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礁坪是礁冠部的一個寬廣而相對平坦的地貌單元。由於各類珊瑚礁的成熟度不一,南海珊瑚礁礁坪的水深變化於相當大的範圍內。多數岸礁的成熟度高,碓坪的水深一般為1-2m,但潿洲島岸礁礁坪的水深為4 m。在大陸地區,珊瑚礁的成熟度較低,礁坪的水深為2-6m不等。由此造成了礁坪內的水動力能量有很大差異、豐富多彩的生境和多種多樣的沉積微相。礁坪的寬度自20 m起,最寬的可達到幾千米不等。
在岸礁或堡礁區,由於礁坪上的水洗,珊瑚群體生長稀少,沉積物主要是來自珊瑚生長帶的礁岩塊、礫石和砂屑。自礁緣向岸邊,沉積物由礫石為主逐漸變為砂屑為主。在礁坪上,主要生長海龜草、褐藻類、海綿、軟體動物等的附礁生物。在礁坪上生長的原生珊瑚群體,常因地基的相對上升而露出水面,停止生長,或者成為上升礁。
在大陸坡區,位於東北側的礁坪經常發育得比西南側的寬而好,或在環礁外側的比內側的好。因為礁坪的寬度較大,水深較深,在其上常可形成2-3個沉積亞相,相應地命名為礁坪含斑礁礫石亞相或礁坪珊瑚叢生亞相,礁坪蒼珊瑚-普哥濱珊瑚亞相,礁坪含斑礁礫砂亞相。現分別敘述於下:
礁坪含斑礁礫石亞相或礁坪珊瑚叢生亞相
位於礁坪向海的外側。在一些礁坪上,其底面堆積以礫石和礁岩為主,其間散布著盤狀的濱珊瑚和蜂巢珊瑚微環礁,或叢簇狀的鹿角珊瑚和薔薇珊瑚群體,珊瑚群體直徑在1~3 m間,高約0.5 m左右。在另一些水深較深的礁坪上,因受到位於外側礁冠礫石相帶的掩護,嬌柔脆弱的、細枝狀的或粗枝狀的鹿角珊瑚、薔薇珊瑚和匍匐狀鹿角珊瑚等密集叢生,部分珊瑚群體的頂部受低潮面控制而形成一個平面,這是低潮位的明顯標誌。在本帶外側,珊瑚群體的覆蓋率可達90%,向內側逐漸或少到20%。
礁坪蒼珊瑚-普哥濱珊瑚亞相
該亞相發育於某些環礁礁坪的東北側礫石亞相帶以內,寬300~500 m,蒼珊瑚和普哥濱珊瑚。微環礁。的直徑為50~100 cm,高約40 cm,彼此鑲嵌、鋪砌於生物砂質底面之上,其表面被低潮面夷平;覆蓋率局部可達80%以上,並有少量薔薇珊瑚、杯形珊瑚等夾雜於其間。其他附礁生物有海葵、軟體動物、紅藻、水雲、團扇藻,以及海草中的喜鹽草等(王國忠等,1986)。本相帶的特徵可以與太平洋里比基尼珊瑚環礁上類似的相帶對比(Tracey,et al.,1948).
礁坪含斑礁礫砂亞相
該亞相分布於礁坪的內側,底質以白色礫砂屑為主,並夾有圓盤狀或叢膠狀珊瑚斑礁,其直徑為50~200 cm,覆蓋面積自5%到35%不等。該相帶生物砂的組成以白色珊瑚骨屑為主,其次為藻屑、介屑等#向內側,隨著沉積物的分選性變好、粒度變細,有孔蟲殼的含量增加。其他生物有硨磲、硨蚝、蠑螺、芋螺、寶貝、枝狀紅藻、仙掌藻、海龜草和喜鹽草等。
礁坪含斑礁砂礫相的特徵是厚層狀含原生斑礁的砂礫屑堆積,層厚一般為幾十厘米到1m左右,這反映了潮差的大小,原生珊瑚斑礁呈斑點狀分布,以屬種單一、對稱性特別好的半球狀或扁平圓盤狀的。微環W形態為主,沉積物具有較好的分選性,細碎屑組分以珊瑚屑為主,但向內側,隨著分選性變好,珊瑚屑減少,而有孔史天和藻屑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