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光素大盤

碧玉光素大盤

碧玉光素大盤為清朝時期的一件文物。

簡介


碧玉光素大盤,清,高9.6cm,口徑65.3cm,底徑25cm。

工藝特色

大盤為碧玉質地。胎體厚重,圓形撇口,口沿外折,淺膛,圈足。通體光素無紋。盤內底陰刻清乾隆帝御題詩一首:“玉盤博徑得二尺,圍六尺有五寸益。虛中盛水受一石,素質不雕其色碧。旁達孚尹瓊華澤,葆光撫不留手跡。群玉之精出崑崙,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瑤池津,行觴介紹�簋樽。爾時所御器今存,作鎮西極永好完。未入震旦三千年,問今何來不脛偶。準噶爾亡淪世守,阿睦撒納茲竊取。王師深入靖孽醜,於將獲之聯�走。棄其重器為我有,元英大呂陳座右。咄哉玉盤徒華滋,不可食兮不可衣。連城價詎如窮奇,俘彼禍除可罷師。前歌后舞樂雍熙,瑰玩吾將安用之。擬付剿人一例椎。”末署“乾隆丁丑孟冬之望御題”。鈐 “乾”、“隆”二方篆書印。

相關資料

大玉盤曾屬阿睦爾撒納,此件是清軍繳獲的戰利品,後運至清宮。故宮還藏有另一件類似的大玉盤,是阿睦爾撒納潰逃時未來得及帶走的。它被埋匿於土裡,後農民在耕地時發現。該玉盤上鐵犁損傷的幾處痕跡至今仍清晰可見。從乾隆帝御題的記事詩中可以看出,皇帝深知這兩件大玉盤的歷史價值,命玉匠琢刻御題詩在其上,以作為歷史事件的見證。
大玉盤為新疆天山以北的優質深碧色玉,胎體厚重,器形碩大。玉盤的做工與清代宮廷所做的玉器迥然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當為新疆地區回族玉工所琢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