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碧瓦
碧瓦樓前繡幕遮,赤欄橋外綠溪斜。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作品注釋
詞語注釋
1、碧瓦:綠色的琉璃瓦。繡幕:彩繡的帷帳。遮(zhā):楂,起韻。
2、赤欄:紅欄桿。
3、棠梨:又名白棠,薔薇科。落葉亞喬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棠梨樹似梨而小,二月開白花。”
白話譯文
碧瓦樓頭,錦繡的簾幕高高垂掛,小紅橋外,綠色的小溪彎彎橫斜。
即便風停,輕柔的柳絮仍滿天飛舞,雖然無雨,地上已灑滿細小的梨花。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詩人看到秀美的田園風光和赤攔橋內侯門如海的貴族庭院,一派溫馨承平的氣象。他想到朝廷傾覆,山河飄搖,南宋王朝只落得在一隅半壁的殘山剩水中苟且偷安。詩人深感沉重的痛楚和不盡的感慨,於是寫下這首詩表達自己憂國意識。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通篇寫景的七絕。乍看起來,是一首絕妙的春日即景小詩。作者筆下絢麗的暮春景色,猶如一幅色彩斑斕、富有生趣的圖畫。近景,富麗堂皇的碧瓦樓前垂掛著錦繡的帷幕;遠景,濃墨重彩的朱欄橋外,橫斜著一泓清溪。在這無風無雨、氣朗天清的春日裡,橋下,綠水淙淙;空中,柳絮飛舞;地上,梨花鋪雪。整個畫面層次分明,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花香水氣仿佛從畫中溢出,給人以身歷其境之感。讀者可以從詩人描繪的優美圖畫中,享受到賞心悅目的自然之美。
這首詩難道僅僅是描寫自然風光。從“碧瓦”這個別開生面的題目,我們可以窺視到作者的深意和奧妙。雕樑畫棟的琉璃瓦樓房,不是富麗豪華的苑囿,就是王侯將相的宅邸。再聯繫詩中的繡幕、赤欄橋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園,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昇平,恰似燕雀築巢於幕上,不知禍之將至。這首詩描寫的焦點。詩以“碧瓦”為題,意在導引讀者由此去尋求題旨。
首句“碧瓦樓”外觀華麗、美輪美奐,卻不知道樓里的人在做什麼,被繡幕遮住了,人們看不見。詩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後的情景,用心就在於讓讀者去想像:偏安一隅的王朝顯貴,上至天子、下至寵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萬里疆土,換來了他們的碧瓦樓。繡幕遮住的裡面,肯定是一幅醉生夢死的尋歡作樂圖。朝廷如此腐敗,國事也不值得一問。
詩的下聯看似風花雪月的景語,實為感情至深的情語。現在是無風無雨、氣朗天清、柳絮飛天、梨花鋪地,但若一番風雨後,匆匆春歸去,又是一種什麼情景呢。借辛棄疾《永遇樂》詞“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是不能長久的。詩人這裡描繪的是一幅墜綠殘紅、飛絮飄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與辛詞相似,但筆調卻更為淒婉。
這首詩畫外有音,意寓言外。讀者如深一層去體會,便能領悟到言此意彼的藝術魅力。
名家評價
明·沈暉《一瓢詩話》:“這首七絕,畫外有音,意余象外。讀者如深入一層去體會,便能領會到言在此而意在彼,收到了“作者得於心,覽者會其意”的藝術效果。”
當代古典文學家金性堯《宋詩三百首》:“柳絮不待風而漫天飛舞,棠梨不經雨而滿地開花。春到人間,碧瓦樓頭卻是繡幕低垂,詩人於是寫此詩以遣相思,似亦含有‘此情可待成追憶’之意。”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1162年)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