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碗寨村位於鄉政府所在地的西北部,東鄰石板村,西與爐山鎮新寨村隔河相望,南與爐山鎮良田村接壤,北界都力村,小風洞至都蘭通村油路穿村而過,全村轄五個村民小組,306戶,總人口為1062人,居住著苗、仫佬、革家、漢等民族。--人口總數:1062人農業人口:1062人 非農業人口:/人
--行政區面積:6.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4.41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苗族,仫佬族,亻革家 發展口號:
--所轄村:碗寨,田壩,都保,龍塘壩,倒岩組 生產總值:3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玉米,水稻,烤菸 名特產品:烤菸 辦公所在地:碗寨組
基層黨建
搭建黨建工作平台 創新黨建管理模式
近年來,大風洞鄉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新時期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新模式,不斷創新黨建工作,努力提升黨建工作滿意度,為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名譽村長”聘請邁出農村建設新步伐。充分發揮全鄉社會各界企業老闆、賢達人士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他們聘請為“名譽村長”,並鼓勵和引導他們積極投身於建設家鄉,服務農村,形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合力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鄉共聘請“名譽村長”3名,協調項目8個,協調項目資金105萬元,同時承諾為民辦實事38件,目前已基本辦結完畢。
“醒廉全家福”、“醒廉卡”助推黨風廉政建設。在全鄉黨政領導幹部以及各站辦所設立“醒廉全家福”,在村“兩委”設立“醒廉卡”,主要內容是將幹部全家福照片統一製作,附上黨風廉政警示格言和警醒語錄,用比較溫馨和諧的方式時刻警醒每一名幹部要做到廉潔從政、克己奉公、執政為民。
“和心牆”和“家事箱”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在鄉政府所在地以及全鄉27個行政村設立“和心牆”和“家事箱”,其主要目的是加強黨政主要領導和幹部民眾、村“兩委”與村民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充分利用和心牆、民意箱等有效渠道廣泛收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構築民眾與“兩代表一委員”之間的溝通平台,暢通交流渠道,準確了解民眾生產生活中的迫切需求,解決民眾實際困難。截止目前,幹部以及村民共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86條,現有關部門以及村“兩委”正根據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
強化機關和幹部工作紀律,規範村級事務管理。制定出台《大風洞鄉全體幹部大會暨幹部學習制度》、《大風洞鄉信息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和《大風洞鄉關於對全體幹部職工進行目標量化考核的實施方案》等,進一步推進了機關工作制度化建設,有效促進了機關作風和幹部作風大轉變。同時建立和規範村級《重大事項支部提議制度》、《村“兩委”班子議事規程》、《村民代表大會決議規程》、《民主監督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一步規範村級事務管理,著力提高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積極性,有效促進村級黨務政務公開透明。
突破村乾管理束縛,管理水平升檔進位。引導村乾積極開展便民利民和民眾業務代辦工作,規定逢大風洞場天各村安排村乾到鄉政府所在地辦公,有值班登記和業務代辦登記,方便民眾辦理各種事務。不斷創新黨課教學模式,採取地域相鄰或是工作性質、任務相同的支部集中上黨課的形式,提高黨課質量和效果。制定《大風洞鄉行政村及村幹部考核實施辦法》,確定各行政村支部、村委集體和支書、主任、文書作為考核主體。黨建、計畫生育、綜治維穩、安全生產(道路水上交通安全、農村消防、礦山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新農合、新農保(城鎮)、危房改造、整髒治亂工作作為考核重點,並增加了加分和減分項目、評定為“基本稱職”等次、“不稱職”等次以及“不定等次”的依據。按季度進行考核,四個季度考核結果相加為年終考核成績,總的考核成績,作為行政村及村支書、主任、文書年終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比雙述一鑄造”提升幹部職工及村乾思想業務水平。從2月10日起至5月10日,用三個月時間,在全鄉幹部職工和村乾中,通過開展“三比”(比學習、比業務、比認識)、“雙述”(自我剖析、交心談心)、“一鑄造”(鑄造一支學習在前、奉獻在前、吃苦在前、模範在前的幹部隊伍),解決工作中幹部職工精神狀態不佳、制度落實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問題以及村乾理論知識欠缺的現狀,通過集中整治使全鄉幹部職工和村乾思想作風進一步端正,工作作風更加務實,工作紀律更加嚴明,從而樹立幹事創業的精神風貌。
構築“兩代表一委員”民情聯絡平台,拓展延伸工作渠道。一是拓寬暢通聯絡渠道。在鄉政府所在地以及全鄉27個行政村設立了“和心牆”和“家事箱”,其主要目的是加強黨政主要領導和幹部民眾、村“兩委”與村民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大風洞鄉充分利用和心牆、民意箱等有效渠道廣泛收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構築民眾與“兩代表一委員”之間的溝通平台,暢通交流渠道,準確了解民眾生產生活中的迫切需求,解決民眾實際困難。截止目前,幹部以及村民共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86條,現有關部門以及村“兩委”正根據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二是建立聯絡長效機制。以“兩代表一委員”為主體,採取“一對一”結對幫扶的方式,在全鄉範圍內開展“童翁聯線,裕美鄉村”為主題的民情聯絡活動,切實解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孤兒、遺棄兒童、單親家庭兒童、殘疾人、後進家庭、計生戶以及流動黨員群體等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為他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學習提供幫助,以多種形式做好思想道德建設、計畫生育、新農村建設的宣傳發動工作,讓其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感受到和諧社會的溫暖,為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三是完善督促檢查制度。設立包片領導和幹部組成的“兩代表一委員”民情聯絡監督崗,全方位督查“兩代表一委員”深入所聯繫村開展視察幫扶工作,並為其擬定視察的重點方向和幫扶的主要對象,制定幫扶目標,將幫扶效果作為考核“兩代表一委員”民情聯絡工作的重要依據。
深化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為特色產業和基地發展服務。一是最佳化組織設定,選優配強支部班子。結合村支部換屆工作,對黨組織設定進行適當調整,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工作,轉化一批後進黨組織,提升一批一般黨組織,鞏固擴大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二是注重上下聯動,統籌推進鄉村發展。實行部分行政村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聯建型黨組織,開展組織“聯網”、活動“聯誼”、資源“聯姻”活動,促進鄉村黨建和諧發展。三是健全保障機制,激發基層幹事熱情。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項目工程,解決“無錢辦事”的問題。深入推進“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和“農民增收致富工程”。建立“黨員創業帶富”試點村1個,組建創業帶富指導服務隊1個。重點扶持創業帶富黨員100餘名,帶動1000餘戶農戶,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基本實現“村村有特色、戶戶有產業、人人有技能”的創業目標。通過上述三個方法和步驟,全鄉基層黨組織進一步突出農業基礎地位,以農民增收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和基地為抓手,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特色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基層黨組織的帶富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在民眾中的威信進一步提升。目前,全鄉以烤菸、晚熟水晶葡萄、優質米、蔬菜、中藥材等為基礎的特色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