們逐漸消除了對人類自身的神秘感和社會科學的敬畏心情,使我們看到了社會科學發展的新前途、新曙光。

五、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的理論根據

1、社會事物是一種特殊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往往客群多彼此非線性相關的變數的制約,一般都具有自我組織、自我創造、自我發展的能力;社會事物的產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個別人物作為導火索,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模糊性;社會事物都是建立在眾多自然事物的基礎之上,或者與眾多自然事物相聯繫;對社會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要受到眾多主觀因素(特別是感情因素)的制約,而這主要取決於觀察者與觀察對象之間利益關係(特別是經濟利益關係);社會事物一般有較長的運行周期,且在時間上具有不可逆性。
2、社會規律是一種特殊的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的本原是自然規律,任何一種社會規律都可辯證地還原為某幾種自然規律,都可在自然規律中發現它的原形;社會規律綜合體現了多種自然規律的具體內容,但社會規律決不是多種自然規律的簡單疊加和機械混合,而是按照一定的時空順序、邏輯結構、作用方式進行有機地配合,以產生某種相干效應,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客觀規律;社會規律在開放系統的整體效應上體現了自然規律的發展方向;社會規律在更高的邏輯層次上來體現自然規律的客觀內容;社會規律以更大的偶然性和波動性特徵來體現自然規律的必然性特徵;社會規律以更多的模糊性和渾沌性特徵來體現自然規律的確定性特徵;社會規律以更充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徵來體現自然規律的客觀規定性特徵,人類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可能是完全隨意和無約束的,而是以遵循和服從自然規律為前提的,在本質上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的客觀規定性,恰恰相反,是自然規律的客觀規定性在更高意義的體現。總之,社會事物是自然物質的複雜存在方式;社會規律是自然規律的複雜表現形式;社會規律不是對自然規律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對自然規律在更高層次上的論證。
3、社會科學是一種特殊的自然科學。由於所有社會規律的本原都是自然規律,則所有社會科學均可以把其假設前提建立在自然科學基本公理的基礎之上;由於社會規律綜合體現了多種自然規律的具體內容,則所有社會科學均可綜合地採用各種自然科學的方法來描述;由於社會規律在開放系統的整體效應上體現了自然規律的發展方向,則社會科學在整體上可以看作是自然科學的特殊組成部分,且其最終歸宿是自然科學化;由於社會規律在更高的邏輯層次上來體現自然規律的客觀內容,則社會科學要比一般的自然科學具有更大的抽象性,並遵循更為複雜的邏輯法則;由於社會規律以更大的偶然性和波動性特徵來體現自然規律的必然性特徵,即社會規律往往需要通過很多偶然的而又不可逆轉的社會事件才能體現出來,社會科學所闡述的各種社會規律往往不容易得到實證,這就決定了社會科學具有較強的思辯性而較弱的實證性;由於社會規律以更多的模糊性和渾沌性特徵來體現自然規律的確定性特徵,即各種社會規律由於變數太多、太複雜往往不容易清楚而準確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人們通常只能進行不精確的定性分析;由於社會規律以更充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徵來體現自然規律的客觀規定性特徵,即人不僅能夠被動地適應環境,而且能夠積極主動地選擇環境、改造環境和創造環境,在一定程度可以根據自身的主觀願望或利益關係靈活地選擇和運用社會規律,並進行一些主觀假設與模糊判斷,這就決定了社會科學具有較為強烈的主觀意志性、情感傾向性和階級性,具有較少的客觀性、理性和公正性。

六、傳統價值論不能架起社會科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

目前,許多社會科學問題不能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描述和分析,一方面是因為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事物,而不是因為自然科學本身的局限性,只要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任何複雜的社會科學問題均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描述和分析;另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科學沒有找到一個適當的突破口來打通與自然科學的聯繫通道,或者沒有架起一座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而不是因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存在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只要架起了這樣的理論橋樑,完全可以順利地實現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
傳統的價值理論不能充當社會科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一方面因為它與社會科學的聯繫是膚淺的、零散的和狹隘的,具體表現在:不同社會科學所遵循或隱含的價值理論往往不一致,有時彼此存在巨大的矛盾;每一種價值理論都只能從某一個狹隘的角度來闡述價值事物的運動規律;價值事物的運動規律沒有與眾多的社會規律聯繫起來。另一方面,它與自然科學的聯繫也是膚淺的、零散的和狹隘的,具體表現在:基本概念沒有與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聯繫起來,假設前提沒有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基礎之上,理論論證沒有嚴格遵循自然科學的邏輯法則,價值的度量方法與度量單位不一致,研究過程很少使用數學方法。
七、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的具體途徑
社會科學實現自然科學化,並不是指社會科學個別地或部分地引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而是指社會科學必須完全以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為假設前提,所有推理論證與運算必須嚴格遵循規定的邏輯程式,所得結論必須經得起嚴格的實踐或實驗的檢驗。要實現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必須完成兩大任務:
1、實現價值理論的自然科學化。實現價值理論的自然科學化就是以自然科學的基本公理作為假設前提,把人類社會的價值運動辯證地還原為一般的物理化學運動,並採用自然科學方法對各種價值現象進行客觀和精確的分析。具體途徑是:從能量角度看價值,從物理學角度定義價值,並實現對於價值的統一計算。
2、建立社會科學與價值理論廣泛而深入的聯繫。在價值理論實現了自然科學化以後,就要將價值理論延伸到社會科學各個領域,所有社會現象都可以找到它的價值動因,所有社會規律都可以採用一定的價值變化規律來描述。建立社會科學與價值理論廣泛而深入的聯繫的具體途徑是:從價值角度看世界,由最大有序化法則推導出廣義價值規律,並把它推廣套用到其它社會科學領域。
顯然,統一價值論圓滿地完成了以上兩大任務,從而架起了社會科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樑,為整個社會科學出現新的飛躍式發展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仇德輝著,《統一價值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
仇德輝著,《數理情感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價值世界網 http://www.worldvalue.or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