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州村

社州村位於莒口鎮南部,全村共有農戶34戶,耕地140.9畝。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村經濟較為突出,有良好的基本設施和特色產業。

村情概況

社州村隸屬於福建省建陽市莒口鎮,位於莒口鎮南部,地處大金山腳下,海拔190米,距莒口14公里。村委會所在地在社州,下轄:社州、魏墩、江墩、碗廠、槌籽、江墩橋頭、魏墩伐木場等7個自然村。全村總面積20.6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51.3畝,林地26371.9畝。總戶數312戶,總人口1162人。姓氏以葉、丁、謝楊為主。有部分村民會講客家話。
境內有朱熹長子朱塾墓。
約在元、明之間,魏墩建厝橋一座,名曰:“大同橋”,橋頭寫有“雙溪流秀,五里鍾靈”的詩句。1958年因橋傾斜塌孔而拆除。
境內曾有廟宇九座,馳名四方的大金山庵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庵內有口天然泉水井,山上風景優美,峰頂有仙人洞、仙人床等名勝古蹟。該庵在“文革破四舊”期間撤毀。近年,附近信徒在大殿地基上重建廟宇,常有南平、順昌、建甌、邵武、建陽等縣(市)的信徒或遊客到寺廟燒香或觀光遊覽,每逢八月初一廟會多達千餘人次。
1971年,建村部禮堂一座。
1973至1977年,為治理洪澇災害,先後在社州、江墩進行改溪,砌成總長1300米的防洪堤。
1990年,村財投資建成閉路電視,成為全鎮第一個建閉路電視的村。
1991年5月9日,省委書記陳光毅在地、縣領導的陪同下,視察社州村。
1995年,由縣水利局立項撥款,鄉村兩級投資,建成“南金庵”水庫。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占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占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6輛。該村到2009年底,34戶都居住土木結構住房。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農業人口156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1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紫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開會通知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