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人性觀

社會人性觀(social view of humanity),主張用社會關係來說明人性的哲學觀點。公元前 5 世紀智者派首先衝破傳統的人與神、人與自然關係的束縛,提出人是社會的人,人人都有先天的品性和治國能力。後來亞里士多德提出“人是政治動物”的命題,認為只有社會的東西才使人同動物區別開來。但他把人的本質歸結於國家、政治, 國家的目的是至善或一般的普遍幸福。

19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反對自然人性觀的主張,認為人具有某種先驗的超個體和超經驗的社會性的特點。黑格爾則進一步發揮了人是社會生成物的思想,認為就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是他那個時代的產物,但他把人的社會性歸結為絕對的理性精神,因而是唯心主義的。馬克思也認為應從社會關係來說明人性和人的本質,並明確指出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以及由此而結成的生產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他指出: “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第 18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