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6-1
版 次:1
頁 數:432
字 數:363000
印刷時間:2007-6-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20807071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次集結的30餘篇文章是從我發表的8。多篇論文中挑選出來的。挑選的原則並不是發表的刊物級別,也不是論文發表後的影響,而是按照文集的編輯要求,服從一個總體框架的需要確定的。除了第一部分外,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論與實際問題展開研究的。
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我在這些文章中,既堅持社會學的研究視野,又不排斥多學科的方法。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我認為,理論只有與現實相結合,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社會科學的每個學科都為人類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認識社會的視角,但現實之所以是現實,就在於它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有機整體,只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才能超越單一學科的局限,比較全面地認識社會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性。
作者簡介
吳鵬森,男,安徽桐城人,先後擔任安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社會學院兼職教授,曾任經濟法政學院副院長兼政治系主任,現為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理事,省農村社會學會副會長,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省高校“兩課”指導委員會委員,享受省政府津貼。主編、合著10餘部著作與教材,發表論文50餘篇。承擔過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政府和省教委科研項目研究課題十餘項。目前正在主持或獨立承擔4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作品十餘次獲得全國、省政府、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獎,並獲全國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全國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獎等。
目錄
一 社會與社會學
差序和隸屬:中國社會的潛結構
傳統社會秩序的建構及其特點
傳統鄰里在城市變遷中解體的後果、原因和對策
論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發展社會學的思想淵源與兩種理論模式
二 公平與發展
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建公平
世界各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公平問題
公平:和諧社會的柱石
戰後世界各國發展觀與發展戰略的歷史演變
我國跨世紀發展戰略的科學依據
中國二十年社會改革的基本經驗
邁向“發達”的戰略高地——21世紀我國經濟特區及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戰略定位
三 進城民工與“三農”問題
進城農民:中國社會特殊的身份集團
“民工潮”對地區發展差距的負面影響
新時期的“三農”問題及其解決思路
村級民主選舉所涉的三個問題
四 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
中國就業國情初論
我國勞動就業問題的戰略分析
城市失業者與進城民工就業替代關係分析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政治學分析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的三個理論問題
五 社會分層與弱勢群體
中間階層的發育及其社會意義
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的社會分化
警惕弱勢群體的“社會報復”
中國城市住宅建設中的弱勢關懷
上海如何構建和諧的社會結構?
全球化進程中的世界社會結構變動
六 政治與政治社會學
論鄧小平的治國新思維
幹部腐敗行為的社會心理分析
中國腐敗與反腐敗研究報告
史學範式的轉換與中國近代社會主要矛盾新說
傳統社會主義理念與農業合作化運動——對農業合作化運動動因的再認識
“文化大革命”的潛在歷史影響
在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的基礎上突出弱勢關懷——從社會結構角度探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創新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