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於古代琢玉所用的解玉沙
古人碾玉所用的解玉沙為何種天然物質不見記載,《天工開物》中說:“ 凡玉初剖時,冶鐵為圓盤,以盆水盛砂,足踏圓盤使轉,添沙剖玉逐忽劃斷。中國解玉沙,出順天玉田與真定邢台兩邑。其砂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無耗折。”
有學者以為是隨處可取的河砂顯然有誤,河砂的成分主要是石英,而石英對和田玉是不可能做切割研磨的,這很容易用實驗證實,雖然和田玉的摩氏硬度稍低於石英,但韌度要遠大於石英,兩者研磨作用時,磨損大的是石英。當然並不排除遠古時可能也曾用石英砂,加工低硬度的蛇紋石類玉器。
存在的天然物質中,高於摩氏7度的,可以對和田玉進行切磨的並不多。我國金剛石儲量甚少,自然採集異常困難,古人不可能取得足夠的礦砂。古人碾玉所用的解玉沙最有可能的是剛玉砂和石榴石砂。
剛玉是一種純的結晶氧化鋁,莫氏硬度為9,在天然礦物中,硬度僅次於金剛石。剛玉礦中,當含有磁鐵礦、赤鐵礦、石英等雜質,並呈鐵礦一樣外觀的粒狀集合塊時,稱為剛玉砂(也可稱天然金剛砂)。剛玉砂一般情況下約含60%的剛玉,多呈青灰色和黑色,密度2.7-4.3g/cm3,摩氏硬度為7一9。剛玉可以形成於岩漿作用,接觸變質作用和區域變質作用過程中。各種成因的含剛玉礦床或岩石,遭受風化作用時,剛玉往往轉入砂礦中。現代我國主要產地有江蘇六合、湖北英山,黑龍江穆稜,福建明溪,及山東昌樂.
砂礦的工業品位:含礦率(礦物)≥7.7千克/米3。
可采厚度:0.5米。
可見剛玉砂礦每立方米常有7公斤以上的剛玉含量,足以使用。(附剛玉原礦圖):
石榴子石為矽酸鹽礦物,常見的有鐵鋁石榴石、鎂鋁石榴石、錳鋁石榴石等。石榴石結構緊密,常呈完好晶形,如菱形十二面體、四角三八面體或兩者的聚形。集合體常為緻密粒狀或緻密塊狀,摩氏硬度6.5-7.5,密度3.5-4.2g/cm3,無解理。石榴石的礦物種類很多,幾乎所有的石榴石都可用於磨料,常用的是鐵鋁石榴石。石榴子石在我國各地多有產出,礦體有多種類型,大概仍以砂礦被古人採集的可能性大,因這類礦床的有用礦物經水流和岸流作用富集成礦,礦層常由一種或數種有用重礦物共同組成,碎屑物的分選程度高,含礦層比較穩定,可由一至數層組成,礦體呈似層狀、凸鏡狀或條帶狀產出於近地表外。河砂礦床除產出河床、河漫灘外也產出於河流的各級階段地中,一般只有一個含礦層位。這就與“ 其砂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的說法近似。
石榴石的韌度低於和田玉,對和田玉的磨削效率應比較低,現代主要用於木器、玻璃和低硬度鋼鐵的加工。但從“搗沙研漿圖”(附圖2)上記有“紅沙石性微軟”,黃石沙“性比紅沙石軟”來看,剛玉的硬度不會有這么大的區別,而各種石榴石則可以構成這樣的組合,其中以鐵鋁石榴石的硬度可接近8度。
結論
初步的結論是: 解玉沙為剛玉砂和石榴石砂,剛玉砂的切割效率較高,而紅砂黃沙和拋光用的寶砂則可以肯定為石榴石砂。當然,這還需要通過必要的實驗後才能最後確定。
《天工開物》中說的解玉沙“ 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無耗折”,天然剛玉砂礦和石榴石砂礦均會有含很細的砂粒的塊狀存在,取用適當的礦石便可以取得。砂礦成塊狀,須經搗制篩選方可使用,這與“搗沙研漿圖”和“撈沙圖”(附圖3)上的搗制礦石的情狀相吻合。在碾玉的工序中,如開料和鑽孔,用的解玉沙的顆粒會大些,在扎砣和拋光時,砂粒則需要較細,大致接近粉狀。因此,礦砂被搗碎後,需要將搗制碾好的砂做淘洗沉澱,在淘洗和沉澱的過程中,沙粒自然輕者在上重者下沉,便可根據需要取用。這就被稱為“ 撈沙”。
由於剛玉和石榴石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自銳性,即便裂解成很細的顆粒也具有切割功能,在碾磨玉器之後隨水流下,收集後便可重複使用。這就叫做“ 永無耗折”。
從“搗沙研漿圖”可見琢玉用的沙在清代被稱黑石沙、紅石沙、黃石沙、寶沙,也簡稱黑沙、紅沙、黃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達到8-9度。如圖所註:“黑石沙,性甚堅”,“此紅沙石性微軟”,黃石沙“性比紅沙石更軟”,寶沙為磨光所用。
古代碾玉的技藝中,解玉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代對玉石的加工,即便是一個簡單的鑽孔,不使用解玉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古人掌握了對它的套用,才開始了真正的玉器時代,並伴隨了整個玉文化的全過程。從現今出土的所有玉器上我們都可以見到解玉沙的磨削痕跡,而觀察解玉沙留下的痕跡的特徵,也是我們對傳世古玉進行真贗識別和斷代最重要的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