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階層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組成。


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每隔5年左右召開一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而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是新世紀新階段的第一次。
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人表示,這次會議立足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6年的實踐,著眼未來15年的前景,對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的統戰工作作出了部署。
負責人說,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從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的高度,進一步強調了新世紀新階段鞏固壯大統一戰線的極端重要性,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一系列重大理論政策。
■明確新社會階層人士20字工作方針
負責人說,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組成。目前全國私營企業450萬家,投資人1100萬,自由職業者大約1000萬人左右。他們作為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呈現快速增加的態勢,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負責人說,此次會議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於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的理論和政策。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闡述了開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的重要意義,強調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團結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是鞏固黨的民眾基礎的需要,是鞏固和發展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二是明確了“充分尊重、廣泛聯繫、加強團結、熱情幫助、積極引導”的20字工作方針,強調要尊重他們的勞動創造和創業精神,凝聚他們的聰明才智,引導他們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三是提出要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作為統一戰線工作新的著力點,堅持以社團為紐帶、社區為依託、網路為媒介、活動為抓手,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更廣泛地團結和凝聚在黨和政府周圍。
■統一戰線呈現四大新特徵
負責人說,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統一戰線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空前的廣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鮮明的多樣性和顯著的社會性。
廣泛性是指,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和“一國兩制”方針的實施,統一戰線團結的範圍進一步擴大,發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
包容性是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把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中華兒女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
多樣性是指,社會各方面成員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斷增強的同時,呈現出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利益要求,選擇性、自主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
社會性是指,統戰工作已經由政治領域拓展到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由大城市拓展到中小城市,由公有制單位拓展到非公有制單位,參與統戰工作的部門和組織日益增多。
“這些特徵的概括,是中國共產黨對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規律性認識,有助於準確把握統一戰線的發展趨勢,找準位置、明確方向。”負責人說。
■首次提出新階段統戰發展目標
負責人說,這次會議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第一次明確提出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發展目標。
這個目標是:全面加強新階段統一戰線建設,推動新世紀統一戰線事業蓬勃發展,使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團結更加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更加和睦,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更加適應,社會各階層關係更加協調,大陸同胞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聯繫更加密切,努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統一戰線。
新的社會階層,歸納起來有以下六個:
(1)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所謂民營科技企業,泛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按照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創辦和經營,主要從事技術開發、轉讓、諮詢、服務和成果轉化的經濟組織。它們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擁有數量不一的企業股權,掌握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專門知識,在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過程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2)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外資企業指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境外投資的企業。在外資企業就職的中方管理技術人員通常年紀輕、學歷高,許多人還有過在國外留學、就業的經歷。他們比較熟悉國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一般在外企的一些部門擔任骨幹。
(3)個體戶。個體戶即個體工商戶,是以家庭為單位,擁有一定資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最早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截至200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為2433萬戶,註冊資金3435.79億元。
(4)私營企業主。私營企業指企業財產歸私人所有、僱工人數較多的營利性經濟組織。私營企業主正日益成為經濟實力、經營範圍與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的一個社會階層。據統計,截至200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私營企業已達202.85萬戶,註冊資本總額為18212.24億元。其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2.31萬戶,億元以上的有383戶。
(5)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中介組織泛指介於企業、個人之間,並為其服務、溝通、協調以及對其監督的社會組織。它主要由三類組成:行業性中介組織,如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研究會;公證性中介組織,如律師、會計、資產評估等專業事務所以及證券、仲裁等中介組織;服務性中介組織,如提供就業、廣告、公關、房地產等服務的組織。這些組織的從業人員大多受過專門訓練,專業化程度比較高。
(6)自由職業人員。主要是指那些不固定供職於任何經濟組織、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憑藉自己的知識、技能或專長為社會提供某種服務並獲取報酬的人員。主要包括一些文化、藝術工作者等。
以上六個社會階層,儘管在財產狀況、文化層次、社會地位、社會職業上有所區別,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他們都不屬於過去人們常說的“公家人”。然而,倘若追根溯源的話,這些階層中的許多人原先實際上也是“公家人”,諸如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和職工,黨政機關幹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等等。
新的社會階層產生的原因
我國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與社會變革的大背景有關。具體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基本經濟制度的變化。我國從過去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經濟領域的制度創新給我國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提供了制度基礎。不少人陸續脫離原來的工作崗位,轉而從事非公有制經濟,或“下海”經商,自我創業,或進入民營科技企業、外資企業等經濟組織,或成為自由職業人員。
第二,經濟體制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的勞動分工日益精細,為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提供了從業條件。例如,市場經濟正常有序的運轉,離不開以服務、溝通、監督、協調為主要職能的各種中介組織,提供就業、廣告、公關、信息、諮詢、家政、勞務、房地產等服務的服務性中介組織便是其中的一種類型。中介組織從業人員這一新的社會階層遂應運而生。
第三,產業結構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產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促成就業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例如,由於第一產業比重的下降,大批被分流出來的農民紛紛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其中一些農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摸索出發家致富之路,成為私營企業主、個體戶等。
綜上所述,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如何看待新的社會階層
對於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人們眾說紛紜。有一些人對新的社會階層不理解,有偏見,甚至把他們看成是“異己”、“另類”。在這些人看來,新的社會階層,特別是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往往同偷稅漏稅、制假販假、剋扣員工工資、腐蝕領導幹部、敗壞社會風氣等醜惡現象聯繫在一起。的確,由於素質參差不齊,在一些新的社會階層人員當中,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上述現象。例如,2001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查處個體工商戶違法違章案件76.17萬戶次,私營企業違法違章案件13.19萬戶次。對於違法者,當然要依法進行查處,加大監管力度,積極引導他們遵紀守法。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違法亂紀的人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畢竟僅占少數。
應當看到,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其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的一些優秀分子也因此贏得社會的尊重。他們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推動了經濟發展,增加了國家稅收。新的社會階層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直接參與或服務於生產過程,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也為國家增加了稅收。據統計,截至2001年底,我國私營企業共創產值12316.99億元,營業收入11484.2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245億元,出口創匯折合人民幣913.47億元。
第二,擴大了就業門路,緩解了就業壓力。新的社會階層或者自主擇業,或者以自己創辦企業招工的方式,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待業人員和公有制部門的富餘人員,從而擴大了就業門路,緩解了就業壓力。據統計,2001年,全國各類私營企業的從業人員達2713.86萬人,私營企業當年共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58.61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我國勞動者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
第三,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貢獻。新的社會階層中的不少人,自己富了不忘國家,不忘社會,積極參加“希望工程”、“光彩事業”等社會公益活動,以各種方式回報社會。
從總體上看,新的社會階層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熱愛祖國。他們勇於開拓,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我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當然,我們說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並不是否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這是不容置疑、不能動搖的。新的社會階層中的不少人正是從上述各種群體中分化出來的,彼此之間存在著某種天然的聯繫。他們之間儘管個人財產多寡不同,但並不存在根本的利益衝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係和內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節。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基本著眼點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民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