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來

有了這么多關於她的故事,於是她就成了一個聖地,每年的8月2號天主教的教徒們齊聚在這裡祈求聖母瑪麗亞的現身.這一天就做瞻禮.說也奇怪在這一天每年幾乎都要下雨,這裡還有一口小泉水,這裡的水你放多長時間都是清澈的,每年的瞻禮都有好幾萬人,來自各地的,還有外國人。
著名景點

磨子山,既非高聳入雲,也無奇花山上的簡易聖堂異草,但在內蒙教友們的心目中,它卻是一座偉大而神聖的山。1906年由聖母聖心會比利時籍陶神父申請教廷備案,並獲得教廷頒賜的博俊古辣大赦(Portiuncula),並定於每年的八月二號為朝聖日,同年由陶神父組織石工開山鑿石,歷時三年,建成一座寬8米,長25米的石堂,並將山上的一眼水泉祝聖為聖水泉。每年八月二日,成千上萬來自不同教區的教友懷著同一心愿齊聚山上,同心讚頌敬禮聖母,因此,它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座“聖山”。
早在1905年6月的一天,天上奇怪地下起了雪。當時,在磨子山上有幾個牧羊人看見一位身穿白色長衣的婦女,就不約而同地喊說:“是聖母!”於是,急忙跪下念經、祈禱。許久,那個白衣婦女徐徐上升不見了。聖母亭幾個牧羊人急忙跑回村里,可發現村里並沒有下雪,他們遂把所見的奇異景象告訴了本堂神父。事後,比利時籍鳳神父就決定在磨子山上建一座敬禮聖母的聖堂。此聖堂於1906年開始動工,經兩年辛苦努力,一座長25米,寬8米的聖堂終於建成,並將山上的一眼小泉祝聖為聖泉,供教友取用。可惜,1958年“大躍進”時,聖堂被拆,磚石拉走修水庫了。1980年,宗教活動得到了恢復,教友們又自發的去磨子山朝聖。儘管沒有了聖堂,還是不減教友們敬禮聖母的熱情,來此朝聖的人數每年遞增。
1985年,教友們在山上砌了一個石頭祭台以備每年朝聖日做彌撒。1997年,教區向外發出了求援信,最後集資20多萬元在磨子山上重修祭台、圍圍牆、修水泉、整修道路,做了一系列的修繕工作。如今,磨子山一改往日的荒涼景象。美麗的聖母山上,朝聖的人們越來越多,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朝聖者絡繹不絕,她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四面八方的朝聖者。
磨子山聖母愛她的子女們,凡是投奔到她台前的人都能得到她慈愛和大能的庇蔭。在磨子山聖母的眷顧下,許多來朝聖的教友們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聖母的恩典——罪人回頭,病人痊癒,冷淡人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