礫石路面

礫石路面

礫石路面指的是,經碾壓後灌泥漿,依靠碎石的嵌鎖和粘土的粘結作用形成的路面。常用與山區公路或者鄉村公路的修建。

概述

採用單一尺寸的碎石和一定比例的塑性指數較高的粘性土,經過碾壓密實後形成的路面稱泥結碎石路面。它的強度和穩定性主要取決於碎石的嵌鎖作用,粘性土的粘結僅起輔助作用。這種路面,各種石料都可以採用,且由於施工簡便和造價較低,故在我國的現有公路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因泥結碎石路面含有較多數量的粘土,水穩性較差,故它只適用於做中級路面的面層,不宜做瀝青路面的基層。若是用作瀝青路面的基層時,應控制用於乾燥路段,並應嚴格控制用土量及塑性指數。在中濕和潮濕路段,應滲入一定劑量的石灰,即為泥灰結碎石路面,以提高其水穩性。為了防止泥結碎石路面雨天泥濘及晴天飛塵,在泥結碎石路面上應鋪築磨耗層。礫石路面上應做成3%~4%的路拱橫坡度。當泥結碎石路面的總厚度超過15cm時,應分兩層鋪築,上層厚6~15cm。

材料

1)石料:可採用機軋碎石或天然碎石。軋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種類型的較堅硬的岩石、圓石或礦渣。碎石中的扁平細長顆粒不宜超過20%,並不得含有其他雜物,碎石形狀應儘量採用接近立方體並具有稜角的為宜。

2)粘土:泥結碎石路面中的粘土主要起粘結和填充空隙的作用。塑性指數高的土,粘結力強而滲透性弱,其缺陷是脹縮性較大,反之,塑性指數低的土,則粘結力弱而滲透性強,水分容易滲入。因此,對土的塑性指數,一般規定:在18~27左右(相當於舊塑性指數12~18)為宜。粘土內不得含腐殖質或其它雜質,粘土用量不宜超過石料乾重的20%。

施工

礫石路面的施工方法,有灌漿法和拌和法兩種,但灌漿法修築的效果較好。灌漿法施工,一般可按下列工序進行。

1)準備工作:包括放樣、布置料堆、整理路槽和拌制泥漿。泥漿按水土體積比0.8:1~1.1進行拌制,過稀或不均勻,都將直接影響到基層的強度和穩定性。

2)攤鋪石料:將事先準備好的石料按松鋪厚度一次鋪足。松鋪係數為1.2~1.3左右,當有幾種不同品種和尺寸的碎石時,應在同一層內採用相同品種和尺寸的石料,不得雜亂鋪築。

3)初步碾壓:初碾的目的是使碎石顆粒間初碾壓緊,但仍保留有一定數量的空隙,以便泥漿能灌進去。因此以選用三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為宜。碾壓遍數不超過2~4遍(後輪壓完路面全寬,即為1遍),碾壓至碎石無鬆動情況為度。

4)灌漿:在初壓穩定的碎石層上,灌注預先調製好的泥漿。泥漿要澆得均勻,數量要足夠灌滿碎石間的縫隙。泥漿的表面應與碎石齊平,但碎石的稜角仍應露出泥漿之上,必要時,可用竹帚將泥漿掃勻。灌漿時務使泥漿灌到碎石層的底部,灌漿後1~2h,當泥漿下注,孔隙中空氣溢出後,在未乾的碎石層表面上撒嵌縫料(約1~1.5m³/m²),以填塞碎石層表面的空隙,嵌縫料要撒得均勻。

5)碾壓灌漿後,待表面已於而內部泥漿尚處於半濕狀態時,再用三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繼續碾壓,並隨時注意將嵌縫料掃勻.直碾壓到無明顯輪跡及在碾輪下材料完全穩定為止,在碾壓過程中,每碾壓~至二遍後,即撒鋪薄層石屑並掃勻,再進行碾壓,以使碎石縫隙內的泥漿泛到表面與所撒石屑粘結成整體。

拌和法施工與灌漿法施工不同之處,是土不必製成泥漿,而是將土直接鋪撒在攤鋪平整的碎石層上,用平地機,多鏵犁或多齒耙均勻拌和,然後用三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方法同灌漿法。在碾壓過程中,需要時應補充灑水,碾壓4~6遍後,撒鋪嵌縫料,然後繼續碾壓,直到無明顯輪跡及在碾輪下材料完全穩定為止。

泥結碎石面層:施工方法採用拌和法。

施工程式為:攤鋪碎石→鋪土→拌和整型→碾壓。

攤鋪碎石:按松鋪厚度用平地機或人工攤鋪碎石,並灑水,使碎石全部濕潤。

鋪土:將規定用量的土均勻的攤鋪在碎石表層上。

拌和:採用機械或人工拌和,拌和一遍後邊拌邊灑水,翻拌3~4遍,以粘土成漿與碎石粘結在一起為度。

整型:用平地機將路面整平,符合路拱要求。

碾壓:整形後用6~8t壓路機灑水碾壓,使泥漿上冒,至表層時縫中有一層泥漿即停止碾壓;稍乾後再用10~12t壓路機進行收漿碾壓1遍,隨即撒嵌縫料,再碾壓2~3遍,至表面無明顯輪跡為止。

注意事項

若作為載重通道時, 考慮坡度較大或南方降雨較多地區等情況,一般摻入水泥、石灰等進行級配改良。

常見的灰:土:石配合比有10:40:50;10:60:30;12:58:30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